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琅琊阳都诸葛亮故居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和幼年生活地。这里现存汉代文物画像石、诸葛亮祠等遗迹,村中央的诸葛亮故里纪念馆,是沂南县人民政府1992年修建的仿古式建筑,馆内有反映诸葛亮一生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故居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仿古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悬挂着李子超题写的“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匾额。东侧立有“望海潮”石碑,西侧有四面画像碑以及“出征图”“耕战图”等数块画像石,左侧还竖立着三块诸葛亮故里出土的汉代穿孔汉画像石碑,古雅庄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殿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壮观。大殿门上方悬有著名书法家姜东舒题写的“地灵人杰”四字金匾。殿内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上悬“一代贤相”“名垂宇宙”两块金字匾额。四周的14幅壁画,全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从他的出生、成长,到出山辅佐刘备,再到南征北战、治理蜀汉等,让人们能直观地了解诸葛亮的传奇一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还有一些其他的亮点。比如院内有一株1500年的古银杏树,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它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为纪念馆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和幼年生活地。据记载,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4月诸葛亮诞生于此。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受到了当地文化的熏陶,为其日后的成长和成就奠定了基础。如今,诸葛亮故里纪念馆不仅是一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魅力,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故居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为仿古式建筑。以下是对其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整体布局与外观 纪念馆占地270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正门上悬挂着李子超题写的“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匾额,庄重古朴。大殿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壮观,雕梁画栋,明柱花窗,规模恢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内部陈列与装饰 大殿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上悬“一代贤相”“名垂宇宙”两块金字匾额,四周的14幅壁画,全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辉煌业绩。馆内还陈列着在阳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代表龙山文化、周代文化、汉代文化三个时期的重要文物5000余件,这些文物与古建筑相互映衬,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附属建筑与景观 纪念馆左侧竖立着三块汉代穿孔汉画像石碑,古雅庄重。院内有一株树龄约1500年的古银杏树,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为纪念馆增添了古朴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阳都古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与诸葛亮故居纪念馆相邻,是诸葛亮出生和少年居住生活的地方。阳都古城历史悠久,早在秦朝就已成为县级行政单位,到公元356年前后废置,存在了577年左右。古城遗址平面近方形,南北约1060米,东西约850米,面积约90.1万平方米。它坐落在沂河西岸的第一阶地上,系冲积平原,呈凸突缓丘状,西部为山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孙家黄疃村北靠河的堤坝外侧,有一段石砌护坡,是阳都城东城墙基,城内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堆积普遍在0.5米至2米,深者达5米,考古探明的遗存本体有周代遗址、汉代遗址、唐宋遗址以及其他遗存。这里发现了众多墓葬,如瓮棺墓、砖室墓、画像石墓等,画像石墓皆为汉代墓葬,已发现4座,计有画像石11块,画面15幅。还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及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如罐、盆、鬲、板瓦、筒瓦、瓦当、砖和青铜器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阳都古城还曾多次作为侯国存在,西汉的丁复、丁宁、丁安成,东汉的伏湛,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洪等先后被封为阳都侯。此外,东晋永和九年(353年),阳都成为徐州的治所。</p> <p class="ql-block">诸葛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和少年居住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诸葛村是山东省景区化村庄。这里有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3360平方米。馆内有诸葛亮塑像,陈列着在阳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代表龙山文化、周代文化、汉代文化三个时期的重要文物5000余件和诸葛亮及其后裔的有关资料。院内还有一株约1500年的古银杏树,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诸葛村附近有红石寨·香山湖旅游区、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等旅游景点,还有沂南黄瓜、双堠西瓜等特产,以及沂蒙山小调、鲁南五大调等民俗文化。依托诸葛亮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诸葛村在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诸葛亮的诞生地是琅琊阳都,位于临沂市沂南县东南部砖埠镇孙家黄疃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官吏之家。他出身琅琊官宦世家,先祖诸葛丰曾任西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做过东汉泰山郡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里现存汉代文物画像石、诸葛亮祠等重要历史遗迹。诸葛亮故里纪念馆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仿古式建筑,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馆内大殿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四周有展现其一生辉煌业绩的14幅壁画。左侧竖立着三块诸葛亮故里出土的汉代穿孔汉画像石碑,古雅庄重。院内还有一株约1500年的古银杏树,增添了古朴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阳都故城遗址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是汉代文化层,也发现有战国文物。