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每年都要进行冬季野营拉练。历时一个月或两个月,行程千里或双千里。</p><p class="ql-block"> 通过在极端环境下的长途行军和实战模拟,锻炼部队在野战条件下的“走、打、吃、住、藏”的综合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这是对部队战斗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军人意志和体能的双重考验。</p><p class="ql-block"> 1972年隆冬,我们原482团从河南焦作市硫磺矿附近驻地出发,踏着冰雪,顶着寒风,浩浩荡荡地向着太行山深处,踏上了为时一个月的千里征程。</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指导员作了简短的动员,他说: </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这次千里野营拉练,是对我们意志和战斗力的严峻考验,我们要在这冰天雪地里,练出`铁脚板`,练出真本事。无论多累多苦,都要咬牙坚持,绝不能掉队,我们要用脚步踏出军人的血性来,有没有信心?!”</p><p class="ql-block"> “有!”大家齐声回答。</p><p class="ql-block"> “军马是我们的战友,要像爱护战友一样爱护它。出发!”连长补充道。</p> <p class="ql-block"> 浩浩荡荡的野营拉练队伍,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在冰雪覆盖的太行山区。我们是团营属炮兵连,属骡马分队,二十来匹骡马驮着82毫米迫击炮、82毫米无后座力炮及弹药,走在步兵连后面。</p> <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是练“走”,这是野营拉练的重头戏,主要是练“铁脚板”,磨练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行军五十多公里,战士们冒着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积雪,背着五六十斤重的背包及武器装备行军。这些装备主要有:棉被褥8斤,棉大衣4斤,雨衣2斤,挎包(内装洗漱用品及碗筷、毛选)2斤,水壶(含水)2斤,手榴弹(4颗)4斤,镐锹2斤,米袋子(装3天粮食)5斤,柴火3斤,洗脸盆及备用鞋2斤。步兵分别带炸药包、爆破筒、反坦克手雷、烟幕弹等约20斤。炮兵要扛一箱炮弹约30斤。</p><p class="ql-block"> 除了负重外,身上左挎右勒数条带子,紧紧地勒在肩上和胸前,不要说行军,让你站着喘气都觉困难。</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指导员叫我找连队的几个文艺骨干,组成了一个宣传鼓动组,在行军路上做好宣传鼓动工作。</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战士们都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里程过半,大家就开始疲惫起来,走起来有些一瘸一拐的。为提高精神,缓解疲劳,指导员叫我起头唱首歌,为大家加油鼓劲。</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起了一首解放军进行曲的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p><p class="ql-block"> 我们宣传鼓动组,敲着锣鼓,打着快板,跑前跑后的喊着我出发前编的顺口溜口号:</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加油干,前面就到终点站!”</p><p class="ql-block"> “苦不苦,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p><p class="ql-block"> “革命战士不怕累,掉皮掉肉不掉队!”</p><p class="ql-block"> “是英雄,是好汉,关键时刻比比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还拿着扩音喇叭,为大家唱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这些宣传鼓动工作,为战士们增添了精神动力,鼓舞了士气,全连没有一个掉队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走下来,到了宿营地,战士们脱了鞋,有的脚掌上鼓起了蚕豆大的水泡,有的脚趾头之间也冒出了亮晶晶的水泡。所以,到了宿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脚,然后把针用火烧一烧消消毒,挑破水泡,将水挤出,或穿一根马尾丝让水顺着流出来,再用纱布包上,晚上睡觉时将脚垫高,第二天接着走,但又得开始新一天的折磨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三天更严重,这些水泡磨破后,里面的嫩肉与鞋底摩擦出血,又会产生新的水泡,新伤叠旧伤,就成了血泡。血泡带来的疼痛更加剧烈,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针尖上,钻心的痛。只能咬着牙走,走着走着,疼痛也就麻木了,但就怕休息后起来再走,又重新折磨一次。就这样每天反复多次的走、疼痛、麻木、休息、再走、再疼痛……如此循环,反复磨炼。</p><p class="ql-block"> 我跑前跑后的做宣传鼓动工作,走的路也相对多一些,双脚打了四五个大大小小的血泡,黏糊糊的血紧紧地粘在棉袜上,每次脱袜时都撕扯得疼痛难忍。</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的反复磨炼,双脚的皮肤不断经受考验,逐渐变得粗糙、坚硬。