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广东游(3)

老阮

<p class="ql-block">珠海日月贝‌,正式名称为珠海大剧院,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情侣路野狸岛海滨。野狸岛,也被称为名亭公园,通过名亭公园牌坊和海燕桥与陆地相连。</p> <p class="ql-block">剧院的两个主要结构单元,分别象征着日与月,由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组成,站在远处眺望,日月贝就像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巨型贝壳,镶嵌在蔚蓝的海面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日月贝的造型,寓意着珠海这座城市对海洋文明的拥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中国建筑设计与文化的创新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日月贝拥有1550座的大剧院和550座的多功能小剧院,内设现代风格的剧院厅和古典浪漫风格的莫扎特音乐厅。这里经常举办大型歌剧、音乐剧、芭蕾舞、交响乐、舞台剧和大型综艺演出,是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珠海的文化艺术中心。可惜我们此次行程没有安排入内游览。</p> <p class="ql-block">日月贝于2017年对外开放,与珠海渔女雕塑共同组成了珠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渔女雕塑代表了珠海的历史,日月贝则代表了珠海的现代。</p> <p class="ql-block">珠海日月贝旁边的仿古建筑是得月舫酒楼。这座仿古建筑与日月贝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日月贝旁边停着一架直升飞机,这里是广东客龙飞行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乘坐直升机空中游览,从日月贝起飞,沿途可俯瞰日月贝全貌,港珠澳大桥,情侣路,珠海渔女,爱情邮局,海天公园等,空中打卡珠海地标,看山看海看城市,收获一生难忘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游览珠海圆明新园,园内建筑群以历史原真性与艺术创新性并重。大门前也有并排三座单孔拱券式金水桥,它们横卧在形如月牙的御河之上,高耸华丽的一对华表直入云天。</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到过北京圆明园。西洋楼遗址的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苦难,让人心生敬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美的遗址景观和巨大的社会影响。珠海圆明新园以北京圆明园被焚毁前的建筑为蓝本,根据珠海特定的地理环境,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1:1比例,选建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众多艺术家、历史学家、建筑师参与建设,历时数年,于1997年2月2日正式建成并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里融合了古典皇家建筑、江南园林与西洋楼群三大主题,重现了清朝盛世的恢弘气象。</p> <p class="ql-block">皇家建筑群:中轴线上的正大光明殿、九洲清晏、蓬岛瑶台等建筑,金碧辉煌,尽显帝王威仪。</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为皇帝朝会听政之所,是清时紫禁城外又一政治中心。在圆明新园,是景区内建筑等级最高的,为重檐歇山顶式,檐角上装饰的琉璃雕饰件脊兽为七个(其它宫殿上脊兽为五个)。</p> <p class="ql-block">殿内设置有金光闪耀的龙椅宝座、屏风,宝座之上悬挂蓝底金字“勤政亲贤”匾额,彰显皇家威严。</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殿,它是圆明园中最早建成殿堂之一,一七0九年,康熙题了“圆明园”匾额悬挂于此,标志着圆明园历史之始。在正大光明建成之前,圆明园殿就是圆明园的正殿。珠海圆明园殿展示的是清朝“八旗”的形制和兵器的种类以及十二帝王简介。</p> <p class="ql-block">九洲清晏景区的中殿为奉三无私,是皇帝家宴宗亲之处。</p> <p class="ql-block">九洲清晏殿为九洲清晏景区三大殿中最北的一座殿宇,在此展示的是清宮皇上用膳及读书学习的场景(包括三希堂的复原场景)。过了九洲清晏,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的福海湖。</p> <p class="ql-block">湖中心的岛叫“蓬岛瑶台”,中轴线上还有“方壶胜景”等景点。环湖的江南园林建筑群包括平湖秋月,濂溪乐处、上下天光、曲院风荷等,以中国江南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景观,营造诗画意境。</p> <p class="ql-block">一艘艘砖红色古船停靠在岸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方壶胜境:是园内大型建筑群之一。建筑前部呈山字形伸向水面,后座分三层,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杆,宫殿名为“琼华楼”、“方壶胜境” 等,殿宇高大,布局规整有序,气势雄伟,这里还供奉有众多佛像和佛塔。</p> <p class="ql-block">西洋景区则是圆明新园的一大亮点。复刻了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西洋园林的精致与浪漫,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如楼顶装饰采用的中国传统琉璃瓦等,碰撞出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最大的建筑,珠海复刻版保留了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仿制)与喷泉的组合,象征中西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前的大型水池左右呈八字型排列着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代表中国的十二生肖。这些铜像造型精美,兽首人身,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昼夜依次轮流喷水一个时辰,约两个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再现乾隆时期"万园之园"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远瀛观原位于海晏堂以东,是一组大型建筑的统称,南北轴线上分三个部分,最北的高台上是远瀛观,中间是大水法,最南端是观水法。远瀛观复原了原圆明园的西洋宫殿式建筑,以高大的罗马柱、精美的雕刻和弧形立面为特色,展现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华丽与动感。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其造型为石翕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p> <p class="ql-block">观水台位于远瀛观与海晏堂之间的广场正中央,台面四周以水渠环绕,中心放置一组带喷泉的雕像。