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无声-初上高原

毛明锋

<p class="ql-block">从川西回来已经一个星期了,好友小孩一直让我写一篇作业,以纪念这次川西之旅。好久没写文字了,一时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以前每次旅行回来,发一个或者两个朋友圈保存几张图片,再发几个抖音保存几段视频,这段旅行也就算翻篇了。今天趁着周六,外面下着小雨,潮湿温暖的南方宁静的夜晚,看着镜子里刚刚蜕完皮的黝黑脸庞,几天前的高原之行仿佛像一场梦。</p><p class="ql-block"> 曾经在上大学的时候,就一直着迷于雪山,西藏的异域风情让我如痴如醉,如今已经年近半百,也爬了很多山,看过很多景,对于西藏的狂热早已退却意兴阑珊。</p><p class="ql-block"> 小孩兄说:趁我现在还在走高原线,可以带你去走一下。以后等我不走了,你也就不会走了。这次雅拉雪山,三天行程,最高海拔4800,营地海拔4000,你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他说的没错,那些高原线路我一直在回避,不同于南方一两千海拔的山脉,4000米以上的高原,分分钟是要你命的,没有靠谱的兄弟,我不会轻易去尝试。</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的户外生涯也需要走一条雪线,哪怕是只走一条。</p><p class="ql-block"> 下定决心,出发。</p><p class="ql-block"> 经过26个小时东莞到成都的火车,再经由成都转雅安,到康定已经是30号下午三点多。一出车站,一阵凉意袭来,身穿短袖的我一阵哆嗦,这里已经是海拔2850的高原,湛蓝的天空一尘不染,不远处山顶还覆盖着皑皑白雪,城市里却已经翠色逼人了,马路边粉红色的樱花随风摇曳,杨柳垂着枝条,康定河欢腾的向下游奔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打了个车去酒店,安顿好行囊。小孩和另外一个妹子醒儿要晚上才到。趁这个空档,顺便游览一下小孩嘴里常说他最喜欢的康定。说起康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首“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康定溜溜的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还没到五一假期,游客大军还没到,溜溜城显得有些冷清。</p> <p class="ql-block">溜溜城有两个转经筒,新式藏民穿着现代藏服,一圈圈转着经筒,延续着祖辈们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舒适的空气,慢条斯理的生活,喇嘛和普通民众散步或闲坐于街头,看人来人往,听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河水奔腾。</p> <p class="ql-block">不知现在是雪水融化的原因,还是因为跑马山上游施工,河水有些混浊。没能看到小孩以前给我描绘的清澈河水,多少有些遗憾。这座高原小城,因为这条河才有了灵气,也因为这条河,小城的道路分成了左右两边,右边上行,左边下行。这里的出租车,是分租的,四个座位,分成客一客二客三客四,同一个方向的,招手即停。有时间你三个人,想打一辆车还真容易,因为很难碰到一辆车空三个座位的。哦对了,这里还很难打到滴滴,似乎没有滴滴司机,我们在这里试了好几次订单,一个接单的都没有,让我们很是惊讶。不过出租车倒是很多,一会就来一辆。</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喇嘛,附近山腰有几座寺庙,时间紧迫没能去参观。跑马山正在施工,听说封山三年,我不甘心,上行十几分钟,遇到一检查站,开门大爷好心将我劝返。</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标志性的帽子,几乎每个男人一顶,粗犷又不失男子汉气概,很符合藏族人的高原特性。</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闲逛,连菜市场也不放过。康定分为老城新城,新城还在两公里之外的折多山脚下。大多游客都只是在老城,这里人间烟火气息更浓厚,生活更方便。</p> <p class="ql-block">等接到小孩和醒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简简单单在外面吃了一个晚饭,就回酒店休息了。听从小孩的提醒,上到高原不要洗澡,容易高反。造成接下来几天都没洗澡,一直到4号出山,这是后话。以前听说藏族人一年也不洗几次澡,难道也是因为高反吗?我想是不可能的,大概率是因为寒冷和缺水。