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

公仆

<p class="ql-block">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 <p class="ql-block"> 鹧鸪天.美周郎 胡晓朴</p><p class="ql-block"> 东吴才俊数周郎,豪情直上破穹苍。</p><p class="ql-block"> 火烧赤壁千秋颂,谈笑沙场意气昂。</p><p class="ql-block"> 小乔秀,瑾勋彰。孙吴大事问周郎。</p><p class="ql-block"> 长河吟曲多悲怆,未展宏图身已殇。</p> <p class="ql-block">诗评 </p><p class="ql-block"> 此词以《鹧鸪天》为调,咏史怀古,主题鲜明,情感激昂。上阕以'东吴才俊数周郎'开篇,直抒胸臆,'豪情直上破穹苍'一句气势磅礴,展现了周瑜的雄才大略。'火烧赤壁千秋颂,谈笑沙场意气昂',用典自然,既点明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功绩,又刻画了周瑜从容不迫的儒将风范。下阕'小乔秀,瑾勋彰',以对仗工整的短句,巧妙地将周瑜的私人情感与公共功业并置,'孙吴大事问周郎'则进一步凸显了周瑜在东吴政权中的核心地位。结尾'长河吟曲多悲怆,未展宏图身已殇',情感由高昂转为悲怆,表达了对其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全词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不足之处在于,词中对周瑜形象的塑造略显单一,未能更深入地挖掘其性格的多面性。</p><p class="ql-block"> 为推动诗歌创作和鉴赏,促进诗人的交流互动,中国诗歌网现联合DeepSeek开通AI点评功能。该功能通过先进的AI技术,对用户在平台上发布的诗歌进行自动分析与点评。此点评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作相应处理。</p> <p class="ql-block">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 既生瑜何生亮</p> <p class="ql-block">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p> <p class="ql-block">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一说今安徽省庐江县、一说今安徽省舒城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p><p class="ql-block">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p><p class="ql-block">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195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p><p class="ql-block">建安三年(198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20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p><p class="ql-block">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夫”。</p> <p class="ql-block"> 赤壁 </p><p class="ql-block"> 唐.杜牧</p><p class="ql-block">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p><p class="ql-block">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