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榕江三宝千户侗寨、镇远古城•蛇年逛海南第14天2025.3.3(三江→镇远)(19-14)

舟子

<h5>蛇年逛海南第14天(三江→镇远)(视频)</h5> <h1><b>2025.3.3(乙巳蛇年二月初四,星期一)蛇年逛海南第14天(广西三江县→贵州镇远县),走厦蓉、沿榕高速,248.2公里,游览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三宝千户侗寨景区、镇远古城旅游景区。晚入住镇远县“云丰假日酒店”。</b></h1> <h5>三宝侗寨的“三宝鼓楼”(集体合影)</h5> <h5>镇远古城</h5> 6:00 起床。 <h5>三江县天气</h5> <b>7:00 在三江县“维也纳3好酒店(三江宜阳风雨桥店)”八楼吃免费自助餐。</b> <b>7:30 从三江县“维也纳3好酒店(三江宜阳风雨桥店)”出发。</b> <h5>维也纳3好酒店(三江宜阳风雨桥店)</h5> <b>7:45 从“三江北收费站”上厦蓉高速。</b> <b>9:24 从“榕江收费站”下高速。</b> <h5>三江到榕江路途风景(视频)</h5> <b>10:00~10:50 游览“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三宝千户侗寨景区”。</b> <h5>  游榕江三宝千户侗寨(视频)</h5> 我们浏览三宝侗寨的实际路线与这里叙述、展示的顺序有些差别。<div><br></div><div>大概是导航有所偏差,我们坐的包车是从“寨蒿河”以西狭窄的村道上过来的,走的是三宝侗寨景区的背面,下车后从“寨头大桥”过了河才到三宝侗寨河边的半边街。</div><div><br></div><div>我们顺半边街游玩、观景时,看到了河边的游船、“珠郎娘美”的雕塑、“载榕亭”、侗寨妇女手工纺双纱工艺和街边的古榕树群。</div><div><br></div><div>随后到“萨玛广场”,在“萨玛广场”欣赏抖音主播阿芳演唱的侗族歌曲。接着在广场周围转了一圈,拍了“萨玛祠”。</div><div><br></div><div>再接着穿“三宝鼓楼”到景区大门门观览和拍照。到了景区大门口,因要回到“寨头大桥”西桥头坐车,我们又原路返回。</div><div><br></div><div>遗憾的是,我们来回两次从“三宝鼓楼”这座闻名中外的鼓楼底下的长廊穿过,都没记起爬楼梯上去看一下。</div><div><br></div><div>去看看鼓楼内的建筑到底什么样子,也好比较和我们昨天看的“三江鼓楼”有何差别。</div><div><br></div><div>与此同时,也可以上去登高望远,俯瞰三宝侗寨的全貌,就是拍出来的照片肯定也会画面宏大、别开生面。</div><div><br>游玩中,我们往往会从众追逐所谓精彩有名的景致,却常常把身边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风景和细节忽略掉,等到醒悟,已来不及补救了。</div> <h5>“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三宝千户侗寨景区”标志牌(高小宁留影)</h5> <h5>“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三宝千户侗寨景区”简介及导览图</h5> <h5>“天下第一侗寨”大门,大门敞开,免费开放(秦强林留影)</h5> <h5>《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中国乡村旅游1号会馆/探索“榕江站·三宝侗寨贵州村超发源地”</h5> <h5>一进大门,便看到高大挺拔、直插云霄的“三宝鼓楼”。据介绍,鼓楼高21层,总高35.18米,展示了侗族建筑的艺术魅力,2001年10月20日,已被吉尼斯总部评审,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的特点入编《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周宁留影)</h5> <h5>从“三宝鼓楼”一楼走廊穿过来,我们来到“萨玛广场”回身看到的“三宝鼓楼”背面,上面有“黔东南民族文化保护区2025年榕江萨玛节”字样</h5> <h5>“萨玛广场”及广场周边的店铺,广场游人很少,店铺也显冷清</h5> <h5>广场边的“萨玛祠”(未开放),是侗族人民