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日漫行记

芊芊

<p class="ql-block">  重庆,这座充满魔幻色彩的8D城市,始终躺在我的旅行清单里。终于,一行四人拼凑出一段共同的闲暇时光。无需多言,即刻启程!</p>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晚九点多,夜幕如墨,机翼划破潮湿的云层,载着满心期待降落重庆。山城以一场缠绵的细雨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出发前,我将住宿定在小什字地铁站旁,本想着借轨道交通之便,轻松穿梭于各大景点与机场之间。</p><p class="ql-block"> 在机场转盘旁等待行李时,铮铮随手查看手机,发现了更优的出行方案——网约车到民宿车程不过半小时,四人拼车仅需二十多元。相较之下,地铁不仅耗时,费用也并无优势。如此高性价比的选择,让我们果断改变计划。自此,网约车成为串联起我们重庆之旅的流动纽带,载着我们驶向山城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重庆的雨着实善解人意,前一晚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可待我们第二天清晨整装待发时,它竟悄然停歇,生怕耽搁我们的行程,打乱探索山城的脚步。这天的行程早已规划得满满当当:去白象居探寻《少年的你》电影里的市井烟火,漫步湖广会馆感受历史的厚重,驻足东水门领略古城墙的沧桑,穿梭山城步道触摸爬坡上坎的独特韵味,打卡十八梯体验新与旧的碰撞,在解放碑感受繁华都市脉搏,最后在夜幕降临时,奔赴灯火璀璨的洪崖洞,邂逅现实版的“千与千寻” 。</p> <p class="ql-block">  依照提前做好的攻略,我们率先将导航目的地设为白象居胖哥面庄。步行过去不过十来分钟路程,却要顺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阶梯往下走。一路上,不少行人正逆着我们的方向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像在与山城的地势较劲,这哪里是走路,分明就是一场微型“爬山挑战赛”。</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白象居,灰白的外墙被雨水浸染,晕染出深浅不一的纹理。老式防盗窗斑驳的锈迹,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阳台上悬挂着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望着这湿漉漉的景象,我忍不住犯起嘀咕:在这样潮湿的天气里,这些衣物究竟何时才能真正晾干呢?</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我在一篇游记的评论区瞥见这样一条消息——白象居3号楼打卡点已被封闭。站在胖哥面庄门前,心中犹豫:要不要上楼碰碰运气?踌躇间,一对年轻情侣从楼梯上走下来,看装扮和神态,显然也是游客。我赶忙上前打听,得到的答案证实了担忧。看来络绎不绝的打卡人群,喧闹声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跟着导航走地面,跟着感觉爬楼梯”,在斑驳的黄色楼道里拾级,也不知在4号楼内爬了几层,按下快门前,左右两边看看,不知自己正站在哪一层的重庆。</p> <p class="ql-block">  拐过这个Z型楼梯,突然撞见一扇洞开的窗—— 长江索道从眼前掠过,将旧楼与新地标织成一帧流动的电影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导航湖广会馆,未及踏入那座百年会馆,我已驻足东水门大桥。阴沉天幕下,远处金碧辉煌的双子塔与脚下的湖广会馆遥相呼应。长江索道正从其间掠过,在江上划出银色轨迹。</p> <p class="ql-block">  走进湖广会馆,眼前景致恍若一幅精心勾勒的工笔画:飞檐翘角如鹤羽凌空舒展,明黄照壁在天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帧都是岁月沉淀的惊艳。飞檐下的古戏台虽已沉寂,却仿佛仍回荡着川剧铿锵的唱腔,那婉转的念白、激昂的锣鼓,余韵在雕花木梁间盘旋不散。一旁的禹王宫历经600年风雨,青砖黛瓦静默伫立,斑驳的墙体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站在会馆内向外张望,东水门大桥的钢索如琴弦,将历史与现代轻轻拨动。</p> <p class="ql-block">  东水门城墙的青砖上,仍嵌着岁月的痕迹。转过城门洞,迎面便是蜿蜒的青石板路,层层叠叠地铺向老街深处。</p> <p class="ql-block">现代轻轨列车从桥边呼啸而过,与古老城门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p> <p class="ql-block">  午后小憩,三点多乘上网约车直奔领事巷。打车到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走下坡路,由上往下走是游重庆的最好方式。途经通远门时,司机特意提及这才是重庆货真价实的老城门,语气里满是对老城根儿的骄傲。抵达领事巷,预想中的领事馆早已湮没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空名引人遐思。</p><p class="ql-block"> 顺着坡道下行,仁爱堂的哥特式尖顶闯入眼帘。站在古老城墙上,江面上壮阔景致尽收眼底。继续沿着蜿蜒的石阶向下,不知不觉走到江边。崖壁上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历经岁月仍倔强伫立,与斑驳的古建一同诉说往昔故事。