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南平县长卓高煊

剑津画社~游龙

<p class="ql-block">南剑山人语录:</p><p class="ql-block">这扇红门,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门上的铜制兽头把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次经过这样的老门,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想象着门后藏着怎样的秘密。门不仅是物理上的隔断,更是心灵的门户。推开这扇门,仿佛就能进入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南剑州有雅士,名兴旺,字游龙,号南剑山人。庚戌十一月,生于闽北延平,祖籍福州闽侯上街丹屿,为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三十一世孙,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林公安宅之二十五世孙。精鉴赏*碑石拓片*古籍书画修复*好书画.文史。南平市台属联谊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卓高煊</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国防研究院”第五期研究员卓高煊先生</p><p class="ql-block">学号:國05258</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卓高煊(1908-1990),原名荫苍,闽侯人(民国前4年10月26日生于福建林森县,今闽侯县)。上海震旦大学毕业,曾于中训团党政班廿五期、革命实践研究院六期及联战班一期结业。</p><p class="ql-block"> 主要经历与政绩</p><p class="ql-block"> 仕途履历:历任福建省保安处科员(军统人员),福建南平、晋江、德化、仙游等县县长,台湾省台南市市长,台湾“中华民国行政院”参议,“福建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南平治理(1938年起):</p><p class="ql-block"> 重视教育: wartime改设国民学校,专设40所、兼设15所,另设战时民校85所(专设25所、兼设60所)。</p><p class="ql-block"> 民生建设:城区及乡校设卫生室,扩建图书馆、增设民众教育馆与公共体育场;修筑中山路、中正路(今解放路)等道路超1300米,新建卫生院。</p><p class="ql-block"> 抗灾应变:抗战时期福州等地民众疏散至南平,面对18.9万人口的粮食危机,他主导平粜政策,联合米商计口授粮,稳定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 著作:南平市档案馆藏其主编《南平县政三年》,记录地方治理史实。</p><p class="ql-block"> 卓高煊后赴台湾任职,1990年于台湾逝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