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372lw1"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第一章《典型论》1.04(6)</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中西方人物画艺术的共同命运(7)</b></p><p class="ql-block"> (四)人都据常情看问题,总是对着物,研究物理、物性,认识物和对物产生感受。所以“自然科学”这个词来得早,而缺乏对人自己进行研究;对人自己的研究也仅用自然科学,如解剖、医药、生理等。</p><p class="ql-block"> 社会科学这个词直到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之后才被带了进来。其实在中国公元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以儒家为代表早已开始“人学”研究了,但从来没有研究人行动的情节性及生活过程,更无法谈“三要素”和人的性格问题。</p><p class="ql-block"> 九十多年前的五四运动中,西洋的思想进入中国,中国的孔子受到批判,自然科学被套用在社会科学上,牵强附会,事与愿违。例如,艺术上只把笑视为快乐,把哭视为悲哀,就无法解释许多社会现象。</p><p class="ql-block"> 记得1992年7月29日《温州日报》第五版刊登了一则消息,题为《伏明霞笑是得了金牌 庄晓岩哭是得了冠军》。文中说:“昨天的电视镜头上,伏明霞夺得十米跳台冠军时笑得甘甜,而庄晓岩在摘取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金牌后哭得很凶。你说是哭比笑好,还是笑比哭好?依我说,夺得金牌夺得冠军都好。”</p><p class="ql-block"> 这则新闻,哪能以自然生理性方面得到解释?伏明霞之笑还可以套用自然生理性来解释,若依自然生理性来解释庄晓岩的哭就根本无能为力!即使用“相术论”也无法解释。所以电视和报纸都没有对“笑”和“哭”加以解释或说明。这其实正是“三要素”中的社会“环境”这个要素在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中国《淮南子·齐俗训》书中说:“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然也。”这里的“载”,就是心里烙印下了社会环境的意思。从而可以推知,伏明霞和庄晓岩在平时训练中必处于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跳水虽在老师(教练)指导下训练,但主要靠自己体会和苦练获得高超的技艺。而柔道,虽同样在老师(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然它的练习一般是和老师对打。培养一位世界冠军,教练往往被学生打得遍体鳞伤。如此,伏明霞领金牌的情绪和思想就比较单纯,所以高兴而笑。庄晓岩领到金牌时,能无动于衷,不想到老师吗?不哭,忍得住吗?</p><p class="ql-block"> 西方哲学家笛卡尔也有一句和《淮南子·齐俗训》类似的话,他说:“同一事情,可以使这些人高兴得要跳舞,使另一批人伤心得流泪。”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利益矛盾的双方,如比武、战争以及买卖,一胜一负,一盈一亏,不正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吗?</p><p class="ql-block"> 不仅当事人,也可能牵动他人的心。如果你的冤家是我的朋友,他快乐时你感到不舒服,然我也会感到快乐;他痛苦时你可能感到快乐,然我也会感到难受。有两句民间俗话说:“向灯有,向火也有。”“老虎也有三家亲戚。” 所以,旧有的绘画艺术论,基本上属于形而上学或唯心的理论,非改造不可。</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4xa05d"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第一章《典型论》1.04(8)</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