宋帝行宫让你情动

青松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市郊东南十一公里,北滨闽江南岸,面对石鼓名山,山明水秀,景色幽美。村中庙宇星罗,名胜棋布,其中有一座宋帝行宫(又称泰山宫)世人知之不多。我们于2024年5月4日游览了这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踏入林浦宋帝行宫,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南宋末年的烽火岁月。三根大旗杆底座上刻着“林浦宋帝行宫(泰山宫)”金色大字,小字注明“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幼帝赵昰在福州登极,设行宫于林浦。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的率领下,在此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抗元斗争的故事。为发扬南宋末年军民抗元斗争精神,敬立此旗杆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飘扬”。.行宫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历史,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石板广场的远处,传统建筑古色古香,红色灯笼点缀着台阶上方的门楼,增添了几分喜庆与庄重。郁郁葱葱的大榕树分立建筑左右边前。左后现代风格的白色建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共存,显现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走近这座传统建筑,门前台阶斜坡的龙石雕刻十分精美,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从正中进门,抬头就望见屋顶有黑底白字“平山福地”赤框巨扁,依托挂在房梁上,细看还有上款“景炎元年”,落款“福密院帅守陈宜中書”。扁额下方有雕刻画件装饰梁间,为整个建筑增添了艺术色彩。原来这里就是宋帝行宫(泰山宫)。</p> <p class="ql-block">我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一林浦村泰山宫简介》牌前,驻足良久。这些内容让我们对这里的历史有了更深入具体的了解,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宋帝行宫一一泰山宫</p><p class="ql-block">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首都临安(杭州)失陷,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的护卫下,于三月间辗转来到福州,从邵岐码头登岸,驻跸林浦平山阁,屯兵于平山。五月初一,年仅十一岁的益王赵昰在陈宜中等拥戴下,在福州城内垂拱殿(原大都督府衙暑)登极,称为端宗,改年号为景炎,加封广王赵昺为卫王。未几,文天祥等又自温州至。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抗元救亡的中心。历史在此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抗元斗争故事。</p><p class="ql-block">元朝时,为纪念宋朝末代君臣,将平山阁改作社庙,所祀神像均以神代人(宋末君臣),以避元忌。入明,社庙重建,复称为宫,冠以《泰山》两字,故称泰山宫,即当年的宋帝行宫。</p><p class="ql-block">(二)泰山宫内的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1.泰山(泰山宫内的主神):为南宋首任皇帝宋高宗一一赵构。</p><p class="ql-block">2·童子泰山(左)一一赵昰。</p><p class="ql-block">3.童子泰山(右)一一赵昺。</p><p class="ql-block">4.门将(左)杨亮节,为杨太后之弟杨国舅。</p><p class="ql-block">5.门将(右)李庭芝。</p><p class="ql-block">(三)泰山宫右侧为“大王殿”</p><p class="ql-block">内恭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南宋大臣。原来还有陈宜中,清朝林枝春认为陈宜中后临阵脱逃,不足后人楷模,因毁其像。然村民感恩南宋君臣离开林浦前陈宜中开仓济粮于民,足够村民三年口粮,另择址修建“太尉殿”恭奉南宋丞相陈宜中。</p><p class="ql-block">(四)泰山宫左侧为“天后宫”</p><p class="ql-block">供奉泰山后宫娘娘,民间亦称妈祖殿。</p> <p class="ql-block">泰山宫左侧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内部状态。</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门外左墙门口边挂着“福州市仓山区林浦宋帝行宫管理所”牌子。</p><p class="ql-block">左墙前立着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年11月公布的“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浦泰山宫”石碑。</p><p class="ql-block">右墙前立着福州市人民政府1983年8月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庙及大王殿”石碑。</p> <p class="ql-block">在墙前黑色碑石上的金色文字,介绍了林浦泰山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布局:“林浦泰山宫,原为平山阁,宋德佑二年(1276年),益王赵昰(后为端王)曾驻跸于此,改为平山堂,后改称泰山宫。占地面积1484平方米,由门埕、东西辕门、门楼、戏台、酒楼、泰山宫、大(王)殿、天后宫、总管殿等组成。</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二十米。”</p> <p class="ql-block">泰山宫右侧大王殿,大门未开,拱门上方有青石雕扁额“平山福地”,左门墙挂有金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大王殿内部一览。</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有巨幅四大臣事迹图。</p> <p class="ql-block">丞相陈宜中的事迹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南宋时期显文阁待制兼知福州府安抚使,他因治理得当而受到赞誉。他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官员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左丞相陆秀夫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贡献让我敬佩不已。在战败时刻,先将妻儿推入海中,劝帝为国而死,不再如前皇受辱,背着小皇帝赵昺跳入茫々深海,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爱国。</p> <p class="ql-block">张世杰这位南宋名将的事迹让我十分感动。他在临安府保卫京都战斗中成名,成为南宋末年的统帅之一。在国难当头之时,那个时代的爱国军人多么英勇与无畏。</p> <p class="ql-block">文天祥的形象与生平简介让我对这位南宋大臣及文学家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元兵东下时组织义军入卫京师,被捕后仍坚持抗元斗争,直至牺牲。他的名句所表现的爱国与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漫览游完泰山宫,深深感到补上一堂书外历史课。这里的故事必像宫前左右榕树一样万古长青。</p><p class="ql-block">怱怱漫游林浦村,小地竟有帝行宫。君民抗元事可歌,爱国精神当永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