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寿岩遗址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1。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一、地理位置与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地处三元区与永定区交界处,东距三明市约17公里1。</p><p class="ql-block">地质构造 :由船山组灰岩构成,岩溶发育形成灵峰洞、船帆洞、龙津洞等溶洞,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灵峰洞面积500平方米,船帆洞11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海拔与地形 :海拔359米,相对高度170米,属典型的石灰岩山体,因岩溶作用形成多个洞穴系统。</p><p class="ql-block">二、历史年代与文化分期</p><p class="ql-block">年代范围 :距今约20万年至3万年前,跨越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阶段,包含四个文化层2。</p><p class="ql-block">分期依据 :通过铀系法测年确定灵峰洞年代为20万年前,船帆洞上层文化层为1-3万年前。</p><p class="ql-block">三、重要发现</p><p class="ql-block">古人类活动遗迹 3</p><p class="ql-block">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工具,以及骨铲、骨锥、角饰等器物。</p><p class="ql-block">发现距今4万年的早期人工石铺地面,面积约120平方米,是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遗迹,被誉为“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2。</p><p class="ql-block">动物化石与生态证据</p><p class="ql-block">伴生哺乳动物化石400余件,包括犀、虎、棕熊、牛类等10余种,为研究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线索。</p><p class="ql-block">四、学术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填补学术空白 :将福建人类活动历史提前18-20万年,填补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研究的空白。</p><p class="ql-block">海峡两岸文化渊源 :与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如长滨文化)的锐棱砸击石片相似,为研究闽台史前文化交流提供实物依据3。</p><p class="ql-block">保护与传承 :曾面临矿山开发威胁,幸得政府及时干预保护,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p><p class="ql-block">五、保护与旅游</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 :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启动多学科联合考古发掘4。</p><p class="ql-block">旅游价值 :与三元森林公园结合,成为重要景致,吸引大量游客,同时注重原生态保护。</p><p class="ql-block">万寿岩遗址不仅是福建乃至华东地区旧石器时代研究的瑰宝,也是海峡两岸文化同源的重要实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与文化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