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中国人类的智慧

心灵朋友

<p class="ql-block"> 走进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厅,远古时期陈列首先把我们带回到了约二百万年前至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背鹿塑像</p><p class="ql-block">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余万年-20余万年前,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鹿类是北京人狩猎的主要对象。这尊塑像根据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塑造了北京人捕获到一只鹿类,并将猎物背回洞穴的一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山顶洞人复原像</p> <p class="ql-block">弓箭、鱼镖的发明与骨、角器的使用</p><p class="ql-block">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磨制和穿孔技术。标枪、鱼镖和弓箭等复合生产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狩猎和捕鱼的效率。用骨、角制作的锥、针和铲等工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猪形陶鬹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年——前2500年)1974年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p> <p class="ql-block">黑陶罐</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1975年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时期,已普遍使用快轮制陶技术,陶坯器形规整,器壁厚薄均匀,拉坯成型后,再经反复打磨。直到陶坯表面光滑如镜,陶坯烧透后、往热窑中加湿木柴,由此产生的大量浓烟炭粒粘附在器物表面,窑温冷却后,碳元素被密封在器壁中,形成了通体漆黑发亮的黑陶。这种以渗碳工艺烧制的黑陶方法是龙山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斝 客省庄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前)1955年陕西西安客省庄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釜 陶支脚 磁山文化(约公元前6100——前5600年)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鹿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2900年)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龙</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p><p class="ql-block">玉龙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幕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卷体玉龙,它们应该是龙的原始形态</p> <p class="ql-block">玉琮</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p><p class="ql-block">1958年征集</p><p class="ql-block"> 玉踪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一些学者认为,琮是用于沟通天地的法器,内圆的结构象征天,外方的造型象征地,外表的神人善面纹则体现了当时巫术活动情况,这件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是高度符号化,近顶端的一侧阴刻有日月纹图案,日月纹图案是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的代表性徽号,最直观地体现了江浙地区良渚文化与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聚落、城堡与战争</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的聚落一般由居址、墓地、手工业作坊等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有些聚落还有墙沟围护。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出现了大型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的分化,并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涌现出了众多城堡,社会形态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p> <p class="ql-block">牙雕凤鸟匕形器 </p><p class="ql-block">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200年—前4200年)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