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胖东来遭遇谣言:我们还能相信谁?》 文/丁芳

惠质兰心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有些长,但恳请大家务必认真听完,因为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网红柴堆怼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指控胖东来以低成本售卖高价玉石,谋取百倍暴利,甚至还暗示其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这些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得大量网友转发围观,胖东来多年积累的消费者信任也因此受到冲击,有人宣称胖东来的信任已然崩塌。</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样的污蔑,于东来怒不可遏。他果断公布了企业财报,用详实的数据证实了柴堆怼所发内容纯属谣言。并且,他掷地有声地表示,如果不能让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他将主动关闭胖东来或者永远离开。这是何等决绝的承诺!于东来的愤怒,不仅仅是对一个网红恶意造谣的有力反击,更是对当下不良网络生态的深刻控诉,其中也饱含着一位坚守商业理想的企业家,在面对网络暴力时的无奈与悲愤。</p><p class="ql-block"> 这场闹剧最可怕的地方,并非柴堆怼炮制的29条谣言视频,而是整个社会似乎默认了一种不良规则:认真经营企业、用心积累信誉的人,往往不如那些靠制造话题博眼球的人;胖东来10年沉淀的良好信誉,在3秒的反转谣言面前显得不堪一击。</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场网络暴力的本质。柴堆怼使用“百倍暴利”这样惊悚的标题,激活了公众长久以来对奸商的反感记忆;对税务问题含糊其辞的暗示,又精准地踩中了社会贫富分化带来的敏感痛点。这种精心设计的言论就像一颗情绪炸弹,根本不需要真相作为支撑。当10万人转发“胖东来卖假玉”这样的虚假信息时,即便最终证实是谣言,“黑心企业”的标签也早已在公众认知里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 更具杀伤力的是“平庸之恶”的扩散。那些随手点赞的网友、跟风玩梗的博主以及断章取义的媒体,共同构成了谣言传播的庞大网络。这种新型网络暴力最可怕之处在于,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用“我只是看一看”来为自己开脱。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害的围观和参与,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 商业文明的根基在于建立信任,通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可持续的价值交换。然而,像柴堆怼之流用谎言肆意撕裂了这种信任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创业者们可能会因此不再专注于深耕产品,而是把精力放在研究如何防范网络暴力上。而那些真正造假的人,却早已摸透了网络规则,他们把谎言包装成“为民请命”,把诽谤伪装成“舆论监督”,在收割大量流量和利益后全身而退。</p><p class="ql-block">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人性的光辉,在于不让利益吞噬我们的良知;而旁观者的责任,是不让“吃瓜”变成暴力的帮凶。如果法律不能严惩恶意造谣者,如果平台继续纵容这种黑红营销手段,如果公众继续被情绪裹挟而不加辨别,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将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胖东来售卖的玉石,其真伪可以通过专业鉴定来分辨,但一个社会的道德底色,终究要靠无数个体的理性和善意来共同打磨。只有让作恶者受到应有的惩处,让善良得到切实的保护,让旁观者时刻保持清醒,我们才能回答那个振聋发聩的灵魂之问:如果连胖东来这样的良心企业都要被逼退圈,以后我们还能相信谁?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让好人活得战战兢兢。</p><p class="ql-block">与大家共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