尽管每一次疼痛都让人难以忍受,每一次休息都无比珍贵,但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克服困难。他们的双脚在无数次的循环中,慢慢适应了高强度的行走,最终磨成了能够日行千里、不惧艰难的“铁脚板”,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军人品质和强大的战斗力。“铁脚板”就是这样炼成的。</p> <p class="ql-block"> 有经验的老兵行军时不穿裤头,因为负重行军,走起路来很容易出汗,军用大裤头随着汗水和两腿的运动摩擦而打卷往上爬,而且越爬越高,越卷越紧,卷到腿的根部后,就像两条绳子一样,死死勒着裆部,时间长了,会引起裆部发红、湿疹等。这是老兵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十分管用。</p><p class="ql-block"> 在寒冷的天气行军,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如同刀割。脸、嘴、鼻都冻得通红,嘴里呼出的热气会在眼眉上、睫毛上、帽子上结满了白霜。</p><p class="ql-block"> 除了脚上的疼痛考验外,累就是耐力和意志的考验。记得有一天,行军刚爬上一个山头。我们班有个山东的电话兵,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张着大嘴直喘粗气,腿像灌了铅似的,实在迈不开腿,一步迈出,连二三十公分也没有,我感觉他快要掉队了。于是,我接过他扛的十余斤电话线拐子,搀扶着鼓励他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p><p class="ql-block"> 前面村口响起了口号声和锣鼓声,这是村里组织的队伍在欢迎我们。</p><p class="ql-block"> 他听到这口号声,又打起精神艰难地前行,他的意志终于战胜了软弱,幸好那天我们就在这个村庄宿营。</p> <p class="ql-block"> 夜行军就更艰难,边走边睡觉那是常事。因为极度困乏,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这是不由自主的事儿。但都是瞬间睡眠,有时是走出队列自己惊醒,有时被身后的战友喊醒。 </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排有个云南兵叫杨银堂,他困得睡着了,在过一座小桥时偏离了队伍,一只脚踩到了桥边沿,他猛一惊醒,顺势跳了下去,幸亏下面是一米多高的干沙河沟,没摔伤,爬上来又走。炊事班有一个山东兵叫马元福,他背着行军锅在前面走,后面的贵州兵小蒋睡着了,撞到了前面的行军锅上。他猛一惊醒,嘴里骂道:“你妈的马元福,走懒大步”。弄得他满脸锅灰,天亮后惹得大家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深夜一二点钟,极度困乏,几乎都要边走边打瞌睡。战士们最喜欢听“往后传,休息!”的口令,边往后传,边快速放下背包,能争取一秒是一秒。连放带坐地猛坐在背包上,压得背包下面的脸盆咔咔作响。不到一分钟,有人就打起香甜的鼾来,十分钟的休息,比吃山珍海味都过瘾。</p><p class="ql-block"> 为了应付行军睡觉,有的战士怀里还揣着干辣椒,一开始犯困就吃辣椒,辣的满嘴象火,靠这个办法提神。这是意志的较量,常人难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 拉练中的“吃”,主要是练勤保障,具体落到连队就是炊事班。他们必须保障全连战士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要背着炊具随队行军,一样的满脚是泡,一样累得筋疲力尽。但在行军途中或到了宿营地,他们却不能休息,必须马上埋锅做饭。所以,每到一地,炊事班特别忙,找柴的、找水的、淘米的、切菜的、挖灶的忙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藏的要求,做饭时不能看到有烟,怕暴露目标。所以,必须挖“散烟灶”,要求把烟道挖得很长,烟在中途一点一点的冒出来,几十米外就难以发现。</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要求就是要快,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饭菜做好。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做好饭,一声号令,部队出发,大家就要饿肚子。所以,没少吃夹生饭。</p><p class="ql-block"> “吃”对战士的要求也是要快,几分钟内就要解决问题,细嚼慢咽那是不允许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夜行军,月光泻在地上,把雪山映照得透亮,那连绵的雪山,像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银装。</p><p class="ql-block"> 炊事班很快煮熟三大锅面块,为赶时间,战士们一涌而上,紧紧围着锅盛面块。由于拥挤,慌乱之中,将一贵州兵的棉帽挤落到锅中,棉帽浸在面汤中,当捞出来时,面汤不停地往下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拉练的时间和行程均已过半,下一步就是练“打”。</p><p class="ql-block"> 团导演组根据团首长的意图,拟定进攻战斗“想定命令”,然后按“想定命令”组织演习。</p><p class="ql-block"> 演习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新鲜内容,就是把平时的训练搬到严酷的条件下来检验。但其中的累却是刻骨铭心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极度疲乏的严寒条件下进行的。