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切实提升师生的防范自救能力与法治安全素养,增强全体师生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迅速、安全、有序地疏散撤离,5月9日下午,上埠镇中心学校结合法治课题组实践要求,组织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暨法治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将应急避险技能与法治安全理念深度融合,为师生筑牢“安全+法治”双防线。</p>  演练前安全教育  <p class="ql-block">  演练前,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教育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防灾减灾的认知,引导学生熟悉地震自救逃生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径路线,安排了各个楼层的工作人员,强调了演练注意事项,落实责任到人。</p>  演练活动进行时  <p class="ql-block">  演练正式开始,各班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避险,之后双手抱头弯腰,迅速从教室跑出。老师们坚守岗位,密切关注学生疏散情况,引导学生有序撤离,严防楼道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学生到达疏散地点后,以班为单位,迅速整队,班主任及时清点人数,分别向总指挥报告,确保所有师生都安全撤离。</p>  演练总结助提升  <p class="ql-block">  随后,学校副校长谭娇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她首先肯定了全体师生在演练中的出色表现,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师生们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晰,组织井然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演练目的。同时,也指出了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在疏散初期存在紧张情绪,撤离速度稍慢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全体师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疏散流程,确保在真正面临地震灾害时能够做到从容应对。</p>  <p class="ql-block">  此次演练不仅是应急能力的检验,更是法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延伸。 课题组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依托,持续探索“安全防护制度化、法治教育场景化”的育人模式,为师生构建“知法、懂法、用法”的安全校园生态,让法治与安全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双护航帆。</p>  <p class="ql-block">本文由上埠镇中心学校萍乡市基础教育研究小课题《依托德育活动增强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LXZH2024-004)课题组供稿。</p><p class="ql-block">供稿、编辑:欧阳珊</p><p class="ql-block">审核:课题组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