现在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早就改变这种生活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次日,也就是5月1号,鸟,猫叔,普通,蛋总等四人相继抵达康定。七人队伍才算聚齐。中午猫叔请客,吃了这里有名的菌锅。饭毕,众人包车前往雅拉雪山脚下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出康定,先翻折多山。海拔一路走高,从2850一路上到4200,到达真正意义上的高原。由于是坐车没有运动,并没有什么高原反应。路上开始出现积雪,且越来越厚,气温也逐渐降低。折多山是318川藏线的第一个垭口,车流量很大,想停下来拍个照打个卡的愿望都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抵达塔公镇多拉村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挥手与司机告别。茫然四顾,远处就是熠熠生辉的雅拉雪山,多拉村静静的坐落于雪山脚下,这里都是藏式民居,土墙外棒空涂抹红色,外表很不起眼。</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发愁今天晚上住哪里的时候,看见一个藏族喇嘛和藏族大娘缓缓的在他院子里走动,眼睛也看着我们这边。院子很大,青草刚露绿苗,停着两辆车,一辆用车衣盖着。看着生活条件应该不错。遂上前询问,这里是否有住的地方?得到肯定的回答,喇嘛把我们领进了房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两层的藏式小楼,不起眼的外表下,里面居然干净整洁的让人咋舌。一尘不染的家居,反光到发亮的木制地板,一条长长的茶几上,摆满了水果零食和饮料。</p><p class="ql-block"> 50块钱一个人,价格实惠。队友们都很满意,无可挑剔。还有卫生间的热水,可惜高原上不敢洗澡。</p><p class="ql-block"> 房东家小女孩一脸害羞的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穿着藏袍的老太太手里拨拉着佛珠像是在念经,这是虔诚的佛教徒。后来了解到,老太太是她姥姥,喇嘛是她舅舅。这是一个妹妹,姐姐,父母,姥姥,舅舅一起生活的家庭。而她的爷爷奶奶前些年已经去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藏式民居内部,出乎我们的意料,别有洞天。后面墙壁上则着一副大大的布达拉宫,圆圆的月亮挂在天边,那是藏人心目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小姑娘和舅舅都不会说普通话,翻译工作由她上高中的姐姐担任。我们七个人的到来,也让她们家庭忙碌了起来,铺床的铺床,买菜的去塔公镇买菜,打电话通知爸爸回来做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还早,高原上太阳要八点才下山,出去溜达溜达,顺便适应一下高原反应。没想到,在这4000米的偏僻小山村,居然还有一个豪华宫殿般的木雅文化博物馆。塔公草原还没绿,游客稀少,也许夏天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博览中心内部景致</p> <p class="ql-block">当晚吃过晚饭,早早就睡下了,明天还要翻越4800米的垭口。队伍里,我和鸟神是第一次上高原,心里不免有点紧张。小孩已经走过很多条高原线,但是他也有高原反应,属于越战越勇永不言败,攀登高度也越来越高。</p><p class="ql-block"> 头有点疼,睡的并不踏实,迷迷糊糊中有人去上厕所,小孩说天快亮了,现在应该快六七点了。结果打开手机一看,心凉半截,才23:58。众人笑晕倒,继续睡,可好像睡不着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号早,和房东约好,七点吃早饭,房东开车将我们送到登山起点,据此还有三公里,可以节约一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头疼有所缓解,可能是十几个小时适应起作用了。队伍开始出发。没想到,冷清的高原突然变得如此热闹,到处都是户外的队伍,有人手拎着帐篷,身穿网状运动鞋,让我大跌眼镜。这么勇敢的吗?对这4800的雪线没有起码的尊重吗?</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状态还不错,没有高原反应,走起来也很轻松,我的背包29斤左右,和小孩差不多。他的轻量化做的很好,我们三个人的食物和炉具都是他背负。</p> <p class="ql-block">  走过草地,慢慢靠近雪山,山顶的积雪像是亘古不化一样冷峻。一阵云吹过,缠绕着山头,更增添一丝神秘。