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之普洱记 11—人神共居

走•在云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摩爷圣地在龙潭山上,是佤族供奉众神之地。在之前了解西盟景点时,还以为龙摩爷就是龙王爷,供奉它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龙摩爷圣地下面就是龙潭湖,这么近的距离,不但方便祭拜,而且效验也来得快。实地看过,才知道自己望文生义,龙摩爷和龙王爷根本不是一回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到半坡,渐闻水声潺潺。只见一道清澈的溪流,自山上流淌下来。跨过溪流,左上方就到了龙摩爷圣地。在佤族传说中,被视为吉祥圣物的牛头,是供奉众多神灵最好的礼物。所以,这个山间小小的溪谷,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牛头骨。较为平坦之处,搭建起祭台,台面铺着翠绿的芭蕉叶,牛头在上面整齐恭敬地摆放。不便直接摆放之处,就在地里插上削磨平整的木头,将牛头固定在枝杈上面。就连山石缝隙之下,也塞满了牛头,年深日久,有些已经腐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向上望去,沿山坡的溪流两侧,牛头林立着,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这种密密麻麻的堆积,带来视觉上的强烈震撼。溪水下行,哗然有声,夹岸古木森森,遮蔽天日。加之云雾未开,山影暗淡,充满幽深神秘的气氛。儿子似乎被周遭气氛感染,忙不迭地拍照,后来把自己的照片给我看,说这一张拍得足够神秘,一看果然。老周则对牛头产生质疑,以为是仿造,后来在去往孟连县途中,在乡村看到活的水牛,才确信龙摩爷放置的,全部是真家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路以近乎30度坡度,在林间向上展开,略显陡峭。细雨初停,不时有水滴从浓密高大的树冠间落下,偶尔掉入脖颈,忽地一凉。空气纯净湿润,不到1100米的海拔高度,比起近1900米的昆明,含氧量高出不少。即便爬坡快走,也不觉得气喘。老周和儿子欢快地走,如同周末户外徒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潭公园里高大而古老的树木很多,有黄连、栲树这些动辄百年的“寿星佬”,主干粗大而嶙峋,自有不怒自威的气概。榕树根须发达,树干扭结,树冠繁茂,每一株都是妥妥的“圈地者”。有一种八宝树,也属于直冲云霄那一类,树干却异常平整光滑;还有一种叫作板根,向上部分高大威猛,但树根四下扩散,每个分支则如刀片,活像地下溶洞中那些片状钟乳石。我们环龙潭走着,一边去观赏和分辨这些奇特的树种,惊奇着,赞叹着,仰望着,如同刘姥姥初进了大观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潭湖,被高耸山峦和繁茂树木包围庇护、抵住狂风、奉献水源,在亚热带暖湿气候中,遗世独立,悠然自得。水面浩大而不自夸,清波荡漾而不自傲,悦人心性而不自矜。看鸟儿翩然掠过,任鱼虾麇集追逐,听往来人声鼎沸。六公里的环湖步行,几乎没有太大的高低起伏,行走之际,完全不必担心体力。更因为有了姿态万千的树、音韵和谐的声、清澈平展的水,一路走下来,惬意而值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年走了国内一些江河湖海。在云南走过九大湖,走过几个城市的内湖。但在勐梭龙潭这里,确实最大的感受就是超乎意料之外的轻松愉快。老周和儿子也作同样想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心态、气候、海拔、同伴这些因素,在同一时间均达到了最好状态;儿子那里则是因为封闭学校半月重回父母身边、假期又不急于赶作业;而老周总是语出惊人,她认为是参拜了圣地,喝了山上的圣水,通灵之后自然一切顺遂的缘故。</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盟人把最好的山谷溪流用来祭拜众神,安排得明白妥贴,同时也没忘了优待一下自己,他们把最好的湖水留在旁边,作为表达完对神灵无比虔诚之后,再怡养一下身心的场所。树木花草,任其自然生长,飞鸟走兽,随便它们繁殖,他们只是在山林中开辟了必要的石板小路,在湖边沼泽和不便行走之处架设了栈道,简单明了。本来湖光山色已相得益彰,铺张奢华反倒会画蛇添足。</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午餐选择了龙潭公园附近一家菜馆,吃罢才发现是家川菜馆。之后,再到旁边一处展馆,看了西盟建县60周年成就展,再一次认真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沧桑巨变。末了,买了当地的茶叶、红糖等特产,为经济国内大循环贡献力量。时间已过下午两点,我们向郊外驶去,前往木依吉神谷。十分钟后,到达5公里外的目的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处景色秀美、林密谷深的所在,被视为佤族信奉的最高神祇——木依吉的住所。传说木依吉无所不能,为众神之首,所以被单独安排在这里。进了山谷,沿溪上行,坡道明显超过龙潭,海拔也高了些,加之已经在龙潭徒步近三个小时,三人都有些累。相互拉扯搀扶着,边走边看,半小时后,到达了景点最高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绝壁上有朱砂涂抹的壁画,是山谷中三处岩画之一,描绘的内容,是有关于佤族先民从洞穴中走出的司岗里故事、江三木罗的传说、木鼓文化的起源等等,可以说是佤族人有趣的历史。岩画线条简单,人物造型朴拙,内容清晰明了。让我更加期待有一天去到临沧的沧源县,看看著名的沧源岩画又是怎样描摩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榕树是佤族人心中的神树。在木依吉神谷,有两株巨大的榕树被认为是神的化身。一株紧挨山崖、具有多根的大树,是木依吉大神和他的儿子们。而另一株虬结敦实、如同脚掌入地的树,则被视为独来独往、有些社恐的独脚大神。走过这两处意象,下山很快,十几分钟便重回到谷口。在去往孟连的路上,我们交换了对上午旅行的感受,都觉得西盟是个有些神秘独特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归来后的几天里,一直思考这个极边小城的魅力在哪。忽然脑子里闪过“人神共居”这个词,觉得用它来概括西盟,再恰当不过。这个小城山青水秀、民风纯朴,保留着崇拜神灵的传统。然而崇神并非迷信,可以是信仰、追求,也可以是倾诉、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好祈愿与好山好水融合在一起,神灵已经不只居住在天上、在山林,更住进人们的心里;人也不再单纯迷信神灵、依赖神灵,而是有了更多期盼和自主的努力。这样,神和人都没有压力,也就都很默契地快活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