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 我的梦里老家

青出于蓝

<p class="ql-block">  南京,生于斯,长于斯,家在南京。老家,基本定义是祖辈、乃至父母幼时的居住地。借此,父亲的老家是山东青岛,母亲的老家是山东高密,血脉传承,我的老家在山东。</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母亲老家,是1962年的春节,刚出襁褓,未达孩提,一岁半,自然不谙世事,母亲带着我和十斤大米回家过年,三年困难时期,米很珍贵,当然我是独子长孙,也很珍贵。第二次回老家,是1976年的夏天,读高中,放暑假,一人坐绿皮火车去看望姥姥,姥姥家是个小院子,院中间三间小平房,院中的地窖里贮存着各种食物,呆着好凉快,一天上下好几趟,白天,我在村口的水塘里扑腾,姥姥是小脚,站在塘边,不停地提醒我注意安全,快上来,夜晚,和姥姥睡一头,听姥姥讲过去的故事,姥姥从新疆带回的葡葡干真好吃。第三次回老家,是2012年的国庆节,还是和母亲,开车,去叩拜家族新修的祖坟,虽然墓碑上没我的名字,括号:老家风俗,女儿的后代不刻名。</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已年过花甲,再回老家的念头一刻也没放下。父母健在,老家在哪?当然在山东,只是老宅没了,〝老家〞成为了文字符号。白居易: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我续:为寻心安处,千里来青州。青州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壮美的大好河山、亲切的风俗民情、相近的原乡位置,契合了我对老家的一切梦想。为着这份情怀,龙年春节,回家过年,目的地:青州。</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1日,大年初二。南京到青州,主要路程是高速。</p> <p class="ql-block">沂水南服务区,山东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小卖部里的食品陈列,如此亲切和熟悉,真的是到了老家了。</p> <p class="ql-block">阴天,间或有大雾迷漫,一会儿遇到车祸堵车,一会儿又碰上前方修路……,真正的朝发夕至了。随着万家灯火渐近,归家的感觉也一点点的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区,竟发现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是法国梧桐,和南京一样,虽不及南京的高大粗壮,却仍然给人以沧桑古朴的既视感,仿佛又来到了南京的次干道上。春节假期,空气中都弥散着喜庆的味道,看到“欢迎回家〞的灯饰,真有到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浓,路上行人不多,几乎看不到饭店营业,走过好几条街道,才看见这家饭店,心里一阵温暖。店主人是中年夫妇,几句话过后,就令人感觉到了厚道和善良。“过年也照常营业啊?”,“我们全年不休息的,总是有客人来的”,“来几个家乡菜,随意”,〝好的,一会儿就好”。</p> <p class="ql-block">主人自主安排的家乡菜,对味口,好满足。</p> <p class="ql-block">  一路风尘,顺利到家,乡音不改,饭菜味香,伴随着此起彼复的鞭炮声,如此踏实的梦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  回乡后的第一顿早餐:香香的小米粥,精致的面点,还有饺子,几样小菜,简单而实在,妥妥的家乡味。</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开始了回乡的行走。第一站:龙兴寺。今年是龙年,龙年大兴,好吉利。龙兴寺创始于南朝刘宋,原名南阳寺,历北魏、东魏时期的发展,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称为龙兴寺,唐宋是鼎盛时期,属皇家甲等寺院,后于明代洪武年间湮灭。原址在青州古城内,2006年在该址复建。</p> <p class="ql-block">  一进寺门,竟然是一尊佛像的优美背部,这是从未遇见过的,不知何义?</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龙兴寺尽显唐风古韵,处处展现出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红墙黄瓦,场地开阔,恢宏大气而不失庄严肃穆,金碧辉煌,殿堂雄伟,钟声悠扬,竼音拂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放下尘世的烦恼与不堪,闭目静心聆听这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平静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驼山。出了龙兴寺,紧挨着就是驼山了,驼山因形似驼峰而得名,主峰海拔408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登山台阶是就地取材石块垒砌的,依着山势弯蜒而上,每一级的台阶有点高,略显吃力,沿途有看佛台、观云亭等景点,并随处可见一些醒世名言的标牌。</p> <p class="ql-block">  竟发现了我用于取网名的名句,感觉脚步也轻快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看佛台上可观龙兴寺全景。图片左侧是1996年偶然发现的自然山体巨形卧佛的头部,惟妙惟肖,整个巨佛全长2600米,属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  山顶是元代及清初都有修葺的道观昊天宫,进了南天门,就算是进了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  昊天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殿、堂、楼、房有50多间,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玉皇殿和七宝阁。依稀可见当年道教盛行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驼山不仅有陡峭的山峰,古老的松柏以及盘桓而上的“天梯〞,更闻名遐迩的是这里有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 陀山石窟是中国东部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造像群,崖壁间并排着五座石窟和一处摩崖。共有638尊大小不一的石刻佛像。这些艺术瑰宝级的佛像雕刻精美,形态各异,或慈悲祥和或庄严肃穆。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专家鉴定,他们早的诞生于北朝后期的北周,晚些的刻成于中唐。