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秦岭库峪沟老铁庙攀登记:山野间的坚韧与温暖

月圆十六

<p class="ql-block">5月2日,当第一缕晨曦还在奋力穿透薄雾,我们这群带着疲惫与执着的攀登者,已踏上了秦岭库峪沟老铁庙的征途。前一日终南山南五台16公里徒步的酸胀还盘踞在双腿,西安大唐不夜城熬夜赏景的倦意仍萦绕周身,可面对这座海拔2300多米的高峰,没有丝毫退缩——这场旅程,从出发便注定要以脚步书写坚毅。</p> <p class="ql-block">与南五台景区的“温柔”相比,库峪沟老铁庙的攀登堪称一场勇者试炼。从海拔1000米的停车点到山顶,没有缆车代步,没有捷径可寻,唯有凭借钢铁般的意志,用双脚一寸寸丈量陡峭山路。尤其对我和天之崖、小鱼儿、孤狼四人而言,前一天刚完成南五台16公里坡道挑战,晨起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每迈出一步都伴随着肌肉的抗议。</p> <p class="ql-block">抵达停车平台后,同行部分队友望而却步,而我们四人却抱定“既来之,则登之”的信念——越是艰难,越要向前。昨天乘景交车抵达南五台的队友或许难以体会,但我们清楚,这场攀登将是对体能与意志的双重考验。</p> <p class="ql-block">踏入山间,蜿蜒小径如藤蔓般穿梭林间,每一步都在唤醒沉睡的酸痛。翻越一座座小山头时,三角枫的红与苍翠的落叶乔木交织成画,队友“来时的路”和“蒹葭”惊喜发现了珍稀的红豆杉,让这场艰辛的旅程多了几分自然馈赠的惊喜。当南天门的门楼终于出现在视野中,同车的孤狼难掩激动:“好不容易到了南天门,我得向南天门作个揖!”</p><p class="ql-block">而途中偶遇的当地户外爱好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那位戴着口罩、身材修长的女子,虽看不清面容,却以惊人的体能令我赞叹和佩服。后来得知,她竟是骑摩托车来的“女汉子”,与同行的四男三女组成一支活力小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穿过南天门,潺潺溪流声打破山野寂静,也为疲惫的我们送来清凉。在一处水潭边,当地人利用PVC管道引水的智慧令人惊叹:管道前端加装三通,用塑料网兜和水草一起过滤水质,仅凭自然落差与重力,便将清澈溪水引入村庄。</p> <p class="ql-block">带着这份赞叹继续前行,一座写有“雷神洞”的破败堂口映入眼帘。从雷神洞旁穿过,迎接我们的是近20厘米高的整块石条台阶,跨度大、坡度陡,每一步都需手脚并用。同行20多人倚靠着台阶喘息、拍照,尽管汗水浸透衣衫,眼中却闪烁着愈挫愈勇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行至挂有“三教堂”“道法自然”匾额的道观时,我的双腿早已僵硬如木。昨日16公里的积累,加上今日约500米的垂直爬升,随身携带的两瓶水也即将见底。孤狼与我对视一眼,放弃的念头一闪而过,但望着已攀登过半的山路,怎能甘心?幸而前方队友传来“前面道观有水卖”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的星火。</p> <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道观缝隙间近2米高的雪堆惊现眼前——距立夏仅剩三天,山间竟藏着这般奇景!我们拖着沉重的身躯,在雪堆前留下珍贵合影,感叹“人间五月短装飘,宫藏积雪两米高”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整后,我们向着终点继续进发。回望北边,层层叠叠的群山已被踩在脚下,曾经仰望的高峰如今成了背景。路过一座无名道观时,门口摆放的矿泉水、饼干箱与随风飘动的二维码,构成了一幅温暖画面。十元一瓶的水很快售罄,虽不见商贩,却无人逃单——这份深山里的信任,比清泉更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机械地拐过几个坡坎,挂着“慈航普渡”匾额的道宫前,一块突兀巨石吸引众人。队友们争相爬上石块,“天之涯”甚至躺在地上为大家拍摄峭壁飞檐的惊险瞬间。我颤巍巍登上石块,恐高感瞬间袭来,双腿发软。</p><p class="ql-block">而此前超越我们的本地驴友,正悠闲地在道宫前树下石桌上享用路餐,卸下的背包散落四周。顾不上过多停留,看着群里早到队友分享的绝美风景,我们咬牙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当刻有“终南第一峰”的崖壁台阶出现时,我们紧紧攥住铁链,强撑着僵硬的双腿向上攀爬,即便面部因疲惫而扭曲,仍要对着镜头挤出笑容。下山队友带来的“胜利在望”消息,如强心剂般注入身体。</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队友说:“还有50米海拔就到绝顶的第一个道观了,穿过后门,后面还有4座道观!”这消息无疑给我们增强了信心,大家加快脚步向山顶迈进。我心中不禁疑惑,明明是道观,为何叫老铁庙呢,为何要建在人迹罕至的绝壁之上呢?带着这份好奇,我们走到山顶,又绕过道观下到半山腰。又经过一座狭小道宫的后门时,几块大石头拦住了去路,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着“回心石”。几位队友艰难地攀援着向老铁庙方向前进,而我在距离终点几百米处回心石旁,驻足不前。</p> <p class="ql-block">望着前方几位队友艰难攀援的身影,我在回心石旁果断地停下脚步选择放弃——爬山是挑战,更是敬畏,留得健康,自有来日再战的底气。同我折返的六七个队友,也在回心石旁默契相视,用手机镜头记录下远方模糊却依然壮丽的老铁庙。</p> <p class="ql-block">返程之路虽比上山轻快,却更需谨慎。路过“慈航普渡”道宫时,几位游客正就着方便面充饥。同行队友水梦清蓝和春暖花开向道姑询问开水,道姑立刻转身:“稍等,我这就去烧。”捧着滚烫的开水,暖意从掌心蔓延至心底。道姑分文不收的善意,恰似匾额上“寻声救苦”的慈悲,为这场艰辛的旅程画上最温暖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消散在群山间,我们终于回到停车处。瘫坐在马路上的我,望着陆续归来的队友,心中满是释然。这场绝对高程近1300米的攀登,不仅是对体能的突破,更是一次与自我对话、与山野共鸣的旅程。那些崎岖的山路、陌生人的善意、绝境中的坚持,都化作生命中最珍贵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据不完全记忆,这次攀登过老铁庙的队友有(排名不分前后):朦胧、幸福美满、靖靖、菊子、小熊、熊猫女、天之涯、小鱼儿、孤狼、来时的路、蒹葭、秋实、一剪梅、秋雨、皮皮、深海、有缘是福、西北狼、一米冬阳、呼呼、大道、春暖花开、水梦清蓝、明天戒酒、文岚明、闵磊(闵磊同车驴友)、土豆三等等。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和鼓励;特别感谢小鱼儿在山上道观送给的“救命水”和食物;感谢高山中道姑免费的开水,她的善举至今一直温暖着我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计划攀登老铁庙的朋友,上下山建议预留6小时以上;携带3瓶以上矿泉水或能量水、三个苹果补充体力;双杖与专业登山鞋必不可少;尤其年长的登山者,若条件允许,可选择景交或索道保存体力——毕竟,留得青山在,方有无限攀登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