祭祀女神“萨玛”的重要场所‌“萨玛广场”的名称可能与它有关</h5> <h5>在广场上,一个身着侗族服装的女主播用她美妙动听的歌声把我们和其他游客吸引到她的身边,走近看她车上的小红牌,才知道她抖音名叫阿芳,这是阿芳在唱《苗乡侗寨请你来》(小老头提供)(视频)</h5> <h5>阿芳人长得漂亮,歌也唱得好,我们猜她肯定是三宝侗寨的寨花和“百灵鸟”,说不定还是旅游宣传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h5> <h5>阿芳一曲唱下来,场地上气氛热烈、掌声鼓动,一男团友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要和阿芳合影留念,阿芳人好也大方,默许了他的请求,其他男同胞(看看他们是谁)便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同阿芳合影,阿芳均满足了他们的爱美之心</h5> <h5>这是阿芳在贵州村超现场的演唱(来自何芳的抖音)(视频)</h5> <h5>在“萨玛广场”的草地上我们第一次见斗鸡,没想到这种外形并不雄势的鸡却天生好斗,一旦打起来,不斗出个你死我活来便誓不罢休,这也说明侗寨有斗鸡的习俗(高小宁、清水提供)(视频)</h5> <h5>过“萨玛广场”来到一条清碧、灵秀的大河边,据说这条河叫“寨蒿河”,河边上面是石头铺设的长约500米的半边街,下面是亲水平台,可以下河乘坐游船观览大河两岸(高宁强、李平安留影)</h5> <h5>半边街接连不断有无数粗大的古榕树,其中一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们侗寨的历史变迁,还成为了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h5> <h5>“载榕亭”及《载榕纪念碑》,以碑亭纪念种植古榕树人的功绩</h5> <h5>三宝侗寨妇女手工纺双纱工艺(成润安、小老头提供)(视频)</h5> <h5>半边街有一座叫“珠郎娘美”的雕塑,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这里是20世纪50年代电影《秦娘美》的故乡,讲述了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h5> <h5>街头标语</h5> <h5>街道尽头的“寨头大桥”及纪念碑</h5> <h5>陈玉清、周安、高宁强、张安平、王维银、秦强林、白玉春、杨振强、曾永林、周宁、高小宁在“三宝侗寨”留影</h5> <b>11:00 从”榕江北收费站”上沿榕高速。</b> <h5>沿榕高速路途风光(视频)</h5> <b>12:30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服务区”休息并吃午餐25分钟。</b> <h5>没显著的服务区名,你不看这个宣传栏,还真不知它是“报京服务区”</h5> <b>13:13 从“镇远南收费站”下沿榕高速。</b> <h5>镇远南收费站</h5> <b>13:20 在镇远加油站加油。</b> <b>13:52 入住镇远古城“云丰假日酒店”。</b><div><b><br></b><div>我和老伴住8218号。</div><div><br></div><div>镇远天气:阴,2一15℃,空气良。比较凉,甚至冷。</div></div> <h5>古城禁止大车进入,步行去入住酒店<br></h5> <h5>镇远古城“云丰假日酒店”<br></h5> <h5>我和老伴住8218号</h5> <b>14:19~17:28 游览“镇远古城”。</b> <h5>游“镇远古城”</h5> 入住“云丰假日酒店”后,我们从西门街的酒店出发。<div><br></div><div>当天我们到镇远,就碰上阴沉寒凉的天气,温度最低达2℃,我们几乎将带的最厚的衣服穿上,也还觉得有些凉。<div><br>阴天自然不是拍照的好天气,即便再能的摄影者也难拍出好的光影,当然也出不了好的照片。</div><div><br>我们游览景点的大致次序是:和平村→卫城垣→新大桥→河边码头→博物馆→太庙残址→青龙洞等,沿路拍照㵲阳河两岸山水风光。</div><div><br>大家开始还走在一起,一过“新大桥”,就各自分散,自由组合去看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和景色去了。</div><div><br>清碧如玉的㵲阳河以曼妙的S形将古城分成南北两岸,两岸有许多水上码头和文物古迹,我们只游览了其中的一部分。