每一尊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虔诚,是研究我国石窟艺术的宝贵资料,正因如此,驼山景区当之无愧地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置身在如此单位面积上如此众多的且跨越千年的造像群,顿觉被如此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年代感撞了一下腰。</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青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青州博物馆以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台,阙楼〞为原型,大气磅礴,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北京故宫齐名。</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明代科举状元赵秉忠殿试卷、汉代宜子孙玉璧、龙兴寺窖藏出土造像。</p> <p class="ql-block">  1996年10月,龙兴寺遗址出土了400余尊各类佛教造像,这些佛教造像跨越了约500年的时空,以北魏、东魏、北齐时期的石像最多,题材丰富,雕刻技艺高超,融合了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等多种技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这尊立于序厅中的佛像,堪称青州微笑的典范,这尊北齐(公元550~577年)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通高115厘米,像高97厘米,1987年出土,体态修长优美,身披圆领田格纹通肩袈裟,薄如蝉翼,状若出水,下摆层次分明,修身贴体,头盘螺发,肉髻微凸,眉目清秀,面相端庄祥和,立于绿色莲花台上,一抹微笑,全方位地流淌入心。谁说只有维纳斯的微笑迷人?来自东方的微笑更恬淡、安详、令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馆前广场,面对博物馆,倚靠腾龙巨型花灯,怀揣“我爱青州”之心,试图露出“青州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海、岱惟青州”,海是渤海,岱就是泰山,意思是“青州”是渤海与泰山之间广袤的土地,依五行之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因名“青州”。“青州市”承袭了“青州”的名号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青州〞作为中国古九州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二千多年的建城史。“青州古城”作为青州的标志性景点,众多的遗迹在这里绽放异彩,丰富的文化遗存在这里熠熠生辉,是人们了解青州历史的不二窗口。</p><p class="ql-block"> 第四站:青州古城。本文题图的照片是早晨乘车路过古城的阜财门(南门)所拍,看出来,行人和游容并没有聚集。待到下午再回来时已是人山人海,呈现出浓烈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城门,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仿佛一脚迈进了明清时期的繁华市井。这里完好地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每一座高大的牌坊,每一块砖石、瓦砾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并不宽阔的街道两旁,店铺排列,售卖着丰富的土特产品,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民风满满,处处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满目皆是过年的氛围,空气中飘溢着各种食品的香味,这就是北方庙会的喜庆吧?</p><p class="ql-block"> 进偶园了,这是青州古城内最大的古典园林,以前是王府花园,园内一步一景,布局精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相映成趣,尤以福、寿、康、宁,春、夏、秋、冬八大奇石更为著名,漫步其中能感受到园林艺术的独特韵味,偶园虽不及江南园林的婉约、典雅,却自带北方园林的大气、粗旷。</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黄花溪。来到青州,才知黄花溪有着“北方九寨沟”的美誉。车出青州古城,向群山逶迤的山区驶去,时值寒冬,能否发现春天的绿意?</p><p class="ql-block"> 车行四十分钟左右,进入景区,右边石壁上赫然有一行描红大字“天下第一大幽谷”,底气如此之大?心底不由升起探幽之情。</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一处冰封的湖面,岸边的山林被积雪覆盖着,一支支大红灯笼悬挂在枝干上,给这寂静的山林点缀出节日的喜庆色彩。</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穿上冰爪,可以在冰面上无所顾忌地行走,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在冰雪世界才有的独特快乐,这份快乐来自心底,感觉回到了遥远的孩提时代。</p> <p class="ql-block">  高高地举起红灯笼,寄情于家乡的山与水,祝福于故土的人与民。</p> <p class="ql-block">  和熙的阳光洒遍郁郁葱葱的山谷,河流冰封着,待到雪化时,又会是一幅流水潺潺、绿意盎然的灵动画面,走过一座桥,试图走向幽谷深处,无奈脚下冰雪湿滑,无法前行,“天下第一幽谷”的探索之行只得作罢。</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 井塘古村。</p><p class="ql-block"> 在青州的大山密林深处,有一座存世600多年的古村落,似乎看不到商业开发的迹像,仍然保存着古朴的遗风,整个村落呈现的就是石头的不同形态:石屋、石桥、石板路……每一块砖石就这样静静地经历着岁月的冲涮,似乎无声地向每位来者叙述着曾经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进村的小路往前走,眼前有了熟悉的感觉,果不其然,这里是电影《红高粱》的取景地。上中学的时候,放暑假,我在母亲的老家:高密周戈庄南斜沟的姥姥家生活过,莫言老师笔下《红高粱》故事的发生地东北乡,离此并不远。在古村里转悠时,随处可见《红高粱》的拍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村头,遇见一位大娘,拉呱起来,口音和姥姥像极了,无端增加了几分亲切感。大娘一边和我说着话,手中却并没有停下活计。摊位上放置着售买的大枣核桃蜂蜜小米等各种土特产,我买了二只做馒头用的面模,寄托一下对过往岁月的无尽怀念。</p> <p class="ql-block">  静静的在村头坐会儿,脑海中跳动着从前难忘的画面,那么清晰而亲切,悠远而绵长,我想我的姥姥了,……,故土难离啊,唏嘘,一切不再。