</p><p class="ql-block"> 演习那天清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将大地染成一片雪白。我们从山西晋城南召村宿营地出发,踏上了新一天的行军征程。</p><p class="ql-block"> 北风卷着雪花朴面而来,密密麻麻地扎在脸上,让人几乎睁不开眼。脸颊和鼻尖冻得发麻,凛冽的寒风吹进衣领,寒意直透骨髓。</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行至一个山脚下,突然,接到原地隐蔽待令的命令,并令各连长前往营部受命。</p><p class="ql-block"> 十多分钟后,连长匆匆返回,神情严肃地命令全连进入阵地,并令副连长组织指挥全连构筑炮阵地,赋予各炮基准射向,完成射击准备。随后,连长带着我们指挥班,踏着厚厚的积雪,爬上一个山头隐蔽开设观察所。他指着对面的山峦,向我们指示目标,要求迅速测量距离、计算射击诸元。</p><p class="ql-block"> 我和侦察兵迅速展开架设两部方向盘(炮兵测距仪),测量距离。电话兵也争分夺秒地向炮阵地架设电话线。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大约3分钟左右,射击诸元便计算完成并交给连长。</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从步谈机里传来营部的命令,令我们向前方山峦炮击,为步兵冲锋开辟道路。</p> <p class="ql-block"> 随即,连长迅速拿起电话向炮阵地下达射击囗令:“全连射击,机枪,榴弹,瞬发引信,二号装药,表尺ⅩX,基准射向向右XⅩ,集火射向……全连1发,放!” </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演习,炮手只能装填教练弹,但动作认真,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 “报告连长,全连1发发射完毕!”电话里传来副连长的报告声。</p><p class="ql-block"> 我们刚炮击完毕,就听到前方传来激昂的冲锋号声,步兵们按照战术队形,向着山头发起勇猛冲锋: </p><p class="ql-block"> “哒哒哒!哒哒哒!”“冲啊!杀啊!”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虽然打的是空包弹,但也激烈紧张。</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演习,因为带有敌情,那就是真的战斗。所以,战士们严格按平时战术训练要求,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和战斗队形向上冲锋。凡动作不规范的都会受到批评,甚至全团通报批评。</p><p class="ql-block"> 我在镜头里看到,步兵们拖着疲乏的身体,喊着冲杀的口号,向山头上猛攻。当冲到山顶后,有的欢呼雀跃,但有的瘫坐或瘫倒在地上。我想象得到,在满脚血泡和极度疲乏之下,要攻上这一百多米的山头谈何容易。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是咬紧牙关、体力都达到了极限的。虽说演习没有流血牺牲的伤害,但一样可以累得人倒下。拉练就是要考验人的意志,挑战人的极限,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练的就是这样的兵。</p> <p class="ql-block"> 拉练中最刻骨铭心的是长途奔袭,这是考验意志极限的长途急行军、强行军。</p><p class="ql-block"> 按团部命令,部队从宿营地至焦作市方庄,进行百公里的长途奔袭训练。这是一场速度与耐力、意志与信心的严峻考验。</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指导员动员说:“同志们,今夜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刻,我们要记住三个绝不:绝不掉队,绝不叫苦,绝不服输。全连要拧成一股绳,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以钢铁般的意志,一个不落地胜利到达目的地,大家有没有决心?!”</p><p class="ql-block"> “有!”大家齐声响亮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傍晚6时许,我们从山西陵川县古效乡昆山村出发,开始了艰难的长途跋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行军队伍宛如钢铁长蛇蜿蜒向前,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卷起漫天雪粒,模糊了视线,山梁在风雪中若隐若现。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在茫茫雪野中踏碎半尺寒冰,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勾勒出坚毅的行军轨迹。每翻过一道岭,每踏过一道梁,都在冰雪世界里书写着钢铁般的意志与担当。战士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向着方庄目的地艰难地前进着。</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急行军后,当部队来到一个山垭口时,突然听到“往后传,拉开距离,通过敌人封锁线!”的口令。随即,枪声和爆炸声四起,一匹受惊军马,嘶鸣着高高扬起前蹄,奋力向前奔跑,拽倒了牵马的驭手兵,前面不远处就是悬崖,十分危险。驭手兵见状,死死的拽着疆绳,他被马拖了好几米远。后面的战土立即跟上来,两人奋力才将惊马制止住,好险啊!</p> <p class="ql-block"> 战士们一路小跑,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力的消耗达到极限,大囗大口地喘着粗气。