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多伦多主教堂圣殿之旅202505

小布

<p class="ql-block">对于旅游欧美的人来说,你此时就会涌出了解什么古典美学,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的欲望。而这些属于西洋建筑美术史的知识,又恰恰是我的短板,特别是在去年浅浅的游览了土耳其后,这种想法更加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建筑”是旅行中不可缺少的视觉要点?因为他们反映出当时设计师的思想、价值观和向往。这些又与设计师们所处的年代的文化,信仰,智慧和需求都密切相关。无论是宏伟的教堂和简朴的民居,它们都是历史文明的一扇窗。欣赏建筑就是在进行一场时间穿越,与不同文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北美的春天终于来了。有消息说:King 街上教堂的郁金香开了。所以,兴致勃勃的前往。此去,既可看了建筑,又欣赏了花,美哉,美哉。</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把自己的思绪捋了捋。也上网搜了搜。专有名词:古典主义、哥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底有什么区别?</p> <p class="ql-block">古典主义:希腊与罗马</p><p class="ql-block">哥特式:通堂天堂的屋顶,建筑的功能转向精神之旅,基督教建筑在欧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p><p class="ql-block">巴洛克:充满戏剧性、动态感足,建筑采用光影变化创造视觉效果,宏大的宫殿反映了统治者的权力。</p><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重新回归经典,强调理性、比例和古典理想。</p><p class="ql-block">洛可可:奇趣、优雅与装饰性的突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住地出发,地铁2号线Bloor-Yonge转1号线,King站下车,沿King街西行几分钟,远远望去,但见绿色尖塔直入云端便是离目的地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十字路牌很醒目,</p> <p class="ql-block">圣雅各主教座堂(英语: 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 . James )是隶属加拿大圣公会多伦多教区的主教座堂。多伦多教区涵盖约26000公里,以安大略湖为最南端,并以城市为中心向西延伸约30公里,向东约130公里。教区共有272间教堂分布于217处堂区( Parishes )中,其中有超过100间坐落于多伦多市内。</p><p class="ql-block">圣雅各座堂作为整个教区的母会,拥有多伦多主教席位,因此被称为"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1797年始有常驻牧师到任,并将这块土地划为当时的教堂是一间乔治时代风格的木制建筑,大门面朝的小巷就是如今的教堂街( Church Street )。1807年的复活节主日教堂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1812年战争之后,起初的教堂已经不能容纳日益增加的人口。1818年教堂扩建,在皇帝街( King Street )上增加一扇大门,并拥有了市区内的第一座钟楼。这座教堂一开始只是被称为"约克的教堂"(约克即多伦多旧称),直到1828年才正式被命名为"圣雅各"。不久之后,整个教堂被重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更大型,古典风格的石块建筑,可容纳2000人。</p><p class="ql-block">1849年,复活节前夜一场大火又将他彻底焚毁。</p><p class="ql-block">在当时,哥特式建筑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教堂建筑风格,几经挑选,最终 Frederic Cumberland 设计出您今天所看到的用本地砖瓦和俄亥俄州石块所建成的教堂。新建的座堂于1853年6月19日开放礼拜,由 Henry Langley 设计的钟楼,尖塔,门廊于1874年竣工。一年后,多伦多市民赠送给座堂的照明时钟也安装完成。从此,圣雅各主教座堂成为了一个祈祷中心,并将福音外展事工( outreach service )拓宽至本堂区,整个教区以及周边城市。</p><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11日举行第一次中文圣餐礼拜,成为了座堂221年历史以来第一次中文主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钟楼下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正立面,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入口,一切向阳。</p> <p class="ql-block">走向圣台</p> <p class="ql-block">右手侧立面,洗礼堂。</p> <p class="ql-block">以下文字来源于教堂宣传册(手机自带翻译)</p><p class="ql-block">1891年,诺德海默家族为了纪念两个在童年死于白喉的儿童而建。</p><p class="ql-block">洗礼堂左侧的墙上是英格兰坎特伯雷的撒克逊十字架的复制品。1932年,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朋友们将这些十字架分发给大英帝国各地的英国圣公会大教堂。字体左侧的墙上挂着一个由多伦多艺术家多丽丝·麦卡锡( DorisMcCarthy )设计和缝制的三位一体的图标,它展示了上帝的父亲和儿子,以及由鸽子代表的圣灵。上方的窗户由慕尼黑的弗朗兹·迈耶创作,描绘的是基督祝福孩子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洗礼标志着进入基督教信仰的入口。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发生在童年,而另一些人则在成年时被洗礼。无论哪种方式,洗礼的语言都承载着水洗去杂质并赋予生命的强大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1870年,圣坛曾安放在此处。</p><p class="ql-block">牌匾上的画是由安大略艺术学院院长、大教堂教区居民悉尼·沃森( Sydney Watson )绘制的。画中描绘了四位福音传道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以及圣詹姆斯祝福会众的场景。请注意圣坛的形状像一只圣杯,下面挂着一串串葡萄,象征着圣体(又称弥撒、圣餐或圣事)和基督的鲜血(圣体中的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正中彩窗绘画,上部为拉斐尔画作,下部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p><p class="ql-block">十</p> <p class="ql-block">蒙特利尔的沃伦爵士的风琴在大教堂开放后不久就安装起来,经历了许多变化。 Casavant Freres 公司于1936年进行了大改革,并于1967年进一步修改了色调。该管风琴现5000根管子。</p> <p class="ql-block">抬头看天花板,你可能会看到天使的面孔。</p><p class="ql-block">多伦多艺术家古斯塔夫·哈恩( Gustav Hahn )在天花板上画了天使,他们从长春花叶中向下凝视着下面的结花园图案的瓷砖。</p><p class="ql-block">这些瓷砖由英格兰斯塔福德郡的 Maw & Co 制作。</p> <p class="ql-block">在高祭坛的右侧是主教座,即主教的座位,而祭坛两侧的座椅则供神职人员和助手在仪式期间使用。雕花橡木唱诗班席位可追溯到1889年。</p> <p class="ql-block">新哥特式(也称哥特复兴式)的教堂建筑,以钢骨架和砼为结构支撑,改变了的飞肤壁结构形式。受中世记影响,宗教性还是有的,但不是完全复制。英国政府在“牛筋运动”后允许民间建造复古式建筑。</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纵观建筑发展史,也可从中分析出当时的生产力和新技术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而彩窗画,是教会精神所在,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看画学习是最简单易懂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