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摄影人啦摄影 爱华山人聊华山

石花

<p class="ql-block">  五月八号,北京银行华山支行二楼文化馆里一群热爱华山的摄影人再次相聚在一起,借“乐享生活魅力华山”摄影展览颁奖的机会,一是对五一摄影展做个小结,二是就摄影啦摄影举办个摄影沙龙交流会,三是布置下《华山四季》摄影展览的具体事项。这次摄影沙龙交流会如同五一摄影展览一样,没有请领导参加,也没有请领导致辞,我们在座的所有来宾都是一个称呼:影友——热爱华山的影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沙龙交流会特邀请来为大家讲评作品的几位老摄影人——</p><p class="ql-block">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老会员崔红军老师:</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企业家摄影协会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曲春临老师:</p><p class="ql-block">山东省老年大学摄影班任课十几年的吴帮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在开场白中说的很明白——我们不分彼此,没有领导,就是一群影友,今天就是坐在一起啦摄影聊华山,围绕华山摄影创作,谈体会,讲感受,听点评,再创作,其乐融融,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除了参加五一“乐享生活魅力华山”摄影展览的部分作者外,许多影友闻讯而来,座椅不够赶紧把办公座椅搬来满足摄影人。</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仍然兼任大众网特约记者的郭松舟老师抢先发言: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就讲讲我拍摄《放飞自然》的经过吧。</p> <p class="ql-block">家住济南西南角,坐车需要接近两个小时才能来到济南东北角华山的老摄影人高征辛说起拍摄体会来,俺好不容易来趟华山真的感到无从下手。借参加拍摄舞龙大会为队员们拍摄人像的机会拍了一幅《龙的传人》寓意尽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住在华山脚下,几乎每天坚持晨练的自称“摄影小白”的陈家顺讲起自己为了拍摄这幅日出付出的心血颇为激动。</p> <p class="ql-block">老摄影人玩飞机那真是遇到了新课题,王晓薇谈起自己拍摄舞龙人的感受也是深有体会。偶尔发现,从上往下看倒是一个新感觉——光与影的画面也算是有点新意吧。</p> <p class="ql-block">王家美,一位涉足不深的女摄影人,为自己的《金光穿洞》兴奋不已。“俺不知道咋说,反正自我感觉良好”。</p> <p class="ql-block">王建国,一位颇有主见的摄影人,讲述起自己拍摄《绝活》的经过更是兴奋,能抓取到精彩瞬间那是摄影人最开心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素以发新闻最快的“快手”王平,对华山也是情有独钟。在华山湖建设期间,他为建设者拍摄了许多不可复制的影像,如今看来难得珍贵。</p> <p class="ql-block">作为纪实摄影的老摄影人曲春临,谈起对这次影展的评价感受很深,没想到华山竟然在大家的镜头中如此之美。</p> <p class="ql-block">马卫国的《华山脚下看变迁》组照,无疑是一部用影像书写的华山发展简史。这三幅照片跨越近 15 年的时光,从 2010 年华山片区规划动迁起始,全面记录了这片区域的建设全貌。它不仅是一组照片,更是一部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影像档案。通过画面中建筑从无到有、道路从窄到宽、环境从旧到新的对比,我们能清晰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华山脚下有力跳动。这种对城市发展进程的忠实记录,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欣赏范畴,成为研究华山地区变迁不可或缺的视觉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进忠的《胜似闲庭信步》组照则将镜头对准了华山脚下充满活力的民间文化活动。六幅作品张张精彩,精准地抓拍到舞龙者的神态动作。在镜头里,舞龙者们身姿矫健,眼神专注且充满激情,手中舞动的巨龙仿佛被赋予生命,活灵活现。每一个动作的定格,都传递出舞龙这项传统活动所蕴含的热烈与欢腾,让人感受到华山脚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李鲁建的《81 岁老太舞飞龙》极具创意与感染力。画面中,龙头与山顶巧妙融合,形成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构图。而那位 81 岁的老太作为华山舞龙年龄最大者之一,她充满力量的肢体语言更是为作品增色不少。这一影像不仅展现了老人不服老的精神风貌,更将传统民俗活动与华山的壮丽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传递出一种跨越年龄、超越时空的和谐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王平的《华山脚下的建设者》以纪实手法抓拍两位劳作者辛苦工作的场景,真实而耐看。画面中,建设者们专注于手中的工作,汗水湿透衣衫,脸上却带着坚毅的神情。他们粗糙的双手、专注的眼神以及劳作的姿态,生动地诠释了劳动者的辛勤与伟大。这张照片没有刻意的美化,却以最质朴的方式展现了华山建设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让观者对华山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情感认知。