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宜都老屋棚千年古朴树

郑道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2697669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摄编:郑道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制作:2025年5月11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晨,我驱车从宜昌城区出发,在猇亭宜昌公路大桥上宜岳高速转呼北高速公路,在王畈镇下,换省道,扺宜都市老屋棚村,探访那棵传说中的千年古朴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高速后沿着278省道前行,沿途山峦起伏、森林密布,路旁的大树和灌木点缀其间,远处的小山坡上布局大片茶叶基地,仿佛进入了一片世外桃源。乡村洋楼若隐若现。道路旁的一块写着“278省道 20”的里程碑,这便是该村的定位和古朴树所处的方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村头,一块路标牌指向“老屋棚村”,仿佛指引着我走向时光深处,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村内环境整洁宁静,一座座白色楼房错落有致,村委会大楼墙上悬挂着“听党话 跟党走”的横幅,展现出当地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刻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字样,周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委会对面,一块刻有“千年古朴树 ,悠悠老屋情”的石碑吸引了我的目光。旁边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其主干被精心保护起来,彰显着它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庄严与神秘。蓝天白云下,这棵已有570余年树龄的西川朴树静静伫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绕古树转了两圈,发现它树高近5层楼,环抱得7个人。它虽历经500多年风霜雨雪洗礼,但丝毫不显苍老,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华盖如亭。如今该树已挂牌为一级保护,国家修G59(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还特意修改路线为它让道。近年来政府出资修建了“宜都老屋棚千年古朴树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传此树由曹氏祖先逃难至老屋棚时栽下。古朴树还有一奇,那就是树洞里长树和树里有石碑。树干底部嵌着一块立于乾隆十四年的石碑,形成 “朴树口中碑”奇观。碑面阴刻的楷书268个字依稀可见。据村民们说,石碑最初没有长在树里,后来经过岁月的磨练,树越长越大就将碑也包围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碑文的主要内容为:其田山四界坐落老屋棚抵宅后横坎为界,东抵古路,横至沟为界;北抵古冢嘴,至山岭为界;西抵谭家坳,分水岭为界;南抵大沟为界。除注明山林四至边界以外,还告诫族人子孙后代共登和睦,且奉祖宗,创守德意,默受庇荫于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棵古朴树目前已经成为老屋棚村的“村标”。村头木牌上有它的“身份”介绍。学名:西川朴。榆科、朴属乔木植物。高达20米,树皮灰色至褐灰色;当年生小枝、叶柄和果梗老后褐棕色,无毛,有散生狭椭圆形至椭圆形皮孔;冬芽的内部鳞片具棕色柔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朴树文化公园,建得很有特色,以古朴树为主题,以仁、义、礼、智、信等五大元素分别建有文化长廊,每个长廊里都有村典型代表人物和村贤精英事迹介绍。我在村口遇到了一位热情的村民,他向我讲述了关于爱国学者曹廷杰等人的传奇故事。这些人物不仅丰富了老屋棚村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曹廷杰(1850-1916)字彝卿,笔名亚东平情人,是清末民初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和富有爱国激情的政治思想家。《辞海》(1999年版)称其“著有《东三省舆地图说》 《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东北边防辑要》、《伯利探路记》等,义理精审,向为研究东北历史地理学者所重”。 文化长廊的牌匾上有文字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东北史地研究的重要贡献。老屋村是曹廷杰的祖藉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古朴树文化公园,一座木制凉亭位于绿树环绕的小径尽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与古朴。凉亭顶部挂着“义”字牌匾,旁边放置两张长椅供人们休息或观赏风景之用,下方地面铺设有黄色瓷砖地板,墙上挂有村乡贤精英和新型农民、党员干部事迹展板,四周环绕茂密植物生长旺盛。公园里类似的木制亭有5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游完公园,我在挂有“仁”的木制凉亭里喝茶小坐并遐想。在广大农村这类古树很多。它恰如一座活态博物馆,它既是游子寻根的文化地标,也是乡土记忆的鲜活载体。其盘根错节的根系深深扎进这片沃土,恰似当地文脉的生动写照;而它亭亭如盖的树冠,又为往来游人撑起一片精神的荫凉。与古树相伴的石碑、古道,都在默默讲述着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人们有责任让这份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绿色遗产永续传承,让古树的年轮继续记录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荣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次探访宜都老屋棚千年古朴树公园,让我深深沉醉于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交响之中。那株巍然矗立的千年古树,不仅是时光的见证者,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图腾——它虬劲的枝干书写着岁月的年轮,斑驳的树皮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每一片新叶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永恒。站在树下,仿佛能听见远古的回响与现代的呼吸在此交融,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令人心生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u>感谢您的光临赏读!</u></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