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经典

品茗听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挪威首都奥斯陆乘坐一晚的游船,第二天早晨便到达著名的港口城市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是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同时也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这座城市以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哥本哈根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哥本哈根,是从著名的市政厅广场开始。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是城市的历史地标与文化枢纽。这座广场不仅承载着800多年的商贸传统,更以宏伟的市政厅建筑、丰富的文化活动及便捷的地理位置,成为游客探访哥本哈根的必经之地。广场的历史是从12世纪开始的,1167年,阿布萨隆大主教在城市内建立第一座城堡——克里斯蒂安堡宫城,将渔港小镇提升为商贸重镇,作为最古老的商业市场,见证了中世纪北欧贸易的繁荣。1905年,现在的市政厅大楼,建于1905年,由建筑师马丁·纽阿普设计落成。这座建筑,融合了丹麦传统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元素,主体采用红砖外墙、哥特式尖顶与105.6米高的钟楼构成天际线焦点。大厦正门上方有一尊阿布萨隆大主教的金色雕像,他一手持权杖、一手持剑,他是哥本哈根的创建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中有许多著名的雕塑,左侧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铜像,广场中央是一座建于1923年的神牛降龙的喷泉雕塑。还有一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雕塑,均是由丹麦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建造,做工精致,极具艺术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广场的右侧有一高高的圆柱,柱顶上有两个衣着盔甲的维京人雕塑,维京人指生活于公元800年至1066年间的丹麦人,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他们既是开拓者又是侵略者,他们正在使劲的吹响手中的海盗长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森堡宫(也称玫瑰堡宫)属于文艺复兴式建筑,是十六世纪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安四世所建的夏季宫殿。早期的罗森堡宫在1634年建成,丹麦皇家的建筑大师HansvanSteenw在城堡的东面加建了一个塔楼。整个建筑风格采用荷兰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惯用的红墙缀以灰色沙石。1710年起,罗森堡宫不再作为皇家住所。1833年弗雷德里克六世将城堡改为了博物馆并于1838年对外界开放。现罗森堡宫由丹麦国家所有,陈列了大量的珍宝,包括丹麦皇冠珠宝和丹麦皇家收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罗森堡宫,看到的是大量的皇家物品,真是价值连城。有历代国王和王后的肖像油画、皇家曾经用过的私人物品,还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和雕塑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宫殿后面有一个地宫,走入室内,可以看到国王和王后曾经戴过的皇冠,还有一些饰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湾畔,一座青铜雕像静坐于岩石之上,这便是闻名世界的小美人鱼雕像,哥本哈根的灵魂地标,也是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那位为爱牺牲的公主化身。1913年,丹麦新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卡尔·雅格布森被芭蕾舞剧《海的女儿》深深打动,出资委托雕塑家爱德华·艾瑞克森创作雕像,将童话中的悲剧形象化为现实中的艺术经典。这座青铜雕像以女演员艾伦·普莱丝为原型,高约1.5米,以极简线条勾勒出小美人鱼的身姿,她双腿并拢化为鱼尾,双手支撑身体,发丝与鳞片细节精致,展现出新艺术运动的优雅风格。但这座雕像自落成后便历经坎坷,1964年遭“砍头”,1984年右臂被锯断,1998年再次“失首”,甚至多次被泼漆。尽管如此,在丹麦人眼中,小美人鱼是“沉默的守护者”,她历经磨难仍屹立不倒,象征着丹麦民族在逆境中的坚韧与重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小美人鱼雕像附近的广场上,还有另外一座雕塑,这便是著名的吉菲昂喷泉。这座铜质雕塑是由丹麦雕塑家昂拉斯·蓬高(Anders Bungaard)铸造的,整个铜塑费时约十年,于1908年竣工并揭幕。它由吉菲昂女神和四条牛及套犁等一组铜塑组成,来源于一段传说。吉菲昂是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相传古代瑞典国王戈尔弗,答应吉菲昂女神可以从瑞典国土上挖出一块土地,但限时一昼夜,挖多少算多少。于是吉菲昂女神就把她的四个儿子化为四条牛,用犁从瑞典国土上挖出了一大块土地,并把它移到海上。从此,瑞典的国土上留下了一个维纳恩湖,而这块土地就是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雕塑中的吉菲昂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执鞭,驾驭着四条铜牛拼力耕犁,四条铜牛奋力拉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铜牛的鼻孔喷溅,凝成薄雾,犁后喷泉汹涌。台基周围用花岗石围成一泓水池,所有泉水汇集池内。水池内两边各有一条铜铸巨蟒盘缠,左右两股喷泉,直注铜牛。