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石砌城墙,十分坚固,北面东沂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祠整体仿汉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它占据着卧龙山的东部山体,周边山翠水清,风光秀美,奇石遍布,形态各异,为祠堂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进入祠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诸葛亮铜像,铜像后方修筑了介绍诸葛亮生平的汉画像弧形墙,具有独特的回音功能。诸葛亮祠内有诸葛宗祠等建筑,宗祠内展出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四十多位诸葛氏人物的雕塑、画像。各殿的楹联、匾额、对联皆出于名家之手,书法精湛,文采斐然,不仅增添了文化氛围,也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誉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祠内的布局错落有致,沿着圣贤路前行,仿佛能感受到诸葛亮当年的生活气息。这里有武侯双阕、智慧桥等景点,每一处都蕴含着与诸葛亮相关的文化元素。比如乾隆御碑亭,可能藏有与诸葛亮相关的御笔碑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皇家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故里纪念馆中,“人杰地灵”四字金匾悬挂在大殿门上方,由著名书法家姜东舒题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杰”指的是杰出的人才,在这里特指诸葛亮。诸葛亮出生于此,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以雄才大略和鞠躬尽瘁的品德名扬华夏。“地灵”则表明此地有灵秀之气,能孕育出诸葛亮这样的非凡人物。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秦汉、三国、两晋时期称阳都县,这里三河环绕,山清水秀,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丰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可谓钟灵毓秀。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故里的特点,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誉,也体现了对这片孕育出伟人的土地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站在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前,看过匾额上“诸葛亮故里纪念馆”的鎏金大字,掌心传来的温度仿佛连通过去——那个羽扇纶巾、智冠天下的身影,正从历史烟云中款步而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镜头里,青砖灰瓦的大殿静默矗立,檐角挑起的弧度似藏着八阵图的玄机。想象着他曾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童年,沂河水哺育过他的聪慧,古银杏见证过他的朗朗书声,忽然就懂得了“地灵人杰”四字的分量。按下快门时,阳光恰好掠过殿内“一代贤相”的匾额,在石阶上投下一道亮痕,像极了他出山时划破乱世的那束光——是《出师表》里“鞠躬尽瘁”的赤忱,是木牛流马转动时的智慧,是七擒孟获时的仁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目光落在院内千年银杏上,虬结的枝干如他未竟的抱负,繁茂的枝叶似他泽被后世的清名。想起他在卧龙岗高吟“大梦谁先觉”,在五丈原强撑病体燃灯续命,忽然眼眶微热——这世间纵有万千功名,都不如他用一生写就的“忠诚”二字动人。此刻快门声里,定格的不只是一座纪念馆,更是千年来中国人对“智圣”“贤相”的精神仰望。风掠过耳畔,恍惚听见历史深处的马蹄声,而我站在他的起点,以一张照片,向那个永远闪耀在文明长夜里的灵魂,致以最朴素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诸葛亮故里纪念馆门口,撞见一幕暖心场景——一位年轻妈妈正带着五六岁的男孩扮演“小诸葛亮”。小家伙头戴纶巾,手持鹅毛扇,青灰色宽袖汉服下的小手攥得紧紧的,奶声奶气地背诵《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妈妈半蹲着身子,指尖轻轻点着展牌上的古文,逐字领着孩子念。阳光穿过纶巾的纹路,在男孩肉乎乎的脸颊上织出细碎的光影,羽扇随着摇头晃脑的动作轻轻颤动,倒真有几分“运筹帷幄”的架势。念到“非淡泊无以明志”时,孩子忽然扭头问:“妈妈,‘淡泊’是不是就是不抢玩具?”妈妈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尖:“是呀,就像诸葛亮爷爷那样,心里装着天下,不贪心眼前的小热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石阶旁的古银杏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伴奏。纪念馆的飞檐下,男孩奶声的背诵声和妈妈温柔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惊飞了檐角的麻雀。忽然想起《诫子书》里“非学无以广才”的叮嘱,此刻眼前的场景,不正是最好的传承?羽扇纶巾或许只是件道具,但当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念出“宁静致远”时,那些沉淀在血脉里的智慧与品格,正借着这方故土,在新的生命里悄然扎根。</p> <p class="ql-block">在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内,几通特殊的石碑被玻璃罩悉心保护着,其中雕刻龙纹的石碑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石碑为汉代遗存,历经千年岁月,表面虽有些许风化痕迹,却依然难掩古朴庄重的气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石碑形制与材质:</p><p class="ql-block">石碑为青石质,呈长方形,高度约1.8米,宽约0.8米,厚度近0.2米。碑体上方略作弧形,为典型的汉代碑刻风格,底部未设基座,直接嵌入地面,与纪念馆内的汉代文化氛围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龙纹雕刻细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碑首双龙戏珠纹:</p><p class="ql-block">碑头正中刻有一颗圆形“火珠”,火焰纹路清晰可辨。两侧各有一条巨龙环绕,龙身呈“S”形盘曲,龙须上扬,龙眼圆睁,张口露齿,似在吞吐云雾。龙身鳞片以菱形纹细密排列,四肢遒劲,前爪分别握持瑞珠两侧,后爪蹬踏祥云,整体动感十足,尽显汉代雕刻的雄浑大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碑身辅助纹饰:</p><p class="ql-block">碑身四周刻有浅浮雕云气纹,与龙纹相互呼应。云气如波浪翻卷,间或点缀瑞草纹,营造出“神龙腾云驾雾”的意境。龙身下方隐约可见山峦纹,线条简练,似象征大地稳固,与上天神龙形成“天地呼应”的构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玻璃罩保护设计:</p><p class="ql-block">石碑外罩为透明钢化玻璃制成的长方体展柜,高约2.2米,四面玻璃均采用防紫外线材质,避免光照对石刻造成损害。玻璃罩底部设有透气孔,保持内部空气流通,同时配备微型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玻璃表面无明显反光,参观者可清晰观察石碑细节,又不影响拍照记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史与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这类龙纹石碑在汉代多用于官署或贵族墓葬,象征身份与权威。结合诸葛亮家族“琅琊望族”的背景,推测石碑可能与诸葛氏家族遗存相关,或为纪念诸葛亮先祖(如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而立。龙纹作为皇权与德行的象征,既体现了汉代“君权神授”的思想,也暗含对诸葛家族“忠贤”品格的褒扬。如今,它们不仅是研究汉代石刻艺术的实物标本,更是诸葛亮故里历史底蕴的重要见证,静静诉说着琅琊阳都的千年风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