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的美篇

刘大爷

<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记忆却在时光的长河中沉淀。年岁渐长,许多事情转瞬即逝,可童年的点滴却如星辰般熠熠生辉,尤其是那段小学时光,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天津刚解放的第二年,我踏入了小学的门槛,姑妈用一袋小米为我交了学费。学校坐落在一个破旧的小院里,只有两间简陋的房屋,室内摆放着木制的长条桌和凳子,每条凳子上挤坐着五个人。仅有两位老师,一位教算术,一位教语文,两间教室轮流使用。小院虽小,却有一位老人每日摇铃,为我们的上课与下课奏响简单的信号。没有悠扬的歌声,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在空气中回荡。语文课上,我们读着“人有两支手”;算术课上,我们从“12345”开始学习最基础的数字。这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却比表哥他们上私塾时的“人之初,性本善”更加系统。我还记得,调皮的表哥在私塾里加上了“先生打我,我就上房”的戏谑之词,而那些不好好念书的孩子,真的会被先生打手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小与高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里的达摩庵小学和崇实小学,都是当时的私立学校。初小毕业后,我升入了达摩庵小学。这个小学院子稍大一些,是一个四合院,有四间教室,环境也比之前好了许多。我们开始有了课间操,老师带着我们做体操,铃声一响,全班同学整齐地喊起立、问好,再坐下。那位喊“老师好”的同学声音洪亮,让人印象深刻。班上有四十多个同学,至今我还能记得几个名字:班长韩文义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还有杨佩书、邢振华、同桌韩玉凤,以及瘦小的张铁英和娄淑英等。不知他们现在身在何处,但那段共同学习的时光,始终温暖着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领巾与北宁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小学的日子里,我早早地戴上了红领巾,后来换上了更加鲜艳的绸子红领巾,心中满是欢喜。入队仪式那天,我们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嘹亮,充满希望。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北宁公园的游玩活动,那是我们第一次集体出游,大家欢声笑语,无比兴奋。这段时光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纯真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业与保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时,我因努力学习,成绩位列前十,被保送至中学,无需参加考试复习。那个暑假,我过得轻松愉快,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六七十年过去了,这些记忆依然鲜活,仿佛就在昨日。我的小学时代,虽朴素平凡,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永远难忘。如今我己经是84岁的耄耋老人,回想那孩提时代小学生活的一切一切历历在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