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周年话友谊 患难彰显手足情(上)

东海老船长

<p class="ql-block">重病周年话友谊,患难彰显手足情</p><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二0二四年五月中旬,连续一周的低烧让我混身酸痛,原来就行动困难的状况就更加困难。情急之下,通过关系住进了南京鼓楼医院的免疫科,经各种检查,一直不好的免疫系统指标肌酸激酶飙升到17000多(正常指数1一170),比正常指标高出了一百倍。几天时间,肌肉迅速流失,体重下降了二十多斤,我从一个壮实的汉子变成了一个皮包骨头骨瘦如材的重病患者,不能站立不能行走,头和手都抬不起来,生活不能自理,真是惨不忍睹。经冯学兵主任的诊断,确诊我的病是抗合成酶综合症。当我在镜子里看到形似骷髅的面容,在护工的帮助下在床上大小便的生活,我一度十分的悲哀,难道我就这样度过我的余生吗?但我想到比我早逝的同龄人,那些坐在轮椅上参加奥运比赛的人,那些身残志坚做出伟大事业的人,我的心慢慢的平静下来了。多大点事啊!我一定要活出自己,活出精彩。在冯学兵主任的精准治疗方案下,我换了4000毫升的血,加大了激素的使用,小计量的使用了化疗药环磷酰胺,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住院一个月后,我进入了一个长期休养治疗的阶段,但生活仍然不能自理。从二0二四年五月到二0二五年五月的整整一年中,我先后在南京鼓楼医院、仙林泰康鼓楼医院、泰康之家苏园进行了治疗和休养,令我感到欣慰的二件事,一是我的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康复,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二是在这一年中的时间里,我的家人和亲戚,我的几十年的老同学们和老战友们,我的新老朋友们,为我治疗护理服务的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对我的关心、支持、照顾。是他们让我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了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些都是赛过任何药物治疗的灵丹妙药。在此,我以这篇文章和珍贵的照片来纪录他们一年来的关爱足迹和火热的心灵,同时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医院进行换血治疗</p> <p class="ql-block">进行康复训练</p> <p class="ql-block">进行生活锻练,脱衣服穿衣服,自己吃饭</p> <p class="ql-block">手工做蛋糕</p> <p class="ql-block">走路跑步</p> <p class="ql-block">器材训练</p> <p class="ql-block">初步康复</p> <p class="ql-block">一、亲情篇</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家就不在。父母亲己经去世十多年了,可是我们兄妹六家仍然手足情深团结友爱一如即往。我重病后,最为之焦虑的要数我夫人丁小平,我生病期间多次焦虑的哭泣,为了让我能住进鼓楼医院免疫科,她通过关系,请市政府出面要了一个单人间病房。同时,她又是我住院和养病的最好“后勤部长”,生活用品的需求,调整改善饮食样样考虑具全,在鼓楼医院住院的一个月期间,几乎天天去医院给我送饭菜。同时还要照顾家里的各项事情和俩位一百多岁的父母。她的身体也长期有病,一直在治疗,真的十分辛苦!</p><p class="ql-block">大妹妹张小蓉,家在仙林,离苏园比较近,我在苏园的各种事情她都主动帮忙:入住苏园和从护理区搬到活力区的搬家都来帮忙。三月八日我生病抢救,她和腿脚疾病行动不便的丈夫黄苏平第一时间赶到急救现场。她当过医生,我的病情经常向她汇报听取她的意见。</p><p class="ql-block">小妹张小玲虽然家在北京,及时的了解我的病情变化,并为了焦虑,每次来南京总是要来看望我。听说我要吃北京炸酱面,亲自在北京买正宗食料制作酱料,并做好炸酱面送给我吃。可谓是礼轻义重,是个有心的人。二妹张亚林来看望时带来了张家传统的卤面。小弟张建宁,每当我病情有什么变化,总会到医院或者苏园来看望,并且想方设法带些补品和食品。</p><p class="ql-block">儿子忙于工作和他的小家庭,在我有事的时候,能招之即来,把事做好,表现还是不错的。孙子只有节假日来看望我。我住苏园也是为了解放他们养老人的负担。</p><p class="ql-block">看着这一家人,怎么能不让我心暖和开心。大家都在维护这良好家风并永远继承发扬下去。</p> <p class="ql-block">丁小平帮我整理房间</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9日张小蓉张小玲来医院看望</p> <p class="ql-block">张小玲做的北京炸酱面</p> <p class="ql-block">2025年春节,大年初二应邀到张小蓉家欢聚</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在张小玲的招集下,张家二代五家欢聚在苏园。</p> <p class="ql-block">儿子张帆带孙子张由由来苏园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0日,在苏园对《咱爸咱妈和咱家》做最后的定稿。参加人员有张涪宁、张小玲、张小蓉、陈钢。</p> <p class="ql-block">二、同学篇</p><p class="ql-block">南师附中67届初二丁班是一个温暖的团体,由于特殊年代的影响,大家只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了二年时间,但同学之间朴实的情谊却一直延续了六十多年。最让我感动和感激的是赵浏兰、秦忠伟、马利、钱星、李敏敏、唐勇,周晓汉,徐少军等几位同学,他们除了经常来看望和宽慰我,还积极帮我找一些名医,找一些治疗方法,期待我早日康复。赵浏兰同学常为我的病彻夜难眠。在北京的刘小京、丁媛媛和在济南的秦春,到南京来都专门抽时间看望我。高我三届的学长朱会民也多次来看望我。六十年的同学情热呼呼的温暖着我。