</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绕了远路,没想到竟又折回仁爱堂——原来这高低错落的山城街巷,早已在爬坡下坎间悄然连成闭环,转角处的惊喜,正是山城独有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循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我们步出山城巷,转身左拐。穿过第一个红绿灯,目光所及,十八梯那充满烟火气的古旧轮廓已在前方若隐若现的召唤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在等网约车的空,发现了曾经的法国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  解放碑周边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如同巨舰环绕,LED屏幕流转着炫目光影,与碑顶那枚永恒旋转的时钟形成鲜明对照。</p> <p class="ql-block">  暮色降临,洪崖洞的灯火骤然苏醒。千盏暖黄的灯光从吊脚楼的飞檐翘角倾泻而下,层层叠叠的木质结构被点亮,宛如一座坠入人间的金色宫殿。</p> <p class="ql-block">  25日的行程,将打卡多个宝藏地!在鹅岭公园瞰胜楼眺望山城全景,于李子坝亲眼见证轻轨穿楼奇观;漫步文艺范十足的马鞍山堂里,观宏伟壮观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午后时分,观南滨路两江交汇,最后穿梭在龙门浩、下浩里的青石板路上,触摸老重庆的烟火与岁月痕迹。</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依旧网约车出行,鹅岭公园距离我们入住的财富广场还是有点距离,路途远但可以通过与司机师傅的交流,来了解这座城市。鹅岭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抗战遗址群建筑古朴雅致。登高远眺,山城错落有致的楼宇、纵横交错的道路尽收眼底,江景与城景交织,尽显重庆立体之城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从李子坝上方看轻轨穿楼</p> <p class="ql-block">  这座砖木结构,碧瓦彩檐的六角形阁,就是抗战期间,蒋介石与宋美龄曾经在此避暑的“飞阁”。</p> <p class="ql-block">  从鹅岭公园出来,打车到李子坝,轻轨从居民楼心脏穿过的瞬间,终于懂了什么是“8D魔幻”。</p> <p class="ql-block">  登上李子坝车站,轻轨穿楼的奇观在眼前具象化,我们坐上列车,随着车身招摇过市,抵达曾家岩站换乘时,站台玻璃幕墙外,黄桷树影在白墙灰瓦间摇曳,转角处藏着的民国风格建筑,爬满绿藤的砖墙构成电影般的画面。正想举起相机定格,列车进站的提示音响起,唉,谁还没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马鞍山堂里位于渝中半岛,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南面,为典型山城聚落空间。“马鞍山”之名自民国起始,由来已久,因地块形似马鞍而得名。从“山下”大礼堂到“山上”马鞍山不过百米,但却是蕴藏一番悠然意境—古树参天,街巷相连,充满历史厚置感的32栋历史建筑点綴其间,让“老重庆”的韵味无处不在。这里曾经是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等知名爱国进步人士居住活动的地方,他们在此从事抗日救国、和平民主建国运动。这里还是救国会成员和爱国进步人士聚会活动的中心,也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南方局同各民主党派、爱国进步人士聚会、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所。马鞍山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和西南大区建设时期的建筑风貌,如今老旧的建筑经过精心改造,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和艺术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重庆人民大礼堂青瓦红柱的建筑在薄雾中更显庄严,像枚被时光擦亮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  对面的三峡博物馆,巨型方鼎造型的外观,雄浑大气,与大礼堂的飞檐朱柱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对于已不太年轻的我们,午间小憩不仅是为养精蓄锐,更是为了下半场能以饱满状态邂逅山城更多精彩风景。下午三点半,搭乘网约车直奔南岸钟楼广场,满心期待去探寻那象征城市独特美学的“重庆之圆”,开启新一轮的惊喜与发现。</p> <p class="ql-block">重庆之圆位于南滨路呼归石公园附近。</p> <p class="ql-block">  关于呼归石公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坚持正义的大禹与涂山九尾狐的女奴涂山女相遇,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在二人结婚后的第四天,天下爆发洪灾,心怀天下的大禹不忍看世间受此疾苦,告别了涂山女,开始他的治水之路,曾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涂山女等呀等,日久天长,化为一块石头,世人为纪念大禹与涂山女之间坚贞的爱情,将其称为呼归石。那奔腾不息的江水也仿佛日夜替涂山女呼喊着:“禹—归—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呼归石,为保证长江流域的通航安全,已于2008年02月18日上午被爆破拆除。