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许晓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今年,我的母亲已经离开我32年了。32个春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段岁月,过去许多许多事情都已被岁月阴成了底片上的残影,模糊了记忆的细节,但是母亲伴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就像电影里的特写境头,时常在脑海里闪现,无论如何,总是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镜头一:灯光下忙碌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白天在学校,一个人教两三个年级的学生,而且是所有学科。晚上灯光下的母亲更加忙碌,要备课、批改作业。除此之外,我和弟弟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也是在这样一个个夜晚的灯光下,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而成。自从我有记忆以来的每个夜晚,灯光下,母亲手中不是拿着笔,就是拿着针线,也是这个镜头陪着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他在离家四五公里以外的一所中学任教,每到周末才能回来。所以,父亲不在家的每天晚上,母亲总是希望我能多陪她一会儿。母亲备课、批改作业的时候,会给我一个小本子,让我在上面随意的写写画画。母亲做针线活儿的时候,会给我讲故事听。母亲讲的故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故事、章回小说等等。我经常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后来能记住的只有《狐狸和乌鸦》、《小兔乖乖》、《龟兔赛跑》、《东郭先生和狼》、《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几个故事和《封神演义》里的几个人物和一些模糊的情节片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空闲的时候,母亲也会给我读书,陪我看小人书。 听故事长大的我,从小便喜欢上了读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母亲不但是个好老师,更是一个好妈妈。慈母手中线,儿女身上衣。再忙再累,我和弟弟的衣物,母亲从不将就,都会精心设计。我还记得那件粉色上衣,两片半圆的衣领上和两个上翻的袖口,都绣着漂亮的花朵。(我的母亲会绣花,我家的枕套、门帘上的图案,都是母亲自己用五彩丝线绣的。)我穿着去上学,可是让同学们羡慕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还记得一块漂亮的小花布,母亲未经任何裁剪,在夏天给我做成一件百褶裙,让我在小伙伴面前转着圈的炫耀。到了秋天,百褶裙在母亲手里又变成了一件小花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更还记得那件棉坎肩,土黄色的底色,上面印着各种热带鱼的图案。因为我和母亲的棉坎肩是同款,母亲的大,我的小。当我和母亲同时穿上时,我总兴奋不已,仿佛更增添了和母亲的亲近感。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这叫亲子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给弟弟做的衣服,我大都记不清了,可能是男孩子的衣服比较大众化,唯一印象深刻的也是一件坎肩。不知母亲拆了多少副白色的线手套,给弟弟织成了一件小坎肩。小坎肩的底边、V字形领口和袖口处,母亲加上了两道蓝色的花纹,这蓝线是手套口上仅有的一点儿,母亲全部利用,一点儿都没浪费,而且这点儿衬托,仿佛画龙点晴之笔,给小坎肩增添了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镜头二:母亲教我和弟弟干了一件坏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对我和弟弟的教育很严格,由于父亲常常不在家,母亲即是慈母,又是严父,既教我们做事,更教我们做人。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母亲便叮嘱我,在学校里见到同学的东西,不管多么喜欢,都不能随便拿,回家跟妈妈说,妈妈会给我买。还有不要和同学打架骂街。那时在农村,邻里纠纷,家庭妇女撒泼骂人现象,我经常看到,耳濡目染,我的同学当中很多都会骂人、讲脏话。我的母亲从不讲脏话,而且最讨厌别人讲脏话,对我和弟弟更是严格要求不许讲脏话。但是,有一次母亲却鼓励我和弟弟干了一次坏事儿,还避免了挨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情的起因缘自我家新搬来的邻居,那家女主人是全村有名的小偷,不但自己偷,教的她家三个孩子也爱偷东西。不仅如此,她还是全村有名的泼妇,一般人家都不敢招惹她。自从她们搬来以后,我家的东西就会经常岀现在她家的院子里,今天是小板凳、小皮球不见了,明天又少了几捆柴。被我们发现后,母亲让我和弟弟一一讨要回来。最可气的一次是母亲刚刚栽种的向日葵苗,被全部拔掉了。等我们发现,小苗都已经枯萎了。虽然没有抓到现形,但肯定是她家人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这次是忍无可忍,决定彻底教训一下她们。邻居女主人有抽烟的嗜好,她在房子西面的空地上种了一大片烟,当时烟苗已经长成半尺来高。