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在乐清

榉川向群

<p class="ql-block">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五月九日,郑成功部在平阳沿海登陆,攻瑞安,并从海道进逼温州府城。其间曾进攻过一次磐石卫,在交锋之中损失了数百人外加一艘大船,两艘小船。十月郑成功自舟山回师温州,兵船千余艘蔽塞瓯江。十月廿九日登岸围磐石城,十一月初七日攻破磐石城,杀清守将熊应凤,大军入驻城内,并分兵至乐清、蒲歧等地屯扎休整。十一月十七日攻取乐清城,以磐石为总指挥部驻地,在大门、小门备战七个多月。十二月,郑成功自到钞关取粮。钞关是明清税关的一种,因最初用钞(纸币)交税,故名钞关(鸦片战争后称海关)。 </p><p class="ql-block"> 郑军援剿右镇姚国泰、后冲镇黄昭、右冲镇万禄等人负责阻击自温州而来的清廷援军。但实际上,从台州而来的援军早就进了城。当然,像磐石卫这种小城,原来的守军肯定不过几百人,即使是有援军进了城,那也不会对整个战局起到什么作用。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按清方史料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龙方请兵于外,适台州游击王有进来援,合主客兵得二千三百。”</span>磐石卫守将熊应龙加上来援的台州游击王有进,两个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2300人。这样贫弱的兵力,直接出城肯定是不行,只有固守待援;王有进守北门、东门,熊应龙守西门、南门。清军的抵抗十分顽强,守将熊应龙甚至亲自开炮,一炮就击毙了四名郑军骑兵。十一月四号,郑军趁着半夜偷袭东门,熊应龙领千总尹士奉、把总蒋元等人,将郑军打退,打死打伤郑军300多人,并且缴获了火箭、喷筒、云梯等物。第二天的午夜,郑军猛攻王有进驻守的东门和北门,王有进抵挡不住,熊应龙令数百人前来增援,又将郑军打退。十一月六日,郑军发大炮击城,西北城墙发生坍塌,熊应龙指挥军民修复城墙,郑军趁机来攻,但结果依旧以失败告终。十一月七日,郑军又发大炮轰击西北城墙,最终冲进城内,熊应龙以及幼子二人都被擒杀,其已经成年的长子天琦、次子天琳逃走,熊应龙妻陈氏、妾缪氏均死于城中。清绍兴协左营把总刘国泰、右营把总郭应邦、山西营把总李时育等人,都在城内的混战中被击毙。而按照明方史料《先王实录》的记载,明军正式开始攻城的事件是十一月初五,十一月初七将城攻破,郑军“擒杀无数。先有逾城逃走被获者,有在城杀未尽、搜获者,藩令逐一解出,分别处理;逾城者听其回归或充兵,随其使;其在城搜获者,着斩左手发回,以其与我对敌者。”可见,此城的2300名守军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了。在结束城内的战斗之后,郑成功下令将所掳掠的妇女全部释放,同时又担心部下不遵守军令,拒绝释放掳掠的妇女,于是下令严查。“时攻破卫城,颇有掳掠妇女。藩以为虏所据,传令释放,恐有未遵者,令搜出究罪”。这一查还真查到了违法乱纪之徒,后提督万礼副将胡雄的部下几名伙兵藏匿了一名妇女,于是这几人都被处死,妇女被释放,胡雄惊惧不已,最后居然自缢而死。郑成功又欲杀另一直接责任人何佑,众将力保之,郑成功这才作罢。但既然有掳掠的妇女,那就证明郑军在攻入城池之后,不仅四处追杀捕捉逃散的清军,而且还对城镇内的居民进行了抢掠,但这种抢掠行为应该很快就被制止了。不久,郑军又攻克乐清县城。</p><p class="ql-block"> 按照清方报告,郑成功主力进驻磐石卫城之后,部分船只和军队开始“窥伺”杭州、嘉兴、宁波、绍兴、台州各地,这些人旋即遭到了各地清军的堵击。