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之四十一: 莲下镇许厝乡许氏家庙

王文森

<p class="ql-block">  澄海莲下镇老镇区所在,古称“南洋”,包含几个村,人口众多,有的一个村就超万人。这里文风鼎盛,商贾发达,因而高墙大院甚多。今日里,闲行至许厝乡,发现一个大宗祠,乃新修缮,于是进去参观。该宗祠称“许氏家庙”,名“惇伦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扩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在潮汕地区来看,该宗祠规模不算大,用工不算精,但也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该祠堂建筑方向是坐东朝西,但有前院和院墙,前院的正门朝南开,上书“高阳名宗”。门的背后也有匾额,上书“簪戟联辉”,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这个世家文武人才都出,文的有进士多名,武的有许龙大总兵。门神不是贴秦琼尉迟恭,而是写汉代的“神荼”“郁垒”。</p> <p class="ql-block">  家庙正门的左右两侧门的门匾分别写着“系分太岳”、“派衍闽莆”,说明许姓是皇家分封的重要一脉,这里的许氏是从福建莆田迁徙而来。家庙第二进的大厅门口的对联则记录许姓由来分别是:神农分支降封于洛水卜地,周武十二追炎之后裔是许。始祖许由是上古隐逸名士,其子孙世代生活在今河南许昌一带,至西周武王时,许由裔孙文叔被封于许地,建立许国。后来变迁,曾在河北高阳生活,再后来分枝传播,所以称“高阳世家”。</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为左右两从巷。左写“桂馥”“植桂”,右写“兰芳”“培兰”。</p> <p class="ql-block">  家庙有一个后包,有后包在潮派建筑中比较普遍,但这个后包比较特别,有几点: 一是地基明显抬高,有楼梯可上;二是做了栏杆,增强了后包的独立性;三是建筑规格高,采用飞檐式,五个开间屋檐嵌瓷,如飞凤,所以这个楼被称“五凤楼”;四是在楼的南面建了“月旦楼”,类似更楼,有一门可进出宗祠,从外面看有个匾额,上书“月旦长春”。</p><p class="ql-block"> 为何叫“月旦楼”?跟一个工作人员聊,他说是每月初一,宗族老大把大家集中在楼前,公布这个月学习优秀的学子,给予奖励,鼓励上进。这真是一个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我问,为何后包这么重视,建成“五凤楼”?他说,因为这个是后来许龙总兵扩建的,所以规格高。但是,后面没资金了,楼虽然建起来了,但是楼的木料都没来得及上油漆,一直到现在。我特意拍了几张纯木色的屋梁柱,木的质量还好,没有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