中学语文老师吴远鹤先生,在同学群里得知我生重病的消息,特意写诗两首,安慰并鼓励我战胜病魔,早日康复。诗如下:</p><p class="ql-block">老船远航靠船长,一路何惧风雨狂。</p><p class="ql-block">迎接朝阳登蓬莱,冲破激流战险滩。</p><p class="ql-block">扬帆航远驱虎豹,摘星登高走泥丸。</p><p class="ql-block">蔑视病魔病自去,旗开得胜凯歌还。</p><p class="ql-block">拙诗赠老船长张涪宁同学康复痊愈,再接再厉,直至完胜凯旋。愚师吴远鹤龙年秋于成都陋室。</p><p class="ql-block">再赠张涪宁:吴远鹤</p><p class="ql-block">年过七旬遭大难,冲破黑暗见阳光</p><p class="ql-block">克敌制胜军魂在,鏖战病魔闯险关 </p><p class="ql-block">坚持坚持再坚持,坚強坚強更坚强</p><p class="ql-block">战斗战斗继战斗,病魔迟早要投降</p><p class="ql-block">加油加油再加油,展翅高飞共翱翔</p><p class="ql-block">前进前进再前进,搏击乌云意飞扬 </p><p class="ql-block">苦不堪言咬紧牙,同窗夸我好儿郎</p><p class="ql-block">病魔毕竟纸老虎,冬去春来凯歌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7日李敏敏和唐勇老同学来看我,当李敏敏搂着我皮包骨头的身体时他伤感的眼泪都要流岀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学长朱会民夫妇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6日,同学马利夫妇来看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7日,老同学赵浏兰、秦忠伟、李敏敏来看望,我把刚写的《咱爸咱妈和咱家》书赠送给她们。</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0日,老同学济南的秦春、北京的丁媛媛特地到南京来看望,在南京的赵浏兰、秦忠伟、李保群、辛协(朋友)参加看望。</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老战友克宁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日,学长李力冰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老同学周小汉夫妇来看望。向他赠送了《咱爸咱妈和咱家》。</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7日,老同学刘小京和他的战友也是我的朋友万华、王建野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7日,学长朱会民夫妇来看望,并把我五十七年前赠送给他的一枚有鱼雷快艇的毛主席像章回赠给我,表示了老同学之间的情谊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战友林志刚和金少青也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1日,老同学老战友夏传生和克宁来看望,我拿出了五十多年前我们三人的合照,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很是感慨。</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4日,老同学周励励夫妇和他的朋友一起来苏园看望我。</p> <p class="ql-block">南师附中的老师吴远鹤专门写了两首诗鼓励我战胜病魔。(见前文)</p> <p class="ql-block">三、战友篇</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我们这批学生兵从南京应征入伍,到东海舰队温州水警区当了水兵。虽然大家来自各个学校互不相识,但共同的当兵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京兵”,给了我们一段永远难忘的“战友情”。虽然过去了近六十年,大家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白发翁,这个“兵情”是永远凝聚在心里的。来看望我最多的是克宁、林志刚、徐春蛟、金绍青等几位南京战友。但最铁的应该是常迈南,他特意从温州打高铁到南京看望我,当看到我恢复的挺好时,长出了一口气说:我放心了!多么的情深啊!还有一批当年(一九八八年)一起转业到南京市旅游局工作的军队干部,一共十八人,我们自称为十八罗汉,也算在我的战友中,他们也时刻惦记着我的健康状况,丁倩夫妇,赵宇燕夫妇,刘江平夫妇,贾怀明、费佳等都抽空来苏园看望。真的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5日,赵宇燕夫妇来看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赠赵宇燕夫好我的回忆录《啊水兵》</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5日,战友克宁夫妇和刘江平夫妇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日,我们当年在5329艇服役的战友钱传芳、靳玉奇来苏园共庆八一建军节,大家身着海魂衫,午餐是当年的海灶的三菜一汤。很有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6日,战友费佳和贾怀明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8日春节前,招集战友克宁、林志刚、徐春蛟、钱传芳、靳玉奇、刘毓亮在苏园一起共庆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日,战友常迈南特意从温州打火车到南京来看望,非常感激!</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5日,林去刚和金少青战友来看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