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母亲节有怀》

牧牛山人

<p class="ql-block">《己亥母亲节有怀》</p><p class="ql-block">穿针引线白发纤,</p><p class="ql-block">灶台柴火月缠绵。</p><p class="ql-block">掌中茧印几重厚,</p><p class="ql-block">眼角纹含百岁怜。</p><p class="ql-block">一世光阴成逆旅,</p><p class="ql-block">九重云海隔层天。</p><p class="ql-block">人间萱草年年绿,</p><p class="ql-block">独向虚空觅故缘。</p> <p class="ql-block">母亲离开我们距今已经20个春秋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总会经常想起母亲,舔犊之恩,殊难涌泉相报,故时怀愧疚。以下转发的是我在2009.5.10母亲节写的一篇怀念文章《平凡而伟大母亲》,再次缅怀母亲,也借此机会与朋友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平凡而伟大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感谢这个节日的倡导者与创立者,为普天下的儿女又增添了一个缅怀母亲、重温母爱的机缘。</p><p class="ql-block">五年前,即2004年的2月13日,即农历正月二十三日晚21:15时分母亲在经历了发病后的二十个日日夜夜的体力消耗之后安静地离我们而去了,享年87岁。此时距父亲去世的时间仅仅只有39 天,据父亲在世时讲,母亲绝对可以活过九十岁,而他却说希望母亲走在她的前头。父亲病重期间从未与母亲分开过,晚年耳聋的母亲虽然听不清人们的谈话,却对父亲的每一次诉求与话语心领神会。父亲走后的第19天,即正月初三,那天正巧女儿与女婿专程回家看望奶奶,上午未见任何生病迹象的母亲还念叨着孙女的名字,而中午就突然发病了。我素知母亲的好恶与心愿,根据自己的感觉与判断,没有送母亲去医院,我实在是不愿让她老人家脆弱的心身再经受折腾与痛苦,姊妹们在家静静地服侍了母亲二十天,以尽人子之孝。我的做法不知究竟正确与否?但我可以说:我是用理智去完成了一个夙愿。</p><p class="ql-block">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送走了情深似海的双亲,心情之悲痛与沉重可想而知,之后的半年之久未能释怀,虽然按照家乡的习俗父母的周年及每年一度的清明节我都要尽可能地回家祭扫,但这些却丝毫不能抹平自己对父母在世之日孝敬不够的歉疚与遗憾。俱往也,相思只有心如故。</p><p class="ql-block">母亲自幼父母早亡,是姨姨带大的,所以连自己的生日是哪天也不知道,后来要报户口填出生时间,父亲索性就把三八妇女节作为母亲的生日了。民国33年家乡遭受大旱,14岁的父亲为了生计,远下河南开封在老姑父开的糕点酱菜舖里做了六年学徒,期间曾专程回家与母亲结婚成家。陇海线通车后,父亲不愿久居亲戚门下为生,悄悄给老姑父留下了一封辞别信,独自一人坐上火车直奔西安另谋生路。在西安,他从车站的邮运苦力做起,边工作边学习,通过夜校的听读补习考上了西安邮政的信差,那时的旧中华邮政是英国人办的,父亲在西安的工作安定后就将母亲接了出来,之后的近七十年,母亲作为妻子,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以至后来奶奶两次病重来并乃至病故都是母亲一手料理的,期间经受的辛苦与劳碌自不待言。尤其是怀我时就患上的支气管哮喘病给母亲又增添更多的苦痛,加上自幼多病的我,经常出入医院的大门,打针吃药,真是拖累父母不少。</p><p class="ql-block">我清楚地记得正是借助那双母亲从旧社会带来的那一双小脚,她终日忙里忙外,未曾停息。五十年代居民吃水只要靠购买水票吃水的,父亲像卖给公家的人,整日扑在工作上,白天几乎不沾家,所以一度时期吃水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那时我家有对大铝桶,母亲每次用力只能起挑多半桶水,这对桶后来大跃进街道办食堂时上交了街道。</p><p class="ql-block">母亲虽没上过学,但手上的家务技巧生活却干的十分到位,她一生跟着父亲走过许多地方,各地的饭都学得不错,过年做的各种类型的花馍、面食、月饼,尤其端午节包的粽子,棱角整齐,除了自家的,经常还要去帮助邻居们包。母亲虽然后来生了病,但只要能起床就绝对会下地干活。有几年病重时,他常常因哮喘不能平卧,每晚只能趴在两三个叠加的枕头上休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母亲的许多脏器都有问题,母亲则干脆不愿再上医院。1982年母亲因患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住院二十多天,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后事都准备好了,结过果母亲竟又奇迹般的逃脱了那次劫难。</p><p class="ql-block">出院后,稍事康复,母亲竟连药也不愿吃了,我们也拗不过她,之后谁曾料得母亲竟终日忙里忙外照常干起活来,逐渐身子骨反倒硬朗了起来。在家时有小恙,我也偶尔给她开个小药方服点中药,哮喘也渐趋平息。此后一直到她去世基本上没有多服过药,且再也没进过医院。据我所知在我们那条街上凡患哮喘病的的几乎都早早地过世了,而母亲不但到晚年时哮喘得愈,而且还活到了耄耋高寿。</p><p class="ql-block">仔细想来有几点原因:其一,母亲一生勤劳,劳动伴随了她一生,即使是在生病期间。其二母亲思想简单,极少杂念,生活俭朴,乐于助人。其三母亲脾胃功能尚佳,记得在六十年代的粮食困难时期,母亲总是将白面、混合面先给父亲与我们吃,他自己最后将剩下的面汤撒一把红面搅成糊糊吃,这也算一顿饭。所以孔子讲“仁者寿”、古人养生讲究“习劳”“主动”、中医认为“脾胃为先天之本”,这些或许正是促成母亲长寿的原因吧。假如不是父亲病故,假如有关条件再好一些,也许母亲可以住世更长久一些。</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一生,在世人的眼里或许是极其平凡的,但在儿子的心中却是及其伟大的。值此母亲节之际,撰此小文缅怀母亲。愿母亲永远安息!也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父亲的晚年遗照之一</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父亲的晚年遗照之二</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母亲在日喜欢的部分饮食</p> <p class="ql-block">母亲会绣花,自己画,自己绣,我想把自己所拍的一些鲜花送给母亲,供她选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