</p> <p class="ql-block">李建辉的《华山国庆假日》则营造出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繁荣景象。照片中,华山山顶一面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其背景衬托着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这种将自然景观、人文标志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构图,寓意深刻。国旗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耀,华山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永恒,而高楼大厦则是城市繁荣的象征。三者同框,展现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让人不禁为祖国的发展和华山的变迁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济南市摄影界知名度老摄影人崔红军老师高度评价这次摄影展——由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北京银行华山支行、中海地产济南分公司主办的“乐享生活 魅力华山”摄影展览成功举办。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仔细的观看了每一幅作品,感觉一、展览接地气、有深度!感觉二,摄影展真实记录了华山的岁月变迁,为人文社会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感觉三,摄影展作品展现了作者影像视觉的艺术性吸引力,使纪实摄影在真实性和艺术性上达到完美统一。</p> <p class="ql-block">譬如马卫国老师2010年至2025年期间拍摄的许多华山动迁建设的片子,建设者冒着酷暑坚守在作业现场的片子,单纯的拿出一张片子,可能感觉不到不了什么,但专题累计、跨度对比就是珍贵资料,如果没有思想主导、立意在先,没有责任担当,使命情怀,是不会坚持拍下来,是不会收获有价值的作品的。</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中又多半都是纪实类。如:高征辛的《龙的传人》郭松舟的《放飞大自然》;宣文风《放鱼养水》王萍用手机拍的《华山湖上清洁工》;等作品拍的都很精彩,可以看出大家对纪实摄影的重视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有着十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吴邦林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大家简述纪实摄影的要素,实事求是的为大家点评部分有特色的作品,很受大家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他强调,摄影是分类的,大致可以分为记录类和艺术类。两类的摄影作品有很大的区别:记录类作品记录的是客观的现实,而艺术类作品反映的是主观的世界。人文摄影属于记录类,基于真实,关注人文关怀,其表达要点为:神态+环境+故事性。人像摄影属于艺术类,表现主体人物的音容笑貌,讲究用光造影的艺术审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的传人》这幅作品的构图,偏艺术类的人像摄影,人物的神态自然,情绪饱满。如果以记录类的作品呈现,则缺乏相应的环境。比如前景的龙具和背景的华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放水养鱼》这幅作品,由于拍摄场地的限制,无法进行适当的构图来表现主题。如果使用三脚架伸出去,则可以更好的进行构图,让主体更加突出。</p> <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有着近五十年摄影资历的马卫国在布置《华山四季》影赛中,提醒大家在全面反映华山四季风光的同时,倡导侧重人文纪实摄影,倡导手机摄影,倡导全民摄影,把华山打造成济南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北京银行华山支行王行长在讲话中,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欢迎大家常来做客。很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已经开始的《华山四季》摄影大赛,以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美丽的华山!</p> <p class="ql-block">济南军区退休干部,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也是这次五一影展和《华山四季》摄影比赛策展人李鲁建在总结发言中夸赞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发言和交流。希望大家以自己的创作精品为我们的千古华山增光添彩,再绘鹊华秋色图!</p> <p class="ql-block">交流会有点刹不住的感觉,原计划两个小时愣是停不下来,一直延续了快三个小时才叫停,大家依然有点恋恋不舍。再三要求争取每个季度开一次。</p> <p class="ql-block">感谢与会摄影人提供花絮图片(名单后补)。</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1日于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