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与摩泽河魅力之旅(二)

严 武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难得像今天这般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导游说阿姆斯特丹一年365天有200多天是阴雨天),贝斯特拉之神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天气。早餐后,驱车20分钟左右,我已登上了运河上的玻璃游船。中央火车站在运河的附近,水巷如蛛网般蔓延,十七世纪的砖石拱桥横跨碧波,赭红色山墙房屋肩并着肩倒映在镜面上,窗台上的郁金香正将花瓣浸在流动的光影里。船行时惊起两三只天鹅,雪白的羽翅掠过翡翠色水面,惊碎了满河的光斑。</p><p class="ql-block"> 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十分美丽、漂亮。河网交错,河道纵横。有大小165条人工开凿或修整的运河道。河道上泊有两千多家“船屋”,虽然是船屋但设施齐全。乘玻璃船游览阿姆斯特丹才能真正体会水城的独特韵味。游船穿行在著名的河道间,河道两旁是典型的荷兰传统民居建筑。特点是房子正面和窗户都是细长的,这是因为当时征收房产税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精明的荷兰人为了节省税都尽量减少正面的面积。由于门面狭小所以装饰的心思都放在了屋顶的山墙上。仔细观察会发现各家的山墙都不同。由于门窄,大型家具物品需从窗户进去,为此房上设有突出的吊钩。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运河有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和绅士运河等。导游告诉我们,荷兰主要是新教(基督教),主张人人平等,贫富家庭不宜差距太大,因此无论富有还是较为贫穷,居民的房子外表一般看不出太大差别,只有在大门的位置高低、拱门和一些花雕的装饰等细节方面有所差异。</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运河之后,来到国立博物馆参观。国立博物馆的青铜大门在钟声里开启,梵高的世界名作真迹呈现在游客面前,让我们叹为观止。博物馆穹顶下的《夜巡》原作比想象中更具震慑力。伦勃朗的笔触在亚麻布上奔涌,民兵队长的手仿佛下一秒就会穿透画布,铠甲上的铜锈在斜射的阳光里泛着幽光。二楼展厅的代尔夫特蓝陶展柜前,我驻足良久,那些描绘着风车与渔船的瓷盘上,釉彩的裂纹里似乎封存着几个世纪前匠人呼吸的温度,也让我看到中国古老悠久的瓷文化对几千里之遥的“海上马车夫”之国的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午后一点,"贝斯特拉号"的汽笛剪开港湾的宁静。我站在甲板上目送阿姆斯特丹渐渐退成水天相接处的彩色积木,海鸥追逐着船尾翻涌的浪花,咸涩的风里混着郁金香花田的芬芳。游轮如一座浮动的城堡,在莱茵河的绸带上匀速滑行,舷窗外莱茵河两岸的荷兰原野铺展开绿色绒毯,偶尔掠过的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缓缓旋转,仿佛在诉说这个风车之国古老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夕阳西斜时,二层酒廊的水晶灯次第亮起,如坠落的星子缀满穹顶。游轮管理团队的见面会在轻快的爵士乐中拉开帷幕,船长举着郁金香形状的鸡尾酒杯向大家致意,斯洛伐克籍的船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各位游客贵宾来到贝斯特拉号游轮这座温馨的家园。</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欢迎晚宴以维京公司的挪威老板家乡特有的风味表达对所有游客贵宾的诚挚欢迎和致意。餐饮部经理在见面会上深情地说道:"希望今晚的菜肴能让你们尝到北极星下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晚宴的餐桌上,挪威风味在银盘间流转:三文鱼泛着琥珀色光泽,边缘点缀的云莓酱像撒落的红宝石;有着奥斯陆特有风味的烤五花和肋排飘送诱人的芳香,最惊艳的是甜点"午夜阳光",蛋白霜堆砌的雪山下藏着蓝莓冰沙,勺尖触及的瞬间,仿佛凿开了北极圈的夜幕。同桌的来自广东的两位宾客热情地与我们交谈碰杯,酒杯相叩时,莱茵河的水波和照进餐厅的阳光交相映辉,将水晶灯光揉碎成金箔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入夜后的酒廊变身成音乐有奖竞猜的舞台,胡桃木墙面上的壁灯投下暖黄的光晕,钢琴师指尖流淌的旋律忽然转为大家耳熟能详却又一时难以说出歌名的经典乐曲。经过三轮的不同题型竞猜后,获得第一名的是和我晚宴同桌的那两位广东游客。</p><p class="ql-block"> 游轮的灯光在河面切开一条银路,两岸的暗夜里偶尔闪过几点农庄灯火,像散落在天鹅绒上的碎钻。头顶的星空格外清澈,银河斜斜横跨船身,仿佛伸手就能摘下缀在桅杆顶端的北极星。风变得有些凉了,却舍不得回到舱房。</p><p class="ql-block"> 游轮继续在夜色中航行,带着满船的故事与期待,向德国科隆的晨曦缓缓靠近。而今天那些在阿姆斯特丹运河上流淌的光影、博物馆里凝固的时光、欢迎晚宴和见面鸡尾酒会上交织的欢笑,早已在心底酿成了一坛名为"莱茵河魅力之旅"的芳醇,待多年后启封,必定还能闻到郁金香与云莓的芬芳,听见贝斯特拉号游轮的酒廊大厅回响的悠扬动听的钢琴旋律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