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刚走进师范院校的时光,像被泡在蜂蜜里的纸页,泛着暖黄的光。那时我们都有本宝贝似的摘抄本,没有老师布置,全凭一股师范生的浪漫劲儿——把喜欢的文字一笔一划抄下来,在慢而静的简单岁月里,构筑一方独属的自己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字迹或工整或随性,都藏着对世界的温柔打量。翻开那本泛黄的本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像一把钥匙,轻轻拧开了旧时光的门。那时候逐字抄写的认真,或许正是对“接纳自己”的初体验——在别人的故事里,悄悄种下与自己和解的种子。</span></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日子很慢,困惑装在信封里走五六天,等收到回信时,小情绪早被时光抚平了。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摘抄是一场郑重的心灵对话。我们为别人的故事感动,实则是在文字中打捞自己的影子。为雄鹰拔毛的剧痛叹息时,何尝不是在共情自己成长的褶皱?逐行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慢治愈”,文字里藏着很多和自己和解的答案。不必为难自己,追赶效率,不必迎合潮流,违背初衷。笔尖与纸张的摩挲声,早已在潜意识里告诉我们:你的节奏,自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曾反复翻阅的那句“你是小鸟,就不要羡慕展翅翱翔的雄鹰”,陪我走过多少难熬的日子。雄鹰有它的淬炼,光环背后是独自承受的拔毛之痛;小鸟有它的轻盈,不必复制别人的轨迹,在林间微风里振翅,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差异不是缺陷,是生命的参差多态,是大自然最生动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在别人的坐标系里丈量自己:成绩不够耀眼、性格不够讨喜、生活不够“标准”……但真实的你,或许藏在深夜为陌生人故事红了的眼眶里,藏在明知会失败却依然敢试的勇气里。那些“不完美”的裂痕,恰恰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就像月亮不必成为太阳,也能照亮一片夜空。允许自己“不够好”,才能腾出双手拥抱真正重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在和你一样的年纪,我被慢节奏救赎。如今世界飞速发展,零散的信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包容自己。有感而发,把这些话送给和我有着25年代沟的你。</p> <p class="ql-block"> 接纳自己是场漫长的修行,是停止自我对抗的和解。允许自己有软肋、会犯错,就像大树有歪枝却依然挺拔。和自己和解,不难为别人,也放过自己。接纳自己像拆一份层层包裹的礼物,每一层都藏着未曾发现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对焦虑说“慢慢来”,把“我怎么又搞砸了”换成“这次我学到了什么”,把“我应该更优秀”换成“我正在用自己的节奏生长”。就像海浪从不责怪自己打湿沙滩,你也可以允许自己偶尔“失控”。毕竟潮水退去,会留下贝壳和星光。</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你害怕不被喜欢,所以拼命讨好;我知道你因太想赢而不敢输……但现在我想告诉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那些让你痛苦的“缺点”,其实是你保护自己的铠甲。我也曾在二十岁为身材焦虑,三十岁我明白健康比尺码更重要;曾因“不够优秀”自卑的我,后来会发现安静的力量同样能触达人心。</p><p class="ql-block"> 接纳不是终点,而是随生命流动的过程——像四季更替,春天不必羡慕夏天的热烈,秋天自有沉甸甸的丰盛。年轻时我也总在羡慕别人的天空,后来才明白,每只鸟都有自己的风向。</p> <p class="ql-block"> 你身上一定有不同于他人的“独家配方”:是对漫画的极致执着,是总能发现细微美好的“滤镜”,甚至是偶尔冒傻气的可爱。这些都是你不可复制的生命标签,组成了独一无二而珍贵的你。而你,就是让妈妈最骄傲的那一抹亮色。</p><p class="ql-block"> 慢慢来,我的宝贝。你正在用自己的节奏生长,这就是生命最棒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