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超市•第1144期┃“弹”古“轮”今——弹拨乐器琵琶之美 主讲人:朱宏波

天台山文化

听《十面埋伏》中疾风骤雨般的扫弦,楚汉垓下的烽烟似在眼前升腾;品《春江花月夜》里珠帘般的轮指,张若虚笔下的空明境界随月色流淌。《塞上曲》的幽咽凝绝藏着昭君的万缕情思,《彝族舞曲》的欢快节奏舞动西南山野的篝火。琵琶用六相二十四品的有限音域,演绎着中国艺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留白哲学。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br><br>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br><br>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作为传统弹拨乐器,琵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在演奏方法上,改横抱式为竖抱式,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br><br>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弹”古“轮”今——<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弹拨乐器琵琶之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讲人:朱宏波</div> 讲座简介:<div><br>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中国弹拨乐器之王”。<br><br>自秦汉时期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br><br>本次讲座,让我们跟随朱宏波老师听《十面埋伏》中疾风骤雨般的扫弦,楚汉垓下烽烟似在眼前升腾;品《春江花月夜》里珠帘般的轮指,张若虚笔下的空明境界随月色流淌。<br><br>主讲简介:</div><div><br>朱宏波<br><br>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br><br>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琵琶学会副秘书长。<br><br>研究方向: 音乐史与民族音乐学理论,琵琶演奏与教学。</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8Vn-ULV8y-xPA-EURzpP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云端超市•第1144期┃“弹”古“轮”今——弹拨乐器琵琶之美 主讲人:朱宏波</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