</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很多藏民骑摩托车,或者牵马,把这些登山客驼到雪线附近。也有少部分下撤的,出发第一天就下撤了,脸上写满了无奈和不甘。</p><p class="ql-block"> 开始两小时,我一直都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动作轻快,步履沉稳,我以为雪线不过如此。鸟和蛋总他们三个落我后面几百米远。</p><p class="ql-block"> 十二点左右,此时海拔已到4300,再往前就是雪线了,队伍停下吃了一点干粮算是午餐。我则到前面不远处,照我老婆的吩咐,给山神们奉上酒牛奶小米等贡品。这次出行,一开始她是反对的,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有点不放心。后来看我不想放弃,只好遂我心愿,但是要我好好供奉一下山神,我满口答应。</p> <p class="ql-block">供奉完山神,少了两盒牛奶和一斤米,我的背包又轻了两斤。我以为这次翻越垭口应该是手到擒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错了。</p> <p class="ql-block">  上到4400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了,头并不很疼,呼吸也没感觉困难,可就是使不上劲,体能耗尽的感觉,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我的速度越来越慢,走10步就要停下休息。</p><p class="ql-block"> 小孩和醒儿隔一段时间就在前面等我,那顶小黄伞在长长的队伍里显得格外耀眼,也给我温暖。</p><p class="ql-block"> 牵马的藏族大娘时不时从身边经过:骑马的不要?150块钱到前面平台?好嘛不好?</p><p class="ql-block"> 我咬咬牙拒绝了,我要靠我自己登顶。一步步往上挪,休息的间隔越来越小。猫叔坐了马,先行一步了,鸟和蛋总也超过我了。</p><p class="ql-block">我站在路边喘着粗气。</p> <p class="ql-block">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将我包围,自我否定和怀疑,我怎么变得如此脆弱,对自己体能的自信荡然无存。今年上半年两次重装,我自我感觉良好。可到了这里,像是一条虫一样软趴趴。</p><p class="ql-block"> 上到4500多,距离登顶还有三百米了。山路也越来越陡,积雪沒过脚踝,踩着前人的脚印,艰难向上攀登。</p><p class="ql-block"> 没有风,太阳照射下的雪原出奇的热,我只穿三件衣服,都感觉热。雪像一面镜子,反射着紫外线,灼伤我们的皮肤。我和小孩两个马大哈,什么防护都没做,简单戴了一顶帽子,结果回来以后,脸上纷纷脱皮,像是蛇蜕皮一样。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两百米,我放弃了抵抗。不想那么辛苦了,也实在没力气背这个包了,虽然它只有27斤。刚好一个拄着木棍的藏族小伙子路过我身边开口:“帮你背包到那个山顶,要不要?多少钱嘛?你说?”</p><p class="ql-block"> “100”,我说。我想就最后两百米,100块钱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200”,</p><p class="ql-block"> 我没理他,继续往上走,这价格有点高。</p><p class="ql-block"> “150嘛兄弟,行不行嘛?帮你背包到山顶嘛”</p><p class="ql-block"> 犹豫了两秒,望着眼前皑皑的白雪,和高高在上的雪山,还有后面越来越少的队伍,我同意了。这淘宝上买的20块钱的墨镜片,戴的我有点头晕,一度想摘了扔掉,又怕长时间引起雪盲,只好一会戴一会摘。</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信号,给他扫码付了款,拨打了一下他的电话,就把我的背包给了他。</p> <p class="ql-block">听我说话,有点有气无力了。包卸下以后,状态好了一点,但是整个人还是感觉无力,速度稍微快一点了。</p> <p class="ql-block">兄弟小孩一直在前面等我,看到我空着手,远远的就问我是不是把包给别人背了。我说是啊,实在背不动了。</p><p class="ql-block">他说,他本来想下来帮我背包的,看我的包在那个人身上就猜到了。听到这里,我很感动。这小孩兄弟,没得说。高原上可以一拖二,把我和醒儿照顾的很好。</p><p class="ql-block"> 醒儿没有高反,状态很好。她不止是初上高原,还是初次重装,装备都是小孩提前邮寄给她的。我的天呐,她和小孩还只是去年在峨眉山初次相逢,就敢跟他来高原线。