</p> <p class="ql-block">  两江交汇处,嘉陵江的清透与长江的雄浑泾渭分明,来福士广场的摩天大楼与岸边古朴的城门遗址相映成趣,古老码头的厚重与现代建筑的张扬在此共同勾勒出重庆独有的立体城市美学。</p> <p class="ql-block">  远眺弹子石码头,关于弹子石也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大禹娶涂山氏后,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思夫心切,便到江边呼归石上眺望大禹早日治水归来。天长日久的痴等,竟然也身化为巨石。</p><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归来:见涂山氏已经石化屹立江边。大禹悲伤地抚摸着石头,声声呼唤涂山氏。泪水溅落,石头应声而开,石开子出,子名“启”,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破禅让制,建立世袭制奴隶社会的帝王。是地,因此得名“诞子石”,几经衍变,后世讹传为“弹子石”。</p> <p class="ql-block">  随后走进龙门浩和下浩里,这里保留着老重庆的韵味。青石板路、古老的建筑、斑驳的墙壁,每一处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街边的小店售卖着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在这里,既能感受到重庆的历史变迁,又能体验到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只是上上下下的阶梯真的很废腿。</p> <p class="ql-block">  26日周六,今天是要早起的一天,司机7:20到楼下接上我们,两小时车程里,雨丝在车窗上蜿蜒出细密的纹路,远山云雾如轻纱般在峰峦间翻涌。待驶入大足地界,雨停了,空气中浮动着泥土与草木的清冽气息。北山石刻在天光微明中舒展身姿,工匠的刀痕在斑驳石壁上流淌,菩萨的面庞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眉眼低垂间似藏着跨越千年的悲悯。而宝顶山的摩崖造像更显气势恢宏,那些深浅不一的凿痕里,佛陀拈花的指尖仿佛仍带着温度,衣袂的褶皱间仿佛还萦绕着八百年来的山风,每一刀雕刻都是信仰的倾注,让凝固的石质生命在时光长河中永远鲜活。</p> <p class="ql-block">  宝顶山巅,千手观音像,千余只金臂如孔雀开屏般层层舒展,在幽暗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每只手掌都精妙绝伦,或托法器,或结法印,指尖纤毫毕现,纹路清晰可辨,似有无尽的神力流转其中。主尊观音低眉垂目,嘴角微扬,慈悲的笑意穿透八百载光阴,驻足凝望时,心生敬畏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六道轮回图”的浮雕里,每个细节都在诉说慈悲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回城后,稍事休息,到楼下老四川用晚餐,步行前往朝天门,无人机灯光秀在两江交汇处铺展开巨幕,不计其数的无人机化作花朵,舞者、重庆小面、轻轨,长江索道等等,与两江口的灯光共舞。这一天,千年石刻与现代科技在此刻相遇,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27日清晨,晨光透过酒店窗帘,提醒着重庆之旅已到尾声。因航司原因,航班改签,行程被迫压缩。那就挑主要的逛吧,黄桷垭老街,黄葛古道。</p> <p class="ql-block">  这条线路,依旧是要从上往下走最轻松。踏入黄桷垭老街,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街边栋栋巴渝民居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日光下勾勒古朴轮廓。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都藏着岁月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三毛故居隐匿在街巷深处,木质的门扉散发着温润光泽 ,推门而入,屋内陈列着她的著作与生平介绍,泛黄的书页和老照片,让人仿若看到那个洒脱不羁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行走其间,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享受山林的静谧与美好。 </p> <p class="ql-block">  沿着老街前行,便能寻到黄葛古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  行程接近尾声,阳光突然刺破云层,在林间洒下金柱。黄葛古道上,黄桷树浓荫如盖,行人踩着百年石阶缓行。斑驳的挑夫脚印与蹄痕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还回荡着往昔的喧闹。</p> <p class="ql-block">  回到住处,几个人仍然惦记着金街上的小面,一碗热气腾腾的豌杂面成了最后的山城印记。豌豆绵软,杂酱浓香,红油裹着劲道的面条滑入喉间,麻辣鲜香在舌尖炸开,将山城的热辣与豪爽尽数封存进味蕾记忆。</p> <p class="ql-block">  午后收拾行李,打车前往机场,这座满是烟火气的城市正慢慢后退,洪崖洞的霓虹、穿楼而过的轻轨、巷口飘来的火锅香,都化作记忆里的碎片。再见了,重庆!那些爬坡上坎的脚印,热辣滚烫的相逢,都将成为心底最鲜活的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