一天中午,母亲让我和弟弟去把烟苗全部拔掉,我和弟弟还傻傻地不知所措,母亲用鼓励的眼神告诉我们,快去!全部拔掉,一根不剩。有了母亲的支持,我和弟弟开开心心地干了一件大坏事儿。看着被拔掉的烟苗,我和弟弟又用脚使劲踩了踩,直到踩得稀烂,才觉得几个月以来,我们总算是出了口恶气。可是母亲又要我们去邻居家道歉。我和弟弟是一百个不情愿,母亲却说:“你们跟着就行,不用你们说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她家,母亲说:“他婶婶,今天我过来告诉你一声,你种的旱烟,让我俩孩子都给拔了,你可不许出去骂大街。我俩孩子以前从不做坏事,因为你家孩子经常偷拿我们的东西,还毁掉我种的向日葵,孩子气不过,才去拔掉你的烟苗,还说你再种,他们会再拔的。今天的事情怪我,没有管住两个孩子,我替他们给你道个谦,也请你放心,我会管好我的孩子,以后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的一顿说辞之后,那泼妇自知吃了哑巴亏,竟还满脸陪笑说:“没事的,过两天我去赶集再买些烟苗种上。”自此以后的几年一直相安无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镜头三:母亲领来了个姑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还很艰苦。因为我的父亲是公办教师,吃商品粮,每个月有工资收入。母亲是民办教师在村子里挣工分,再加上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我家的情况稍微好一点点。所以,当村里的乡亲遇到困难,来我家借钱、借粮,我的母亲总是有求必应、慷慨相助。有的家庭出现一些问题,也都愿意找母亲帮忙想办法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记得那一年,我大概五六岁,还没有上学,有一天,母亲突然带了一个女子回家。母亲让我和弟弟叫她老姑,说老姑是来和母亲做伴儿的,要在我们家住一段时间。当时我很疑惑,这个老姑是从哪里来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她。过了几天,远房老奶奶家的三姑来到我家,给老姑送来了一些衣物。当时只有我在家,看到她们俩在西屋里说话,三姑走的时候,老姑还哭了,而且哭了很久。这时我才知道,老姑是三姑的亲妹妹。三姑我是认识的,因为她每天都在我的奶奶家,和我的亲姑姑一起绣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个月后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迷迷糊糊的我和还在睡梦里的弟弟送到了奶奶那里。吃早饭的时候,我问奶奶,我妈妈去了哪里,奶奶说,住在我家的老姑今天出嫁,我的妈妈去送亲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长大以后,才真正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老姑是因为自由恋爱,找了我们同村的男友,因为男友家庭出身不好,家里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老姑被赶出家门。可是老姑自己认准了这个人,值得托付一生,便求我的母亲去她家里讲情。母亲也很认同老姑的选择,但是劝说无果,只好把无家可归的老姑接到我家。几个月后,也是母亲做为唯一的娘家人送老姑出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做老奶奶的工作,在母亲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年以后,老姑抱着孩子,带着丈夫踏进了娘家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镜头四:一家四口在奶奶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周六的傍晚,我和弟弟都早早到村口等父亲回来。好多时候,父亲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惊喜。小玩具、小人书、饼干、糖果等等。晚饭后,我们一家四口就去奶奶家。母亲说,奶奶也一个星期没见到她的儿子了,让父亲陪奶奶说说话。我的奶奶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父亲排行老三,上有两兄,下有两弟一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奶奶是和我老叔老婶住在一起的, 每次在奶奶那里母子、兄弟、婆媳、妯娌说话聊天都要很晚才回家,经常是爸爸妈妈一人一个把我和弟弟抱回家,因为我俩早就睡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奶奶家,我的母亲孝敬公婆、尊敬兄嫂、友爱弟妹、疼爱子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都处理的非常好,因此我的母亲也深得奶奶的疼爱。因为子孙众多,奶奶说过,谁的孩子也不给看,谁家孩子的衣服也不给做。但是奶奶深知我母亲的辛苦,除了工作,还有家里、地里的活儿,都是母亲一个人做。奶奶心疼我的母亲,私下让母亲把我和弟弟的要做衣服送过去,奶奶帮着做。这是奶奶对我母亲独一份儿的偏爱。怕奶奶在儿媳们的嘴里落个偏心,母亲从未让奶奶给我们做过一针一线。但是,奶奶那岀色的针线活儿还是暴露了她的偏心。我记得很清楚,奶奶给我母亲做的一件墨绿色的小棉袄,母亲穿在身上,奶奶笑在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镜头五:母爱成网护我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世上唯一无需努力就能获得的爱,是母亲的爱。