</div><div><br>有时很怪,一个人或一座城离你很遥远,从没什么来往和交集,却能一见如故,心灵相通,仿佛是老朋友一般,分外熟悉和亲切。镇远就是这样一座见了让人喜欢得不得了的古城。</div><div><br>镇远古城坐拥山水,景色优美,风情独特,却是一个很低调、内敛、宁静的古城,是一个去了就想留下,是一个去了还想再去的古城。</div><div><br>游览之后,大家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它的环境、建筑、风情和美食一点都不比凤凰古城差,只不过名声没有凤凰古城大了吧了。<br></div></div> <h5>镇远古城简介及导览图</h5> <h5>和平村</h5> <h5>参观“和平村”和,顺路我们又游览了卫城垣,这是卫城垣(下北门)及简介。“下北门”又称“迎恩门”,隐藏在和平街的一条小巷内,很不显眼。第4组是“卫城垣”下北门正反面。上“卫城垣”下北门城门楼所看到的团友及两侧的古城墙,“卫城垣”其实就是夹在两排房子中间的一条大约1500米长的城墙</h5> <h5>去“新大桥”路过“镇远剧场”,剧场平时有沉浸式演艺《镇远镖局》、大型舞蹈史诗《古韵镇远》等</h5> <h5>“望屏楼”在“新大桥”南桥头与“河滨文化商业步行街(美食街)”之间,顾名思义,是望对面“石屏山”的亭子</h5> <h5>㵲阳河上的“新大桥”,虽名为“新”桥,实际已有80余年历史,是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新大桥”横跨南北,连接河北的府城与河南卫城,是古城两岸主要交通通道之一。从不同角度看“新大桥”,团友们过桥时并合影留念</h5> <h5>“石牌坊”和“兴隆街”。过“新大桥”到北桥头往右一拐就是一座有彩龙的“石牌坊”,从“石牌坊”进入就是“兴隆街”。此街是条沿河而建的大街, 西通新中街,东连顺城路 。“兴隆街”沿路靠河边有多个码头</h5> <h5>“米码头”和“镇远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它们在一起,“米码头”临河,“镇远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傍街。“米码头”始建于‌明初‌,因古代作为湖广、江浙等地粮食转运枢纽得名,临街曾为米市聚集地。它是镇远十二大码头中的代表,见证古代水运商贸历史,处于兴隆街与新大桥交汇处,紧邻㵲阳河,可俯瞰河岸全景(陈玉清留影)</h5> <h5>在“米码头”看游船过“新大桥”(视频)</h5> <h5>“复兴巷”依山而建,蜿蜒延伸至石屏山腰,主体为明代修建,越往高处建筑年代越久远,保存完整,有傅家大院‌、‌全家大院‌(原上官老宅)等(白玉春留影)</h5> <h5>“城隍庙码头”位于“复兴巷”与“新中街”交叉口南50米处‌。城隍庙码头是镇远古码头群的一部分,沿江而建,顺山势而筑,曾是商贾云集、繁忙喧嚣的码头(周安留影)</h5> <h5>‌镇远县委所在地曾是镇远府衙‌,因之这里成为镇远古城的中心,它前面的“兴隆街”也成为古城的主要街道</h5> <h5>“禹门码头‌”和“永安北码头‌”。“禹门码头‌”是镇远古城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位于禹门(即“龙门”)的位置,是古代科举士人返乡时的登岸点,也是现代古城水上游的登船码头之一。“永安北码头‌”是镇远古代重要的水运码头和渡口之一,古称“永安渡”。该渡口始建于明嘉庆年间,是镇远古代作为云贵门户、水陆交通大都会的印证‌</h5> <h5>进入“四方井巷”,不远处有一口“四方井”。四方井始建于宋元时期,因呈四方形而得名。这是源于石屏山深处岩石中的泉水,曾经是古街巷重要的饮用水水源(秦强林、白玉春夫妇留影)</h5> <h5>“府城大码头‌”位于“兴隆街”与“四方井巷”交叉口西南50米,靠近周大街、联合街、兴隆街和龙溪街。该码头是镇远古镇的重要交通节点,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点</h5> <h5>“镇远博物馆”为贵州省级文保单位,前身系清代邹泗钟祠,占地800平方米,保有明清古建封火墙、牌坊等特色。