​这种设计既借鉴了西方喷泉雕塑的布局,又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水景与雕塑相结合的理念,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和休憩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圆明新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民族智慧的传承。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集中西艺术于一身,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圆明新园通过还原圆明园的历史原貌,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一园林艺术经典的魅力,认识到先辈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历史教育的场所,向游客普及圆明园的相关知识及过往历史,唤起对圆明园历史的反思,警示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守护祖国的尊严与和平,不让悲剧重演。</p> <p class="ql-block">当天的最后游程是琴澳海湾游。 </p> <p class="ql-block">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一座橘顶白墙的建筑尤为引人注目,这便是横琴客运码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唯一的客运港。琴澳海湾游就从这里出发。</p> <p class="ql-block">“天成2号”,客船为单体普通客船,总长41.2米,型宽9.8米,载客定额196客位。共有三层,一二楼船舱,三楼是顶甲板,船舱里舒适宽敞,开放式顶甲板,观光拍照一绝!</p> <p class="ql-block">琴澳海湾游”航线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一项新的旅游产品,以横琴和澳门为舞台,展示了两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以乘船游览的方式,欣赏两岸建筑风景。</p> <p class="ql-block">从横琴客运码头出发,途径澳大横琴校区、横琴地标梧桐树大厦、金融岛等景点,随着游船破浪而行,到达澳门西湾大桥水域后,还可以近距离一睹澳门旅游观光塔、西湾大桥、澳氹大桥、中葡友谊大桥、葡京酒店、美高梅等一座座澳门地标性建筑。最后一站还可以远眺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p> <p class="ql-block">横琴梧桐树大厦,高188.8米。外观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梧桐树与凤凰元素完美融合,是一个汇集休闲、娱乐、美食、购物、酒店、会议、商务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宛如精美的工艺品镶嵌于横琴口岸摩天大厦群体之间。</p> <p class="ql-block">金融岛</p> <p class="ql-block">澳门旅游塔,澳门标志性建筑。“身高”338米,比奥克兰的SkyTower、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AMPTower等名塔都要高。</p> <p class="ql-block">澳门澳氹大桥,澳门与氹仔之间第一座跨海大桥,1974年10月5日建成,这座大桥以当时的澳门总督嘉乐庇命名,但大多数市民通称澳氹大桥,便取而代之。大桥造型独特,富有节奏感,成为澳门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湾大桥,2004年12月19日落成,并于2005年1月9日正式使用,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双层混凝土桥。上层为6车道公路,下层箱内预留有2车道城铁轻轨及遇强台风时仍能正常通行的2车道公路。西湾大桥的最大设计特色,在于两个85米高的双拱门桥塔上部形成一个m字形,不仅造型似凯旋门,而且代表澳门的英、葡文首个字母“M”、罗马数字“III”以及阿拉伯数字“3”,喻意此桥是澳门的第三条澳氹大桥。桥墩外观呈弧形,寓意两片盛开的莲花花瓣,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象征“莲花”相呼应。使其蕴含了浓厚的地域色彩,显示出地标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象征着澳门博彩业蓬勃发展的威尼斯人、新濠影汇、新葡京、美高梅,依序出场啦。</p> <p class="ql-block">新葡京酒店,由何鸿燊耗资五十亿打造,是澳门第一个七星级标准的超奢华酒店,也是澳门最知名的地标建筑。新葡京高261.4米,共有48层,是继澳门旅游塔之后的第二高建筑。它独特的外形总是让人过目不忘。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莲花,造型华丽且结构大胆,象征着澳门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在2011年,美国CNN评选出全球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新葡京被列为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二十座大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观音莲花苑”,由青铜观音像及莲花座组成,总高度为32米。它是1999年澳门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之前,葡澳政府修建的最后一座纪念物。由葡萄牙雕塑设计师李洁莲设计,南京晨光集团铸造而成。由于观音像是外籍雕塑设计师构想的,所以此观音像与传统的观音容貌有差异,它造型简洁流畅,具有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与欧洲雕塑相结合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1994年,我和老伴游览港澳,还在这尊观音像前拍过照。观音像建在离海岸不远处的人工岛上,有栈桥与陆地相连。下面是白色的莲花基座,由16块莲花瓣组成。观音像呈现出来的是青铜色,手捧莲花,人称望海观音。不过,观音像却是面向海岸的,正低头俯瞰众生。</p> <p class="ql-block">澳门友谊大桥,原称新澳氹大桥,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境内第二条连接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跨海大桥,与西湾大桥、澳氹大桥的夜景共同组成澳门八景之一的“镜海长虹”。大桥采用钢索斜拉吊桥结构,以波浪形桥身和混凝土柱梁为特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澳门科学馆,由国际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主体建筑均以几何图形为设计概念,是建筑美学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澳门大桥,202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作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之一,澳门大桥不仅是澳门半岛与氹仔岛的交通枢纽,更是助力澳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向繁荣未来的最新通道。