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3日我们一行五人飞到云南丽江剑川,拍摄心仪已久的血雉和红腹角雉。(红腹角雉因修路的原因未拍到)此种鸟只生活在海拔高度2000至4000米左右的高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血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名:Ithaginis cruentus,别名血鸡、松花鸡、太白鸡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分类地位:雉科血雉属,是中小型雉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保护级别: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无危;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雄鸟:体重450-610克,体长376-470毫米,体羽主要为乌灰色,尾羽有绯红色边缘,头有冠羽,有两距,虹膜乌褐色,蜡膜橙红色,嘴峰黑色,跗跖和距为橙红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雌鸟:体重480-550克,体长375-440毫米,体羽大都为暗褐色,只有一个距,蜡膜黑色,上体和两翅表面棕白色,密缀有黑褐色虫蠹状斑,跗跖橙红色,爪黑褐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栖息环境:是高寒山地森林及灌丛雉类,栖息于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混交林及杜鹃灌丛中,海拔高度多在1700-3000米,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徙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觅食行为:食物主要以植物为主,已经记录到90多种,常常用嘴啄食,边走边吃,啄食速度很快,食物种类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和春季以各种树木的嫩叶、芽苞、花序等为食,夏季和秋季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嫩叶、浆果、种子等为食,也吃苔藓、地衣以及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社群行为:喜结群,冬季每群大小8-31只不等,由多雄和多雌组成,群体营游荡取食活动,群体鸣叫相互联络,繁殖期参加繁殖的血雉成对活动,其余结群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求偶交配:繁殖期为4-7月,3月末4月初群体分散,雄鸟通过正面型炫耀和侧面炫耀进行求偶,存在争偶斗争,胜利者和雌鸟配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筑巢:通常营巢于亚高山或高山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巢较简陋,常用枯草茎、草叶、松针、树叶、苔藓和地衣构成,内垫有树叶和羽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产卵孵卵:产卵最早在4月末开始,5月为盛期,产卵间隔多为2天,每窝通常产卵4-8枚,卵为长圆形,土黄色或白色,布满红褐色斑点,雌鸟负责孵卵,每天离巢觅食1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分布在秦岭、祁连山、岷山、横断山以及喜马拉雅山等局部高山地区,包括甘肃、云南、陕西、青海、四川五省及西藏自治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他国家:多见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等国。</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我们上到了海拔高度2400米左右的鸟点,守到下午6点左右,血雉悄悄的来了,连忙对焦猛拍。取得了第一组场景画面。啊!真是太美了!</p><p class="ql-block">可是山中的天气冷的够戗,按快的手抖得筛糠似的,山风像刀子一样吹得背面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吸取教训,拿了酒店铺床的毯子,穿上所带的全部衣服裤子,上到第二个鸟点(海拔高度2600米左右)把毯子披在身上御寒,守了一整天。红腹角雉始终没有露面。快要收工时,血雉又来了,拍到了第二个画面。</p><p class="ql-block">昨天和今天中午在山上都是吃的方便面。鸟人的日子辛苦又快活!</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收工下山到景区门卫处时正碰上景区内的人,杀了一只羊,烹了一大锅羊肉汤,他们盛情邀请我们共享美味。我们不讲客气地嗨了一顿羊肉汤。香气扑鼻,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爬到了海拔高度3657米左右的第三个鸟点,运气很好,不久就拍到了血雉,此时鸟导叫我们下到2500米左右的鸟点拍摄红腹角雉,在此守了8个小时,没有出现。下午七点遗憾的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山里面的天气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大雾四起,轮番上阵。</p><p class="ql-block">这次没有拍到红腹角雉,但是拍到了血雉也算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