当然,这些船只的任务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筹集粮食,比如第二年(1659)三月份田雄塘报,清军于3月26日在温岭一带袭击了郑军船只,“正遇逆贼在岸装米下船,潮退船搁,贼见官兵,随号召贼众分头来敌。卑职督令官兵魏三锡带张成功从右前进,卑职亲率官兵从左前进,两岸夹攻,奋勇冲杀,箭矢、鸟枪、火炮打杀逆贼三百余名,当阵活擒二十七名,腰刀一百二十五把,长枪一百五十三杆,大旗八杆。余贼畏势披靡奔肛,官兵两岸掩杀,贼众爬船不及,淹死不计。仍急令兵脱衣,乘势杀入泥涂,用弓箭、鸟枪射打贼船。贼站船不及,先将汇中铳炮翻入水中,即带盔甲赴水沉死。官兵分拥上汇,见满船皆是粮米”,清军随即摧毁郑船,岸上堆积的粮食也全部被清军焚毁,但是仍然有部分船只逃走。</p><p class="ql-block"> 而按照先王实录的记载:“二月二十日,藩驾到磐石卫,行催各提督、统领、总镇速办船只,催完饷务,限三月内齐到磐石卫听令。”郑成功在这一年的2月20号下令,到各地督办粮草的大船小船在三月份必须撤回磐石卫,3月25号,大部分的郑军都如期而至,所以清方报告在这几场袭击郑军军船之战的战果,应该只是一部分滞留于各地的郑军,当然也有可能是一部分不听令的郑军,在这年的五月郑成功说“各小船屡不听令,先行抢夺”,并且警告再不听令就要处决船只的负责任人,可见,这种不听令,远离大队,四处抢掠之人在郑成功军中也有很多,四月中旬,郑军舰队离开磐石卫,继续北上,南明历史上最后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顺治十六年(1659)二月,郑成功返回磐石调各提镇至磐石听令, 传达北上军事策略,四月初郑军悉数退出磐石城,开往定海,计郑军驻磐石首尾达五个月。清军重返磐石,为杜绝江边人民和郑军来往联络,清廷采取严苛的迁移政策,迫令沿江民户一律内迁三十里,以沙岙岭头为界限,如抗拒即杀头,百姓无奈,只得恐慌逃命,忍看自家的房屋被烧或被拆,高大的磐石城墙也被毁。到康熙八年,清廷下令展复,准许外迁之民返回原籍。</p> <p class="ql-block">  《道光乐清县志·寇警》书影</p><p class="ql-block"> 郑成功在乐清,只有道光十四年(1834)刻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乐清县志》上有记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顺治)十五年冬十一月七日,海寇郑成功,陷盘石卫城,守备熊应风死之,副将张勇遁。</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九日,海寇千馀艘泊盘石江口,登崖围卫。十一月初七,城陷,守将熊应凤死之,兵民死伤甚众。初,寇有檄付乡民送县取饷,时副将张勇在西城楼上得书,匿之。初八早起,率兵从左原沿山逃去,阖邑傍徨。已刻,群贼侦知,遂到县沿家搜劫,捉人挑至船上,力不及者半毙道旁或溺水中死。迨晚,纵火焚屋,其光烛天,贼渠始知,遣伪总镇林来安民,拘纵火兵将数人枭之。复遣伪爵万一训屯扎蒲岐,征粮练兵,东乡人亦畏惧不宁。</p><p class="ql-block"> 次年春,疠疫大作,尸相枕藉。至四月,寇始扬帆往镇江。可怜城邑尽为焦土矣。”</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郑成功在乐清的时间不长,首尾不过半年,主要目的是为第三次北伐做准备,奠定基础。其中充分展现了郑成功敢拼敢搏、治军严格的开创精神,和体恤人民的仁爱之心,如对部将胡雄、何佑等人的严厉处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