澳门大桥,其形态灵感撷取自“水”之柔情与“海浪”之磅礴,生动象征了海纳百川般的包容精神,既展现出温婉柔和之美,又蕴藏着坚韧不拔之力。独特的波浪造型与海面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远眺港珠澳大桥</p> <p class="ql-block">100分钟,一览波澜壮阔的两岸风光,用身心去感受澳门基于中外文化融合的城市景观,以及横琴日新月异的发展建设。</p> <p class="ql-block">夜宿珠海斗门区新鸿酒店。</p> <p class="ql-block">12月4日上午游览孙中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翠亨村原名蔡坑村,三面环山,东朝大海,发源自五桂山脉的兰溪在村边蜿蜒流过,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这里藏风聚气,人杰地灵,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也是革命先驱杨殷、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的家乡,保存了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乡土建筑、乡村建设的历史遗存,堪称近代中国革命圣地和岭南传统乡村的缩影。人们可以在此回望五百年悠悠历史岁月,追寻伟人史迹,感受古老而又绵长的岭南建筑艺术与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及后来辞去大总统职务回乡,均在此居住。故居是孙中山长兄孙眉出资,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期建成。孙中山故居是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p> <p class="ql-block">一道围墙环绕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p> <p class="ql-block">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p> <p class="ql-block">楼房内部设计则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孙中山故居的客厅正中悬挂着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他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的形象,两边墙上挂的是他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的画像。上面的神龛,按本地传统,是供奉菩萨和祖先神位的地方。屋内陈设简朴,陈列着孙中山当年的生活用品与家书,让人仿佛看见少年时期的“孙文”在此读书、思考、立志图强。</p> <p class="ql-block">参观孙中山生平展,展览通过图文、文物、视频等形式,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分为“立志救国 上下求索”、“推翻帝制 创建共和”、“捍卫共和 愈挫愈奋”、“国共合作 与时俱进”四个篇章。</p> <p class="ql-block">童年时的孙中山常在家门前的大榕树下听村中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的老人讲洪秀全的故事,孙中山后来回忆他的革命思想最早根源于此。现在立有铸铜雕塑“根”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中山鼎”座落在孙中山故居与孙中山纪念馆的交汇线的中心点。“中山鼎”口径1866毫米,高1925毫米,铭文高590毫米,基座宽度1912毫米,而这分别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出生、逝世时间、享寿年数以及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年份。</p> <p class="ql-block">警世钟,直径1.2米,高2米,重1.5吨。正面刻有他的亲笔手迹“共进大同”,背面刻有孙中山1924年“勉励国民”的演讲词。警世钟不仅为纪念孙中山努力唤醒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的一生,同时也警醒国民为建设统一富强的祖国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双星耀中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中山大学展览。1924年,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背景下,孙中山为培养革命人才,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著名学府。武学堂为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文学堂为国立广东大学。</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珍贵的文物文献和历史图片,展示孙中山的教育理念以及黄埔军校、中山大学的光荣历史,弘扬爱国、革命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军校,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英勇奋战。图为黄埔军校创办初期(1924年5月)组织系统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925年,广州革命政府发起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力的革命军,纵横驰骋于东征、北伐战场,为国民革命立下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用革命思想和先进军事科学武装起来的黄埔军校师生,一登上历史舞台,便摧坚斩锐,所向披靡。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杰辈出,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培育出的“爱国、革命”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周士第、陈赓、蔡申熙等175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人参加南昌起义,其中周恩来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秋收起义。卢德铭、伍中豪、陈毅安、谭希林、王良等5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人参加秋收起义,其中卢德铭担任工农革命军总指挥。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赵自选、黄锦辉、徐向前、蔡申熙、陶铸等58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人参加起义,其中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都是起义的重要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1989年、1994年,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其中黄埔军校校友共计16名,占比44%。</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黄埔军校师生(前六期)</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对国立广东大学高度重视,从创校时的亲自策划,到成立时亲为题写训词,之后时加督导,倾注了大量心血。