真的是一个敢带,一个敢跟,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一上来,可能就是其他人重装一生的天花板,海拔4800米的雪线。</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越陡,队伍行进的速度也慢了很多,有些地方出现拥堵。</p><p class="ql-block"> 戴上冰爪,防止滑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上遇到一个小伙子在挨个问,有没有人看到地上的手机,在这茫茫雪原,手机插入雪堆,可很难发现。</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终于站上了4800米的垭口。小孩和醒儿坐着等我很久。鸟他们三个已经先行翻过垭口,往营地方向去了。没想到,这一次垭口相遇就是我们七个人的分别时刻,队伍分成了两队,他们四个人一组,我们三个人一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没有背夫,没有马帮,没有摩托车我,一切都要靠自己了。</p><p class="ql-block">小孩看我状态很差,主动提出帮我背包,我怎么好意思让他一个人背两个,而且是在高原。最后拗不过他的好意,我把背包给了他。</p><p class="ql-block"> 就这,我还是走不过他们两个。我状态实在是太差了。</p> <p class="ql-block">在垭口短暂停留了一下,就往下走。雪更厚了,有时候一脚下去,能踩进去半米深。深一脚浅一脚的慢慢挪,有些胆子大的一屁股坐地上就滑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已经没有力气滑了,怕控制不住刹车。只好一步一步的往下挪。</p> <p class="ql-block">天空不是很好,没有太阳,也没有蓝天白云,阴沉沉的像要下雨,哦不对,要下雪。在这么高的海拔,下雪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过漫长的下坡,冰爪在这里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融化的冰雪路段,有了它就不担心打滑摔倒了。</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一眼走过的路,心里百感交集,身心俱疲,户外这十几年,从来没有这样狼狈过 ,沦落到雇人背包,拖队伍的后腿。难道我不适合走高原线?心里默默给自己打了一个问号?</p> <p class="ql-block">下坡路也不好走,雪太厚,一脚下去要费力拔出来脚。现在想想,还不如滑下去了,当初为什么不滑下去呢?怕雪弄湿了裤头吗?</p> <p class="ql-block">拐过几个弯,终于看到山谷下的营地了,星星点点的帐篷隐约可见,早到的队伍已经在煮茶享受人生了。</p><p class="ql-block"> 鸟和猫叔他们应该也到了吧?帮我们选个好营地,最好远离大队伍的,煮好茶等我们。心里美滋滋的想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天空开始飘起雪花,拖着疲惫的身躯,抵达营地已经下午五点了。</p><p class="ql-block"> 本来和鸟他们约好的,如果最后一个人下午三点还没到营地,队伍就在这里扎营。结果我们到的时候,我们在营地四处寻找,大声呼喊:鸟,猫叔的名字,没人回应。 </p><p class="ql-block"> 太累了,先不想他们了,在天气变得更坏之前,赶紧搭好帐篷。</p><p class="ql-block"> 在溪流上方,寻得一小块相对干燥的平地,迅速搭起了帐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好营地,海拔3900多相对较低,河谷开阔,草地柔软,溪水潺潺,两山对峙。很多藏民把帐篷也搭在这里,他们是来挖虫草的。</p> <p class="ql-block">  乌云开始涌起。高原的下午,一般都会伴有一场雪。</p> <p class="ql-block">这不,刚搭完帐篷,雪就纷纷下起来了。从一开始的雨夹雪,变成了鹅毛大雪。在高原,六月飞雪都是常事。</p> <p class="ql-block">三个人躲进小孩的塔帐,等着做晚饭吃。也欣赏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听着歌曲磕着瓜子,迎来一天最轻松愉快的时光。重装的意义就在于此,痛苦过后会奖励你一颗糖。</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仿佛今天的痛苦已经烟消云散,每一次的气喘如牛也随着雪花纷纷落下变得寂静无声。这是我心目中的雪线,我理想中的高原。虽然我虐我,但我依然爱它。因为它让我在初夏也可以遇见飞雪,在六月也可以身处冬天。</p> <p class="ql-block">六点开始做饭,照例是小孩掌勺。