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炭部离开东长安街之后:从六铺炕到和平里

敬民(白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平里北街21号:原煤炭部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1953年东长安街6号办公大楼落成,原煤炭工业部及其前身燃料工业部在东长安街办公17年之后,随着1970年与原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合并组建燃料化学工业部,搬出东长安街入驻六铺炕。五年后,又从燃料化学工业部独立出来重新设立煤炭工业部,搬到和平里北街21号办公,至2000年底结束煤炭行业管理的历史使命,再也没能回到东长安街6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铺炕被誉称为“新中国基础能源的摇篮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铺炕一巷宣传墙上对“新中国基础能源的摇篮地”的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宣传墙上展示的煤炭工业发展图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位于六铺炕的煤炭工业规划设计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铺炕曾使用的铸有“燃料工业部”字样的井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德胜门箭楼的东边,有一片被称为六铺炕的地区,其范围南起安德路,北至安德里北街,东起旧鼓楼外大街,西至大井胡同。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六铺炕就陆续设立了一系列能源机构,目前除六铺炕街上的中石油办公区外,还有设在六铺炕北小街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及沿安德路自东向西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中石化北京设计院)、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因此六铺炕也被誉为“新中国基础能源的摇篮地”,在六铺炕一巷还专门建了一面宣传墙,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据宣传墙上的文字介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发展新中国能源事业,中央人民政府设立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煤炭、电力和石油工业,在六铺炕区办公,主持全国能源生产各项工作。但对所属的煤矿、电业、石油管理总局的具体办公地及搬迁到东长安街6号的机构情况没有作介绍,还有待于今后再进一步探寻。据说前两年在六铺炕二区43号楼前还见到过铸有“燃然工业部”字样的井盖,3月底我专门到该楼前后搜寻已经找不到了。比较有意思的是,六铺炕地区石狮子很多,连宾馆门口都有石狮子,尤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楼前的石狮子最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这也彰显了六铺炕区域作为曾经的国家部委机关的神圣和威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铺炕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铺炕街6号:原燃化部旧址(现为中石油六铺炕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燃化部办公楼外景(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铺炕曾经挂过的部分机构牌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各部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的报告》,决定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合并组成燃料化学工业部,伊文任燃化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筹委会主任。1971年9月,康世恩任燃化部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代组长。时值备战压倒一切,据称石油部大楼是按照防原子弹标准建造的,因此煤炭部并入新成立的燃化部后,由东长安街迁入六铺炕石油部大楼办公,直至1975年重新设立煤炭部后搬往和平里。自“文革”以来,煤炭工业在动乱中艰难前进,全国煤炭产量在“文革”初期下降之后,虽然1970年起呈恢复增长,但由于煤矿正常的生产建设秩序遭到破坏,采掘关系等各种比例失调比较严重,一度出现了1972年至1974年全国煤炭产量停滞不前的局面,“文革”结束后才又逐步得到恢复。巧合的是,原燃化部大楼现在的门牌号为六铺炕街6号,与原煤炭部东长安街办公大楼门牌号同样均为6号。而该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即为原燃料部所属石油管理总局的办公楼,1955年机构改革后成为石油部大楼,1970年合并成立燃化部后成为燃化部办公楼,随后又经历了1975年撤销燃化部分设煤炭部和石化部,1978年撤销石化部设立石油部和化工部,以及之后两部的先后撤销,现六铺炕街6号为中石油六铺炕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平鸽—曾经的和平里标志性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60年的和平里居民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60年前后的原化工部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平里的范围大致是安定门外大街、和平里东街、鼓楼外大街与北二环、北三环中路交界的部分。和平里的名称来源于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会议召开之际,正是安定门外地区大规模建设奠基之时,为纪念亚太和平会议,北京市政府遂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和平里”。随后,化工部、劳动部、林业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化工部化工设计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央乐团、煤矿文工团、民族出版社等文艺文化团体,相继在和平里地区落户。化工部是1956年5月由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轻工业部医药工业管理局、轻工业部橡胶工业管理局合并组建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同时入驻化工部办公大楼的,是化工部化工研究院,该院后来搬到北三环附近,九十年代整体进入中国石化。1958年9月,化工部第一设计院也搬到化工部大楼内办公,后来该设计院经历了1969年底下放山西阳泉娘子关,1973年返回后主体迁天津、余部回和平里化工部大楼。此前,化工部与煤炭部、石油部合并成立燃化部搬到六铺炕后,化工部大楼归属化工部第一设计院。1975年机构改革后煤炭部进驻化工部大楼,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剩余人员迁回原院址和平里七区16号楼,后来组建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搬到北五环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8年4月煤炭部摘牌之前部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机关干部在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时期部分机关干部在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5年2月1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燃料化学工业部分为煤炭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再次设立的煤炭部进驻和平里北街21号的化工部大楼,此后该处就成为了煤炭部大楼。