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 全国最大五七干校群

时光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 年至 1977 年,中央直属机关和部队的31个单位到河南信阳创办了“五七”干校和农场31处,主要分布在息县、罗山、潢川等5个县。其中包括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国家科委、对外经委、对外文委、对外友协、一机部、七机部、物资部(包括北京经济学院)、外贸部、铁道部、燃化部、邮电部电信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华北电力局、中央财金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程兵部队等。可以说,信阳地区有当时全国最大的五七干校群。</p><p class="ql-block">下放信阳干校的五七战士中,有的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下放团中央潢川黄湖干校的胡耀邦,下放一机部罗山干校的罗干、邹家华等。这些五七战士中,还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文学家。如钱钟书、楚图南、顾准、俞平伯等,可谓泰斗云集。</p><p class="ql-block">信阳五七干校先后诞生了《顾准日记》《干校日记》(叶至善著)、《颤抖的灵魂》( 小说 邹荻帆著)、《诗人之死》(小说 戴厚英著)、《干校六记》(散文 杨绛著)、《罗山条约》(小说 王耀平著)、《翠山》(小说 黄晓敏著),《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丁午著 漫画集),以及俞平伯的近百首诗词。</p><p class="ql-block">现在,地处息县的“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团中央潢川黄湖干校旧址成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和全国各地的五七干校一样,信阳地区五七干校见证了那个年代的集体生活、垦荒劳作与思想改造,承载着一代人的汗水与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