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献给伟大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 亲 节 的 情 思</p><p class="ql-block"> 肖 冰</p><p class="ql-block"> 母亲,多么神圣而伟大的称谓。她孕育了我,哺育了我,培育了我。如今,我已过了花甲之年,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然而,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老。因为我有一位97岁的老母亲,依然健康的陪伴着我、呵护着我。中国那句老话“娘在家就在”,说得多么真切,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多么让人自豪,多么让人羡慕,多么让人珍惜。</p> <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受过高等教育,当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在她身上体现的特别突出,因而我们兄弟三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在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在我们成家立业的过程中,母亲始终观其言察其行,不失时机的因势利导,她还根据我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从事的职业,经常把报刊杂志上的人生格言、警世名句、现代科技、专业知识等,分门别类的剪报或摘抄下来,每人一份让我们好好学习。现在我们都已经退休了,她依然还是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这既是母亲当老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职业习惯,更是她做母亲“孟母三迁”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兄弟三人之所以能事业有成,严格的家风家教至关重要,与母亲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心地善良,无私奉献,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在职时工作较忙,家里的事只要她能办的,尽量不叫我们。如今她年纪大了,我们也都退休了,但只要她和保姆能一起做的,从不招呼一声,时不时会做出一些力所不能及、让人后怕的事情。每当我们责怪她时,她总是说“我现在还能动,能自己做的就不麻烦你们”。她还经常劝我们“你们好不容易退休有时间了,出去旅游,多参加一些你们喜欢的社会活动,别老在家里趴在家里”。</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晚年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醒来先在床上做半个小时的操,虽然老胳膊老腿的有些僵硬,但她都是坚持自己穿衣服,说这样可以延缓功能退化。早饭后稍事休息,开始做广播体操,然后看报写毛笔字。午休起来,坐在她自己买的理疗椅上疏通经络。下午弹钢琴,自弹自唱。弹完琴后,还要跟着音乐原地小跑10分钟。每当她完成这些项目后,都会很自豪的给自己竖起大拇指,非常自信地会心一笑。天气好时,她就到院子里散步,能走将近一个小时。每天晚上母亲都要烫脚,九点前洗漱完毕,上床睡觉。</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时俱进,从不服老。她始终关心时事政治,国际国内大事无不知晓,分析的头头是道。娱乐圈体育界的明星,有些我们都叫不上名字,她却能张口就来。疫情期间,她要换智能手机,学着用微信、刷抖音、看视频。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爱不释手,只好给她约法三章,限制每天看手机的次数和时间。母亲年纪大了,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了,我给她准备了好几款手杖让她挑选,她坚决不用,说“那我不就真的老了吗?”90多岁的人了,还不认为自己老,听了让人忍俊不禁。母亲非常注重仪表,只要出门,她都要穿得板板正正,打扮得比较时髦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每每有人夸她年轻、是个有气质的老太太时,她心里都美滋滋的,回到家里还要说好几遍。前段时间,她又要买发卡,准备梳簪,要换个复古形象打扮。</p><p class="ql-block"> 母亲长寿,除了遗传基因外,与她所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关。磨难和认知,使她的眼界心胸更加开阔,遇事不至于钻牛角尖想不开,有一个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使她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疾病的侵扰。兴趣爱好,使她的生活非常充实快乐,身体的免疫力自然就高。疫情期间,我们都阳了,母亲安然无恙。热爱生活,使她的人生有目标、有追求、有激励,人老心不老,活得就是那么一股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母亲毕竟是接近百岁的老人了,她所生活的年代和经历与现在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就像我们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一样,她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对现代社会的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等,有些还停留在那个年代。特别是母亲90岁以后,我发现她的脾气性格、思维和心态,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小孩”。开始我不太相信,反应不过来,有时也接受不了,总认为母亲是个有文化的人,有些话有些事不应该那么去说去做,老想与她争辩,也曾一度苦恼过。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这就是生命的轮回,从出生无知到懵懂、从青年鲁莽到中年成熟、从老年健忘糊涂到生命结束,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我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去责怪母亲,人都会老,等到我老的时候会比母亲现在表现的好吗?我想未必。我现在的脾气就不像年轻时那么随和了,有点倔,爱较真,随我爹。</p> <p class="ql-block"> 母亲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她给了我生命,而是无私的给了我一生。过去常听奶奶说:“等你们长大娶媳妇生孩子了,能拿出一半的心思对待我们就不错啦”现在扪心自问,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年轻时忙事业忙奋斗,结婚后又得忙家庭忙孩子,留给父母的时间没有多少。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当我们还有时间、有能力去报答父母时,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生遗憾。爱父母是不可以讲任何条件的,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所以,才有了“不孝之人不可交”的祖训。</p><p class="ql-block">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我有妈妈,我才有家。妈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我有妈妈疼,我有妈妈爱。所以,我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倍感珍惜这人间亲情的陪伴,我深知仅仅是陪伴无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惟愿母亲长命百岁,寿比南山。若有灵药仙丹,我甘愿为母亲用生命作交换。</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p><p class="ql-block"> 2025年母亲节于泉城济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