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事

吴大刚

<p class="ql-block">  去年秋日,漫步于南宁植物园的山间小径,不经意间邂逅了一种名为千里光的中草药。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多栖息于山坡、疏林之下、林边、路旁以及沟边草丛之中。其分布广泛,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皆有踪迹。千里光性寒,味苦,具备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等症。其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它的作用,令人对其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阳光轻洒在千里光的叶片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叶片细长,边缘略带锯齿,格外引人注目。那金黄的小花簇拥成团,形成一片绚烂的景致。砖墙与植物相互映衬,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  提及千里光,总会勾起我在农村插队的岁月。当时,生产队派遣我参加大队修水利民兵连。不久,我便感染了疥疮。这是一种由疥螨寄生在皮肤表层引发的传染性皮肤病,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疥疮后,皮肤奇痒难耐,常见于手指缝、手腕、肘窝、腋下、腰部、腹股沟等柔软部位。疥螨夜间活动频繁,因此夜间皮肤瘙痒更为严重,常常被痒得无法入眠。当地有句俗语:“宁跟痨病同床,也不跟涝拐(当地方言即患疥疮的人)同房”,可见疥疮的传染性之强。</p> <p class="ql-block">  在民兵连,患疥疮的人不少。有人在痒得难以忍受时,甚至用炸药粉撒在患处。我想起生产队老邓叔曾告知我,千里光可治皮肤瘙痒。于是,我每日步行十几里回生产队家里,上山采摘千里光,加硫磺粉一起煮水,用煮好的药水冷却后清洗患处。果然,连续一个星期后,皮肤不再瘙痒。回到民兵连,我将此方法告知其他患疥疮的人,他们照做后也都痊愈了。看到大家痊愈,我心里满是喜悦。</p> <p class="ql-block">  在那片生机盎然的千里光丛中,黄色小花盛开于石墙边,花朵密集而美丽。绿色叶子点缀其间,背景模糊,自然环境感强烈。多株生长旺盛的植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鲜艳的黄色花朵与翠绿的叶子相互映衬,营造出自然和谐之美。这让我想起了那段与千里光相伴的日子,它不仅治愈了我的疥疮,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黄色小花盛开于绿色植物之中,花朵密集排列成簇状。叶片细长而尖锐,部分叶子边缘略显枯黄或破损。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患疥疮的伙伴们,他们如今都已痊愈,而千里光则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那年那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每当看到千里光,我都会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以及那些与我一同奋斗的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采自互联网。感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