菜单是:腊味饭,尖椒炒肉,番茄炒蛋。这在高原线来说,属于大餐了。</p> <p class="ql-block">这猪肉还是上山前,跟藏民房东要的二两。高原上气压低,开水不到100℃就开了。所以做饭还是要高压锅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早早就休息了。头有点疼,要缓慢移动才好点,临睡前,吃了两粒有助于睡眠的药。</p><p class="ql-block">结果还是一夜无眠,一晚上都没睡着。后半夜下起了雪,营地一片安静,小孩那边传来微鼾声,看得出来他睡的不错。</p><p class="ql-block"> 硬躺了十个小时,天亮了,陆陆续续有人起床,营地开始热闹了起来。睁开一夜没睡的眼睛,明显感觉眼眶四周肿了,还有脸也有点浮躁。</p><p class="ql-block"> 打开帐篷,被四周的风景惊呆了。四周白雪覆盖,五颜六色的帐篷点缀着山谷,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飘着云雾,营地美的像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简直是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一早上几个藏族人就满营地喊一个人的名字:“大头”,原来是有一个队员没在营地,昨天下午三点以后就失联了。我们安慰他说,没事的,这条路线人这么多,路线这么成熟,不会出什么事的。了,他可能去前面扎营了。</p><p class="ql-block"> 对了,我们队伍的四个人也没在这里扎营,他们去哪里了呢?</p> <p class="ql-block">早餐简简单单搞个粥,里面加点肉肠,再搭配康定买的囊,挺完美的。</p> <p class="ql-block">小孩做饭的间隙,我四周转了转,顺便找一下温泉,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温泉谷营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谁能想到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个野温泉。可惜昨天下午没看见,不然高低来泡个脚,洗澡是万万不敢的。</p> <p class="ql-block">喜欢户外的人,总是没苦硬吃。借用网上的话说,就是吃的太饱了。千里迢迢的来受这个罪,吃不好睡不好,还有高原反应。</p> <p class="ql-block">虽然昨天晚上没睡,今天状态似乎还好一点。身上恢复了一点力气,按计划今天还有18公里的路程,赶到姊妹湖露营。</p> <p class="ql-block">雪在白天都会融化,温度不是很低,都没有东西结冰。</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山谷</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九点拔营出发,小孩帮我背了帐篷等东西,我的包变成了15斤左右。他的包就有40来斤。我也没资格像昨天一样嘲笑醒儿才背15斤了,今天我也沦落到此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谷往下游走,进入一片松树林,昨夜的雪让这里变成了童话世界,雾凇轻盈洁白,附挂在枝头上。</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人只顾低头走路,特别是小孩,从来不拍照。拍照的任务就落在我一个人头上,一路上不停的掏手机,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镜头。</p><p class="ql-block">这条路线,我想是不会来第二遍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这么多鹅暖石,难道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吗。</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降低,已经没有雪了。摘掉冰爪</p> <p class="ql-block">路过这个窝棚,手机有信号了 。收到鸟他们的消息,告知我们昨天晚上他们几个睡在窝棚里,今天已经坐景区公交车下撤了,据其他队员说前方雪太厚走不通,集体下撤。</p> <p class="ql-block">开什么玩笑?第二天就下撤,前面最高海拔才4200,怎么可能雪厚的走不了?我们三个不相信,决定继续往前。</p> <p class="ql-block">这里依旧像秋天,透着萧瑟的秋意,树叶泛着灰黄。</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走的很舒服,没有爬升,周围是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一条小路曲径通幽,我都舍不得快走,想慢慢的体验一下,无奈他们两个不停的在喊我。