再次设立的煤炭部第一任部长为徐今强(1975年1月一1976年7月),徐今强部长是煤炭部历任部长中任期最短且在任上英年早逝的部长,任内排除干扰成功召开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树立了“十面红旗”,把“特别能战斗”精神作为全国煤矿职工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口号在全国叫响,徐今强部长也被誉为“特别能战斗”的煤炭部长。中国煤炭史志专家,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政法司司长吴晓煜先生曾撰文做过详细介绍。此后,至煤炭部第二次被撤销前,肖寒(1977年2月一1979年12月)、高扬文(1979年12月一1985年4月)、于洪恩(1985年4月一1988年4月)先后任部长。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煤炭部、石油部、核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组建能源部,并成立正部级的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于洪恩(1988年4月一1990年1月)、胡富国(1990年1月一1992年7月)和王森浩(1992年8月—1993年3月)先后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总经理。这一期间,大力发展煤炭生产、缓解了煤炭供求紧张局面,集中实施行业调整、开展企业整顿,狠抓了安全、效率、现代化矿井建设,实行煤矿工人班中餐、“农转非”,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为煤炭工业全面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98年4月煤炭部摘牌之前部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机关干部在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平里:2000年的国家煤炭工业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能源部和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第三次成立煤炭部,王森浩为最后一任煤炭部长(1993年3月一1998年3月)。期间,1996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表决通过《煤炭法》,煤炭工业步入了法制新纪元。与此同时,煤炭行业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随着煤炭产量增加、供大于求,煤炭行业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市场变化影响,煤炭全行业陷入困境,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直至进入本世纪后煤炭供求才基本平衡、煤炭经济出现转机。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煤炭部第三次被撤销,改组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机构改革和国家经贸委机关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决定撤销包括国家煤炭工业局在内的9个委管国家局,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至此,和平里北街21号完成了作为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办公地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8年机构改革前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平里北街21号:现为国家矿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全监察局驻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广安门南街70号挂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9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批准实行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全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煤炭工业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0年12月,在撤销国家煤炭工业局的同时,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3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原国家经贸委管理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全国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2005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并专设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8年3月国务机构改革中,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等部门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应急管理部管理。同年4月,应急管理部在广安门南街70号挂牌成立,和平里北街21号的原煤炭部大楼成为其办公区之一。尽管煤炭部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后来依托国家煤炭工业局成立的国家煤矿安监局(更名后的国家矿山安监局于2020年12月挂牌),随后组建的国家安全监管局及升格后的安全监管总局,以及2018年组建的应急部,守住了原煤炭部的这块阵地,延续了煤炭的血脉,并成为老煤炭人、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人员共同的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煤炭部离开东长安街之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现代化煤矿新貌(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后,煤炭部虽然历经了三设三撤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而作出的机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调整。令人欣慰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代代煤炭人的不懈努力,煤炭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5年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产煤大国,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7.8亿吨,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主体,智能化产能占比超过50%,大型企业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99.32%,煤矿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持续优化,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059、连续六年控制在0.1以下。煤炭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起步、腾飞到跨越的巨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