整个结构气势磅礴,景色蔚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港是哥本哈根另一个打卡地。这里建于1669年至1673年一条人工运河,它将海水直接引进国王新广场。当年建造新港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中心,从而促进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如今的新港已经面目全新了,在新港周边、运河两岸布满了形态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既有传统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新建筑,在运河上有许多乘满游客的游船在水中游弋。据说在历史上曾经有包括安徒生在内的许多哥本哈根的名人在这里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市中心的阿美琳堡宫,是丹麦王室的冬宫,也是洛可可式建筑的典范。这座宫殿群建造于1754-1760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下令四大贵族在市中心建造四座相同规格的宫殿,由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设计,形成对称的八边形广场布局。1794年,王室购入其中两座宫殿作为临时居所,后逐渐将四座宫殿全部收归王室使用,阿美琳堡宫自此成为丹麦君主制的核心象征。至今仍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官邸之一,女王在宫时,宫殿屋顶会升起丹麦国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阿美琳堡宫广场对面,是著名的腓特烈教堂。腓特烈教堂,(又名“大理石教堂”)是丹麦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以其宏伟的铜绿色圆顶和融合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格的设计,成为北欧教堂建筑的典范。这座教堂1740年由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下令建造,最初为纪念其父弗雷德里克四世,并计划作为丹麦新教的核心教堂。1749年10月31日,弗雷德里克五世亲自奠基。后由于财政危机等因素,停工长达150年后,最终于1894年8月19日竣工,成为北欧建造周期最长的教堂之一。落成典礼上,克里斯蒂安九世国王与王后出席,教堂自此成为丹麦王室重要仪式的举办地。教堂采用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1米,由12根巨型圆柱支撑,看上去蔚为壮观。外墙原定采用挪威大理石,后因资金不足改为丹麦本地石灰岩,赋予教堂独特的北欧质感,铜绿色圆顶随时间氧化形成自然纹路,成为哥本哈根天际线的视觉焦点。作为丹麦最大的新教教堂,见证了丹麦王室多个历史上的重要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丹麦国家博物馆,是丹麦最大的文化历史博物馆。建于1807年 5月22日,属丹麦古物保管委员会管理。该馆设于1744年建的洛可可式宫殿内,20世纪30年代曾部分扩建。馆内陈列有:丹麦史前史部分,从冰河末期丹麦出现人类时到北欧海盗时代为止 1.5万年间丹麦的文物;丹麦中世纪部分,自基督教在丹麦取得胜利到君主专制政体的传入时期;丹麦民间馆,展出17世纪以来农民和中上层阶级不同时期的家庭室内设备、陈设和服饰。还有其它民族、民俗文物。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里斯钦堡宫(又译“克里斯蒂安堡城堡”),是丹麦议会所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此处,首相办公室、女王接受觐见用的大厅、丹麦最高法院都设在宫内,丹麦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设有一间办公室。这座宫殿建于1773~1775年间。当时的克里斯钦六世国王为了享乐,将旧王宫夷为平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一座显赫、华丽、舒适的新宫。建成后作为克里斯钦六世国王的寝宫,故名克里斯钦堡宫。 1794年,一场大火将这座豪华的宫殿毁于一旦,腓特烈六世登基后,于1803年开始重建,至1828年竣工。1884年,克里斯钦堡第二次被大火所毁。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间,丹麦数次重修克里斯钦堡,最近的一次翻修始于1907年。自1849年起,克里斯钦堡宫开始用作国会场所。克里斯钦堡宫具有欧洲18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纤巧繁琐,白灰色调。宫堡中央有一座高高的塔楼,红墙绿顶,雄伟壮观,是城市的地标之一。前面广场中央有一座水池,矗立着一座克里斯蒂安九世国王的雕像。宫堡的后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驯马场,马场两边盖有两排具有中世纪建筑特色的边房。马场出口处的左右两边还建起两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两侧建有楼房,与驯马场的边房相连。两座石亭之间为车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桥相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哥本哈根的城市街头,到处可以欣赏到这座北欧大都市的美景。在这里历史的底蕴和现代文明交织,道路两旁矗立着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教堂、塔楼、博物馆、写字楼、酒店密布街头,还有古老的火车站,造型美观。有轨电车、自行车在路上穿行,游客们在休闲娱乐,充满烟火气。路边、广场上到处是形态各异、工艺精致的雕塑,装点着城市美景,河边、码头上停满了大小游船。展示着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不愧为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文章中部分文字根据网络资料编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