时光会走远,母亲的爱一直都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老大,却不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母亲说,她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如果活着的话大我三岁。一岁半的时候患肺炎,住院治疗期间又感染了脑炎,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但终未保住她幼小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痛失爱女让母亲倍受打击,几天的时间,身高一米六九的母亲,体重只剩九十斤。失去孩子的母亲,每天用日记回忆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用笔记录着一个母亲思念孩子的悠悠深情。一年后,几大本厚厚的日记在一片火光中化为灰烬,缕缕青烟带着母亲的爱恋和思念飞向远在天堂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了我和弟弟之后,母亲对我们视若珍宝,精心呵护。一个头疼脑热,都会牵动母亲那根敏感的神经。不仅对我们,就是她班上的学生,如果哪一个生病了,母亲都要去家里看望,督促家长抓紧给孩子治疗,不希望失子之痛的悲剧在别的家庭发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10岁那年,母亲凭借着出色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转正成为公办教师,并在暑期过后调入父亲所在的中学,我们一家终于团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不随人愿,一年后,母亲腿疼去县医院看病,却因庸医误诊,差点失去性命。在父亲和外祖父的坚持下,转入北京某大医院治疗,性命保住了,病情也得到了控制,但后期的恢复一直不理想。自此之后,母亲的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差,饱受病痛折磨十多年之久,在我24岁那年,母亲离开了我们。二十四年的母女情缘太过短暂,但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历行和谆谆教诲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护了我一生周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记得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后考上中专,要去外地读书,对从未岀过远门的我,母亲是各种的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尤其是告诉我在火车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别人问在哪里下车永远说是下一站。其实,当时,我很不理解。但当我的老乡学姐被在火车上认识的人骚扰,我的同班同学被火车偶遇的男人纠缠,我才懂得母亲每一个叮嘱都是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呵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由于身体的原因,很怕自己看不到我结婚的那一天,对我的婚事早做谋划,还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和父亲商量,早早为我存了一张三千元的存折做为陪嫁,交我自己保存,自主支配。当我说不需要时,母亲态度很坚决。母亲说,娘家的这一份嫁妆,是娘家人的脸面,也是你在婆家生活的底气。如果三千元你觉得不够多,到你结婚时,爸妈还可以再追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婚前,母亲对我更是悉心教导。要求我对婆婆要孝敬。对我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懂得孝敬婆婆,婆婆才会真心疼爱你,多一份疼爱不好吗。对妯娌不计较,和睦相处。对姑姐要敬重,保持亲密。母亲说,姐姐疼弟弟,爱屋及乌,也会对你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妈妈的话,我真得到了更多的爱。 母亲去世后,婆婆很心疼我。跟邻居老婶说,我这可怜的孩子,年纪轻轻就没了妈妈,以后我就当自己闺女待了。母亲的那份爱,在婆婆这里得到了延续。大姑姐更是自始至终关照我,就像自己的亲姐姐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何其幸运,让我拥有一个如此勤劳的母亲,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一个每天给我讲故事的母亲。何其骄傲,让我拥有一个如此智慧的母亲,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受人尊敬的母亲。何其幸福,让我拥有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教我学会爱与被爱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谢谢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我爱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