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牧到轮牧,浅谈草原放牧方式的演变!

莽原深处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在蒙古高原上,刀光剑影中,为了生存需要,游牧民族争夺的就是个水资源、草场资源。这一切在公元1206年那一年戛然而止了。</p><p class="ql-block">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运用自己的超人智慧与铁血手段利用1184年至1206年的22年时间,制止了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七十多个部落的纷争,建立了统一的“大蒙古帝国”并颁布了第一部法典“大扎撒”将蒙古高原以“哈拉和林”为界,分封了以二弟“哈萨尔王”为首的“左宗亲王”和自己的儿子们为主的“右宗亲王”,划分了各自的领地,并对建立政权有功将士们设立了准军事化制度“户长制”,分别为“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我这个1968年在内蒙插队的北京知青,还是个“户长”只不过是个“十户长”</p> <p class="ql-block">  “大扎撒”规定,户长们只允许带领自己的人马在划定的草原游牧狩猎,这个时期“游牧”行为就有了一定限制。游牧只能在自己的封地中进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忽必烈时期重视农耕文明,元朝的北方草原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各级“户长”们带领牧民在自己的封地里游牧狩猎。直到元顺帝被徐达赶出北京城,之后的北元政权就开始了新的排列组合,部落之间开始了长期的分化瓦解、侵吞与被侵吞的200多年的纷争!直到康熙平定了噶尔丹,将蒙古部落按盟、旗、县确定地盘,不许跨界游牧狩猎,才结束了草原的瓜分与掠夺!</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狼烟四起,围绕草原的归属也是纷争不断。此时也出现了“嘎达梅林”这样的民族英雄为保护草原与王爷和军阀抗争的好汉!</p><p class="ql-block"> 接着解放后在五、六十年代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草原属于集体所有,游牧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直至九十年代初,内蒙古实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将牧区草原按人头分到个人家里,同时按苏木(乡)嘎查(生产队)留出了一定规模的机动牧场,这样在游牧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为了符合牲畜生存习性的需要,实行了轮牧制!即:一个嘎查的牧民既有个人家固定的冬季牧场,又有适应牲畜需要的集体所有的夏季牧场!</p> <p class="ql-block">  牛、马、羊的生活习性,一般是一年当中有九到十个月在冬季牧场靠吃冬储草料续命,而夏季牧场的两三个月才是长膘期。由此可见夏季牧场的界定是非常关键的,既要水草丰美,又要气温凉爽,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洪图淖尔夏季牧场恰恰符合这一条件,是个典型的“沙漠疏林草原”满视野的沙漠中有着成片成片的古老的榆树林,几十平方公里的沙漠草原上遍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淖尔”(湖泊),由于是几个“嘎查”共有的草原,所以没有铁丝网(草库伦)的拦截,牛、羊、马随意地在草原上游荡!</p><p class="ql-block"> 牲畜吃草主要是吃嫩草尖,自由放牧,为牲畜提供了广泛的活动场所,吃完这片青草芽,再去吃下一片青草!通过一两个月的放养,牲畜迅速长膘,头年年底出生的小牛犊、羊羔也迅速将奶膘、水膘转化为可食用的油膘,经过几轮的啃食,夏季牧场的青草失去了生长的动力,8月20日左右,随着西北风吹来的冬季牧场成熟的草籽香味,牛马羊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由自主的朝着冬季牧场游荡,这时嘎查的“达拉嘎”们就要督促牧民,将冬季牧场的青草收割打捆储存,当这项工作完成后,夏季牧场的牲畜才开始有条不紊的有序迁场回冬季牧场!