呼吸愈发急促,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结成冰霜。</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后,部队进入了辉县郭亮村的壁挂公路。</p> <p class="ql-block"> 在悬崖峭壁凿出来的壁挂公路</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一段结冰的下坡路时,意外又发生了。一匹马在冰壳上突然打滑,前蹄跪地,庞大的身躯轰然砸在斜坡上。驮架上的迫击炮磕在冻土上发出闷响,惊起一团雪雾。它胸腔剧烈起伏着,鼻孔喷出白雾,粗重的喘息声混着哀鸣声在旷野回荡。驭手兵攥着僵绳拼命拖拽,嘴里不停地呼叫着:“驾!驾!……”可老马只是徒劳地蹬着四条腿,冻土在蹄下刨出凌乱的沟壑。它眼角凝着泪,脖颈的鬃毛沾满雪碴,长途奔袭的疲惫终于在这冰面上将它彻底击垮,任谁呼唤都再难撑起沉重的躯体。</p> <p class="ql-block"> 这时驭手班长游少华迅速跑过来,他轻柔地抚摸着马的头部,嘴里用温和的“吁吁”声来安抚马,让它先平静下来,不要惊慌。稍后,他用另一只手猛地拍打马屁股,嘴里喊一声“得儿驾!”用这种熟悉的指令声唤起马的行动意识。在他的引导和激励下,马才慢慢的恢复力量站了起来,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过了郭亮村后,夜幕降临,狂风仍呼呼地刮着,迷得人睁不开眼。棉鞋被雪水浸透,还粘着厚厚的泥浆,增加了重量。冻疆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机械般地向前挪动,每一步都需要全身的力气去支撑。马蹄声混着战士们粗重的喘息声,在夜空中回荡。</p><p class="ql-block"> 进入深夜,困意如潮水般袭来,眼皮重得仿佛坠着铅似的,止不住地不断合拢。大脑昏沉得厉害,意识在清醒与迷糊间转换,人恍恍惚惚。膝盖像被抽走了筋骨般发颤,脚步凌乱踉跄,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前栽,深一脚浅一脚,每迈一步,都咬着牙坚持。</p><p class="ql-block"> “快,跟上!”连长命令道。</p><p class="ql-block"> 进入深夜后,我也困到了极至,我走着走着,不自觉的闭上了眼睛,险些撞上前面战友背包后的脸盆上。我猛一惊醒,可过一阵后,又迷糊起来行,闭着眼睛前行,如此反复,困到极至,真的无法控制。但即便困到极至,可依旧咬着牙关坚持,骨子里的意志仍在驱使着自己:“坚持,再坚持!”决不让自己倒在这片冰冷的雪夜。</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心想 ,我都已困到了极至,同志们就更困了,此时正是为大家鼓劲加油的关键时刻。于是,我又拿出快板打起来:</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有点困,再困也莫打瞌睡!”</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辛点苦,剩下不足五十五!”</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听到快板声,仿佛又来了精神,我的困意也被这快板声赶跑了。</p><p class="ql-block"> 在越是困难的时刻,大家越是团结,互相帮助,相互搀扶、鼓劲。有个贵州兵叫小罗,拖着沉重的步伐,东倒西歪地走着,突然,他一头栽倒,重重地倒在雪浆路上一动不动,后面的战士以为他病倒了,赶急上前拉他,可怎么也拉不起来,只听见他呼呼的睡觉声,大家才明白他是累困了。将他拉起来后,全身都沾滿了泥浆,在战友的搀扶下又继续跟上队伍前进。</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深知,在战场上,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当疲惫每一次袭来,每一次的咬呀坚持,都让思想得到了净化;每一次挑战极限,都让意志更加坚韧;每一次突破自我,都让毅力攀上更高峰。</p><p class="ql-block"> 这些生理极限的一次次超越,不仅是体力的锤炼,更是对精神韧性的深度磨砺,让坚韧不拔的信念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p> <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凌晨的署光在遥远的天际隐隐约约浮现,方庄目的地已近在咫尺。经过一夜的长途奔袭,战士们一步一步丈量着冰雪路,用意志和汗水磨炼的“铁脚板”,终于走到了尽头。此时此刻,满心的疲惫被此时的兴奋瞬间冲散。激动的心在胸膛剧烈跳动,兴奋与成就感如火焰般在心底熊熊燃烧。</p><p class="ql-block"> 望着方庄目的地,眼眶不禁微微湿润。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寒风冰雪,此刻都已踩在昨夜的脚下,内心滿是庆幸和喜悦。在这冰天雪地的尽头,终于取得了汗水与毅力编织出来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冬季千里野营拉练,是在极端环境下进行的极限训练,是对军人身心和意志的极限考验。面对寒风刺骨如刀割面,冰天雪地艰难前行,军人不惧艰险,奋勇向前。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锤炼出军人钢铁般的意志,磨砺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战友的情谊。这场冰雪征程,不仅是军事和体能的淬炼,更是精神的洗礼,是对军人使命担当的深刻诠释,铸就着军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场冰雪征程,永生难忘,只要提起,就历历在目。现用文字记录下来,供我余生反复回味,永远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