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成为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1924年,为了培养革命和建设人才,孙中山将广州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三所学校——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进行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为国立广东大学成立题写的训词“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成为中山大学百年来赓续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时刻勉励中山大学的师生努力践行,奋发向上。</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孙中山故居西北侧,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于1996年进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观众开放,馆名由宋庆龄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该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孙中山生平史迹”“孙中山的亲属后裔”两个基本陈列。我们在故居游览时,展馆正在修缮,对纪念馆基本陈列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没有开放。我们前面参观的“孙中山生平史迹”展,可能就是由这里临时搬迁到别处布展的。</p> <p class="ql-block">翠亨民居展示区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童年孙中山的生活环境,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民间习俗丰富多彩。翠亨民俗展览通过模拟场景和实物,介绍清末民初时期翠亨村的民间习俗,包括四时节令的特色食品、北帝神像、织绣贺幛、“九大簋”、贺寿和结婚的新房、花轿等。</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的一段蚝壳墙。由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击。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不仅是伟人孙中山的诞生地,是一处不可错过的人文地标。更是一处连接你我与近代革命精神的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中饭后,经深中通道到深圳。深中通道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全长24公里,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跨江通道。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是中国“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该通道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深中通道的名气或许不如港珠澳大桥那么响亮。实际上,它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它的完工,标志着我国又完成了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也解决了许多跨海大桥工程难点。今天,我们乘车通过了这里,看到这个伟大的工程,我为建设者们点赞,为祖国自豪。</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到深圳后沿途随意拍摄的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深圳,我们主要游览的是中英街。中英街,又称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深圳盐田与香港新界交界处,是全国唯一与香港水陆相连的区域。辖区面积0.1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0人,香港居民近一半,两地居民人文相通、血脉相融,有着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一街两境、一街两景”。</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长约250米,宽约3-4米。青石板路串联起斑驳的骑楼与界碑,这里不仅是深港文化交融的活化石,更是一部浓缩的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深圳与香港一街共处、无缝衔接,深港两地货物自由流通,拥有独特的天然免税优势,国际美妆、轻奢时尚、滋补保健、海外医药、全球百货好物等商品品类繁多,香港本土老字号、地道港风港味美食荟萃。</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我曾到过这里。那时,中英街是到深圳旅游必到之处。到过中英街,就可以炫耀一下自己出过国。又有不少国内稀缺商品可购,如电子表、外烟等,还免税,确实比较值得逛。再次来到这里,我依然觉得中英街还是主打一个购物,但它的吸引力显然已是今非昔比了。国家发展那么快,物资那么丰富,现在要买点啥没有呢,没必要专门去那里买,既然来了,那就随便逛一逛。</p> <p class="ql-block">从“必游之地”到“随便逛逛”,中英街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体现的不仅是深圳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复兴。</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1898年中英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翌年3月完成勘界,确立界碑。中英街共有8块界碑(8号界碑在桥下),2019年中英街界碑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中英街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中英街百年历史的变迁,是游客必打卡的最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古榕树,已有140多年的生长历史,目前共有7株保留完好。尤其是第4号界碑旁的古榕树,巍然屹立,树干苍劲,枝繁叶茂,仿佛在述说着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巨变。由于根系生在深圳地界,枝叶蔓延到了香港地界,形成了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辉映的场景,被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成为采风和文艺创作的题材,也是游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当然,中英街并非只有购物,也是一个文化地标。只是自己的偏见,错失了更多了解中英街的机会。据介绍,中英街还有博物馆和警世钟等,值得一看。但我似乎已经走遍了街道,竟然没有看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