常设四大主题展,涵盖两千年建制史、多民族民俗、红色文化及山水胜迹,馆藏文物11件,免费开放,是了解黔东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因进入要刷身份证,我们没带,故没进去</h5> <h5>“文庙残址”始建于明代,原为祭祀孔子的儒家礼制建筑,历经战乱与损毁,现存石阶、残垣等遗迹,是古城文教历史的见证,具有文物保护与历史研究价值(张荣新、白玉春留影)</h5> <h5>“圆泰昌”茶馆是一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文物古宅 ,原为陆家民宅,建于清朝中期,有外院、内院、后院三个部分组成</h5> <h5>炎帝宫</h5> <h5>石屏山景区 </h5> <h5>“祝圣桥”和“魁星阁”。“祝圣桥”横跨㵲阳河,全长135米,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复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完成复建,并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增建了“魁星阁(寓意学子金榜题名)”。“魁星阁”为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底层面向“青龙洞”一侧挂楹联一首:“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横批为“河山柱石”。面向“石屏山”的楹联:“人上翠微梯,蓬岛春聆天尺五;客携书画舫,桃花流水月初三”,横批“云汉天章”。“祝圣桥”不仅是镇远古城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拍摄古镇风光的绝佳位置,可以远眺㵲阳河两岸的美景(王维银、文广宁、陈玉清留影)</h5> <h5>㵲阳河北岸看“祝圣桥”和“青龙洞景区”(清水提供)(视频)</h5> <h5>青龙洞景区</h5> <h5>㵲阳河南岸其它景致,包括“卫城大码头”、“吉祥寺码头”、古碑、趣园、莲花亭等</h5> <h5>隔河可望的“镇江阁”,“镇江阁”位于民主街附近,具体在镇远县城文化园内。这是一座仿古的建筑物,始建于明代初年,后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在的建筑为近代重修,规模宏大,上下5层,净高20多米(文小梅留影)</h5> <h5>镇远古城㵲阳河两岸山水风光</h5> <h5>团友苏德艳、高宁强、高小宁、秦强林、白玉春、张荣新、秦玉梅、李平安、文小梅在镇远古城㵲阳河畔留影</h5> <b>17:40 陈玉清和周安游览拍照完返回酒店时在“卫城垣”附近一家饭店吃晚饭。</b> <b>18:00 我们(张荣新、秦玉梅)和我哥、嫂子(秦强林、白玉春)去了镇远古城的一家苗家小吃店,点了苗家酸汤鱼,蕨粑炒腊肉非常好吃,后面高宁强等一行人也来到这家小店吃晚餐。</b><div><b><br></b></div><div>店主是汉中人,以前还在宁强交易市场摆过摊,所以见到家乡人分外亲切高兴,服务也极热情周到。</div><div><br></div><div>据店主自己讲,他在全国各地打工,后来到这里就留了下来,还在这里成家立业开了这家店,镇远游客多,生意还不错。(图、文由秦玉梅提供)</div> <h5>苗家酸汤鱼和蕨粑炒腊肉</h5> <b>19:30 陈玉清、周宁、周安、吴开芸、董亚宁等一伙人又出去观览并拍照镇远古城夜景。</b><div><br>白天本身就冷,没想到这里晚上更冷,走到“新大桥”时,冷气袭人,又是大风,大家穿得薄,风吹得大家浑身发凉,在“新大桥”上拍了几张夜景便匆匆逃离。</div> <h5>镇远古城夜景(吴开芸、董亚宁、周宁留影)</h5> <b>20:20 返回“云丰假日酒店”休息。</b> <h5>返回“云丰假日酒店”休息</h5> 链接 <h5>蛇年逛海南第14天(广西三江县→贵州镇远县)(小老头制作)(视频)</h5> <h5>一朵白云的诗歌两首《侗寨风雨桥情》《侗寨歌舞》</h5> <h5>小老头诗歌一首</h5> <h5>当日相册</h5> <font color="#9b9b9b">(背影音乐《飞向苗乡侗寨》)</font> <b>编 审:</b>杨振强<br><b>编 辑:</b>周 安、陈玉清<br><b>文字提供者:</b>刘 康、徐学彬、刘 旭、周 安等<br><b>图片提供者:</b>陈玉清、周 宁、吴开芸、高小宁、王维银、黎素兰、刘 康、徐学彬、秦强林、张荣新、秦玉梅、张汉林、成润安、黄兴云等<br><b>视频提供者:</b>陈玉清、周 宁、王维银、刘 康、徐学彬、成润安、黄兴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