再加个注脚:我身边的塑料袋里装着在这里买的柿饼,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范公亭公园。</p> <p class="ql-block">  范公亭公园是青州古城内的一处著名园林,以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纪念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古旧建筑典雅朴实,园林景观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湖水绿植相互映衬,虽值寒冬,却有着春天般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客居青州近20年。在这里留下了毕生词作的三分之二。李清照纪念祠建成于1989年,依居她自己在青州的书房、居室命名而设置了〝归来 堂”,“易安室”等展室。“归来”、“易安〞均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铁骨铮铮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流芳百世。“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美词句更是脍炙人口,也是在青州所作。整个庭院环境清幽,展品丰富,文字说明亲切生动,鲜活的李清照形象感觉就在身旁,以致离开了纪念祠,耳边还仿佛萦绕着这首写于青州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诵读声。</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三贤祠的院内,就见一六角亭——范公亭,亭内是范公井,亭顶开圆孔与井泉上下相对。亭后是三贤祠,范公的祠堂居中,且最为宽敞高大,左边是欧阳公祠堂,右边是富公祠堂,一字排开,每个祠堂中有各位贤公 的铜坐像。范仲淹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范公亭公园就是后人为纪念范公而专门改名。 </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位贤公都曾任青州知州,当任期间体恤民情,造福一方,为民解难,共享太平。青州人民心存感恩之情,建祠堂以示后人铭 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唐楸,树龄已1300多年,牌示:世界楸树王。</p> <p class="ql-block">  三贤祠后是“后乐亭”,高台之上,建房三间,源自范公的〝先忧后乐”思想,与之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上各开明窗一扇,意在兼听则明,虚心听取百姓的疾苦和心声。</p> <p class="ql-block">  第八站:南阳河。南阳河是青州的母亲河,源头在井塘古村,沿途多处溪流汇集成河,据考证《清明上河图》的最初蓝本就在青州这一段,南阳河全长32.5公里,自西向东穿过城区。从范公亭公园出来,在河的南岸,继续用脚步去丈量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南阳河水急沟深,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古青州的城池建没也是围绕着南阳河的流域进行的,是南阳河的水浇灌出了青洲城的灿烂历史文化之花。经过多年的整治改造,河道两岸的景观已达到国家3A景区级别。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锻炼健身的适宜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路向东,右手边是透着岁月苍桑的明城墙,左手边是奔流向前的南阳河,不远处就是横跨南阳河的“万年桥〞了。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木结构虹桥,明朝万历年间改建为七孔石桥。住在离青州不远的诸城人张择端当年绘制《清明上河图》时以万年桥为原型创作入画。1986年这座千年古桥进行了大修,极尽还原了古韵,桥栏上的石狮子、二十四孝石刻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万年桥上向西望去,夕阳西下,晚霞满天,金色的光线洒泼在南阳河结冰的水面上,泛出昡目的光彩。冰面之下,水流潺潺,南阳河似乎正以呢喃的语调向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们娓娓道来青州这片土地在时光的长河中的岁月过往。</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万年桥,来到了南阳河的北岸:青州宋城。宋城不是古迹,而是前些年新建的景区。大面积的仿宋建筑,古色古香,风格各异,商业街石板铺路,两旁店面排列,试图通过人工打造的方式而营造出浓浓的宋朝遗风,氛围感出来了,就仿佛穿越到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  离开老家的前一晚,在这家酒店吃了告别饭,喝酒了,以酒浇愁?不,这酒解的是乡愁。</p> <p class="ql-block">  余光中的《乡愁》,看似简炼的诗句,却如山涧小溪般悠远流长,流淌出了深情,乡愁这难以割舍的情愫,又似大树对根须的依恋,挥之不去的是一生的缠绵。</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生命短暂,而山河依旧,美景长存。 八个景点,二天行程,我带着虔诚、伴着心跳,视青州为老家故土,完成了对这片未曾踏足的土地的礼赞式的行走。青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居遗风、壮丽的大好山河似精神堡垒般占据了我的心房,臆想着青州作为我的老家而在心灵上感到莫大的慰藉与满足。但慰藉也好,满足也罢,仅从字面上讲,青州终归不是我的老家,我的老家在高密,我期待着再去高密,在秋日夕阳的映照下,看一看随风摇曳的红高梁;我的老家在青岛,我也期待着再去青岛,去前海沿,去眺望远处的浪花,聆听海欧的鸣叫,去吹一吹临海的风。</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5日,清晨,推窗,发现昨夜下雪了,但雪量不大,没多少积雪,路面和屋顶并没有被细碎的雪花全覆盖,车辆、行人不多,整个城市还在放假,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  回南京的路上,雪还在下着,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齐鲁大地已是一片银色的世界。再见,青州,我的梦里老家。</p> <p class="ql-block"> 成篇于皖南川藏线兰享小筑民宿</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1日 母亲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