</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过度畜牧、破坏草场,政府有明确规定畜养牲口的数量,即“草原承载量”桑根达来苏木的规定是:每五十亩草场允许养一头牛,换算成羊是十只羊!比如一家牧户在九十年代分得了一千亩草场,这家牧户就可以养20头牛或者折合成100至200只羊!当年正蓝旗某嘎查一个牧民可以分到170亩草场,乘以人口数就是你家应分的草原面积。</p><p class="ql-block"> 由于全苏木属于半荒漠草原类型,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年降水量为100多毫米毫米,无霜期为120天,年平均温度在0-3℃之间,所以,政府为牧民建立了冬季牧场“定居点”,</p> <p class="ql-block">每户牧民都住进了砖瓦房,通水通电烧火炕,牧民还建起了接羔棚,保证了羊羔、牛犊的成活率!冬季牧场按照个人家分得的草原面积,用铁丝网组成围栏,自家的牲畜只能在自家围栏里活动,我的蒙古朋友“吉雅”的冬季牧场有900多亩草场,放养着几十头牛羊!老两口在漫长的冬季里承担着接羔、投喂草料、铲牛粪、挤牛奶、做奶制品、饮牲口的劳作,尽管辛苦,老两口却总是把欢乐堆在脸上,每天早上打开电视机,让动听的蒙古歌飘洒在冬季牧场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尽管生活单调、饮食简单,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积极迎接每一天新的太阳的那种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咀嚼了一冬天乏味的干巴巴的饲草,牲畜们时刻梦中憧憬青草的清香,来年开春,夏季牧场的青草开始冒芽,但“达拉嘎”们不急于下令迁场,因为长在沙漠中的嫩草还没有扎根,这时如果放牲畜进去,会把草连根拔起,破坏草场,因此“达拉嘎”们手指掐算着雨季到来的日子,当毛毛细雨转化为倾盆大雨后,“达拉嘎”们亲自到夏季牧场,拔起青草,验证青草是否已经在沙漠里扎根,当6月20日前后,下过三场透雨,经过三次拔草验证,青草彻底扎好了根,“达拉嘎”们才会决定,放牲畜进入夏季牧场,牧民们按照规定的路线规定的时间,有序的迁场,那场景恢宏、壮观、有序!此时的夏季牧场天鹅大雁已经飞往西伯利亚,上百个“淖尔”里只有野鸭等小型禽类在游弋,绿色的草滩上到处是散落的牛群、马群、羊群,给人一种好像全蒙古高原的牛羊都集中到这里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传统牧业养活了牧民,使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新生代牧人却要考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牧业微薄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撑这一切的,于是新一代牧民在这片天堂草原,搞起了草原深度游, </p><p class="ql-block"> 经过十年的深耕细作,牧民佈和在嘎查的机动草场附近的洪图淖尔(汉语天鹅湖)旁成功地开发了“双湖度假村”,他的成功吸引了高端市场的注意力,去年尼格买提带着中央电视台一行人到佈和家进行了深入报道,紧接着俞敏洪带着团队也来了,北京歌舞团的领导也带人来采风,俄罗斯乐队也来凑热闹,就连红楼梦中的宝玉的扮演者也到他家来体验纯正的蒙古风情!</p><p class="ql-block"> 当城市里的人们在埋怨牛羊肉价格贵了的时候,一部分外地人在盟、旗政府所在地附近,租赁草场盖起了棚圈,通过圈养牛羊投喂高科技饲料,实现快速育肥牛羊,以草原牛羊的名义打入大城市,带来的是市民的埋怨“牛羊肉不好吃了”!纯朴善良的牧民没有去争辩真伪,只是用自己的良心去放牧牛羊,因为他们不会去挣昧心钱!</p> <p class="ql-block">稳定的社会制度下,游牧制被轮牧制所取代,在资本的诱惑下,轮牧制会不会被圈养制取代,不得而知!只是希望草原不要再被分割,因为它不利于轮牧制,有消息称:洪图淖尔夏季牧场也要按人头分到牧户!可想而知的是,这块天堂草原也会被铁丝网分割成一块块,它限制了人们的欲望的同时,也会抑制草原的生态平衡!土地(草原)承包责任制还是因地制宜为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