</p> <p class="ql-block">根据轨迹,我们要到前面绕一个大弯。多走四公里。为了节约时间,决定直切上山。按小孩的话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p> <p class="ql-block">下土路,先过溪。他们两个昨天的鞋子已经湿了,直接淌水而过。我还没湿,脱鞋过河,融化的雪水冰冷刺骨,短短十几秒双腿就失去了知觉。</p> <p class="ql-block">翻上前面这个坡就到垭口了,看起来海拔也就两百米,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来跟烟解解乏,这一路上我都很少抽烟,高原本来就氧气不足,不快吸两口,烟自动就会灭掉。</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雪山巍峨耸立,今天天气不错,天空露出了蓝天,偶尔还洒落一点太阳。</p> <p class="ql-block">爬完这个乱石坡就到了,加油。</p><p class="ql-block">不急不急,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风景。时间还早,现在才一点多,到营地还有8公里,五点前一定可以到姊妹湖的。</p> <p class="ql-block">姊妹湖我们去不了了,翻过这垭口,映入眼帘的居然是一汪高原湖泊,这大大出乎我的意外,轨迹上没看见这个湖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惜没有太阳直射,不然这湖泊拍照一定很美。</p> <p class="ql-block">金幡在微风中舞动,湖水荡漾着轻波,这一瞬间我陶醉其中,不知所以</p> <p class="ql-block">湖里还有两只野鸳鸯还是野鸭,在自由自在的嬉闹。它们怎么可以这样浪漫?难道他们没有房贷车贷,不用996吗?</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步行</p> <p class="ql-block">还继续往前走吗?</p><p class="ql-block">都不想走了,姊妹湖不用去了,这里已经足够。昨天那几百人的队伍,这里静悄悄的一个不见,都在景区下撤了。今晚我们承包了这个高原海子。</p> <p class="ql-block">运气不错,两点多扎帐篷,三点就淅淅沥沥下起小雨和雨夹雪了。这里海拔4100,对我晚上的睡眠又是一次严峻考验。</p> <p class="ql-block">吃饭还早,四周转转。登上附近的一个小高点,可以一览无余下面的海子</p> <p class="ql-block">湖对面隐藏在雾里的才是真正的亚拉雪山主峰,一直无缘得见。天空不作美,这几天没有一览无余的晴天。</p> <p class="ql-block">两点多就扎营,时间太多了,喝了一肚子的茶水,听了一下午的歌,嗑了一袋瓜子,慢慢的准备晚餐,享受这一天最美好的时光。今天晚上醒儿掌勺,我负责打水洗碗。小孩这两天辛苦了,让他歇一歇。哈哈😀</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的营地就我们几个人,一夜寂静无风,我也照例一夜没睡,几乎崩溃了。两天都没睡着,家人们,谁懂啊。早上起来都不敢看手机镜子里的自己,心里想的是快点下山,找个医院开两粒安眠药,让我睡个好觉。</p> <p class="ql-block">次日5月4号,决定也从景区下山。如果再按原计划今天要走25公里才能出山,按我现在的状态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辗转,下午三点多抵达康定,先迫不及待的去医院开了几粒安眠药,我太需要一场睡眠,来填补我两天的梦了。</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到这里,此次行程基本就结束了。但我们人生的旅行还远远没有结束,恰恰是个开始。</p><p class="ql-block">初上高原的我,被睡眠折磨的死去活来,对高原已经心有余悸。小孩安慰我说,没事的,下次带你去走新疆博格达,那边海拔低风景好,你没事的。我。。。。</p><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在雅安住了一宿,次日走的时候他还没睡醒,我赶七点多的火车。与他说了一声:我先走了,他睡梦中回应了一声:哦。</p><p class="ql-block"> 我轻轻掩上房门,不忍打扰他的梦。</p><p class="ql-block"> 高原我还会去吗?我再一次问自己,也许带上安眠药,我还行的吧。当然,还要带上这个好兄弟,哦不对,是他带上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