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称:三师傅</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236657630</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恋恋不舍地向呼和浩特告别,同时又极兴奋地西去包头。北枕青山,南面黄河,这是包头的气势!旧城与新区相距四十里,一条敞平的笔直的大路把它们接连起来,又是何等气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读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一文,那文中叙述的林海、草原、工业基地三个章节,如一扇扇了解内蒙古新生的窗户;似一朵朵飘在大草原上空的白云,更像如今早已奔驰在京张高铁上的一趟趟和谐号列车,把我送到了回忆在呼和浩特工作和生活的梦境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先生所写文章与我去内蒙古生活相隔了半个世纪,但穿过时光隧道,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内蒙古自治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三年前的元旦夜晚,我异常兴奋地登上从北京西站开往包头的列车,开启了在内蒙古高原工作四年的难忘行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列车到达呼和浩特车站,《草原英雄小姐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小时候就嵌入脑海的画面和诗句,变得十分清晰和立体起来;德德玛老师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曲旋律,更是不停地在我的眼前浮现和吟唱。而最吸引人的当属尚在读大学本科的儿子,想到内蒙古来圆他的草原旅游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着先生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马上又浮现我把儿子和其大姨夫带到希拉穆仁大草原尽情游玩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0一二年的仲夏,儿子如愿以偿地住进了蒙古包内。从江南水乡来到茫茫大草原,实现了他心中早就具有的那个梦想,儿子提议在成吉思汗的挂像下,帮他摄影留念几张照片,便于回学校向班级同学吹嘘和炫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舍先生是这样具体描写他们在蒙古包内的吃饭场景,双方人员不曾谋面,蒙汉深情却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们的蒙古包女主人,临近中午手拿菜单,前来询问点菜吃饭并送上了马奶茶,同样体现了蒙族姑娘的一片热情,我嫌太贵舍不得点那一盘手抓羊排。儿子好言相劝道:“爸!我和大姨夫难得到呼和浩特来与你团聚,更难得在蒙古包内吃饭聊天,你就别舍不得花这些钱了。”似懂非懂的女主人,笑着不停地向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想也是,只要儿子开心快乐,圆满完成这次“研学游”,我就心甘情愿地当好这个“后勤部长”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道西风瘦马,听从牧民躺下。饭后,我们席地在蒙古包内午睡到三点起来。照片中的几匹马儿,真比诗句中的描绘还要瘦得无地自容。我让儿子骑上矮中取长的那匹好马,按下了佳能相机快门,自以为是的杰作,就瞬间定格成为经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侧身抚摸马儿的动作,带着好奇、轻盈和无比兴奋,那一脸笑容是化解学习压力的最好配方。而骑马之前所搞拍马屁的一系列俏皮小动作,更是让汉语并不流畅的蒙古族小伙笑翻了蓝天白云。随后,在他带领下的策马奔腾,一会快速前进,一会儿悠扬自在,一会儿又左右逢源,更为我们的草原之旅,增添和书写了快乐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骑马游玩的时间到达了,我们下马向主人道谢,蒙古族小伙子一手牵马,一手不停微笑致意,欢迎我们到时再骑马畅游辽阔的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犹为斯民哭健儿。如今,先生早已驾鹤西去六十年,他留给我们的是整个民族的无尽伤痛,《老舍文集》是我们寻找一代文学大师高风亮节的泣血挽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假如先生能昂首挺胸捱过以后的岁月,他的才情会在笔端中缱绻,他的诗歌会在文章里蔓延。多少座《茶馆》会带着一望无际的《内蒙风光》,跨越《济南的冬天》和《北京的春节》,仍《四世同堂》而熠熠生辉。</p>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