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亲节再忆母亲<br>不管母亲节这个节日是舶来还是国产,每逢此时,我都必须写下文字,缅怀母亲。这是因为母亲对我有无限的爱,我对母亲有深深的思念。<br>还是我在公社中学教书的那一年,记得是在春天的一个周末,学校照常放假,我照常回到几里地外的家。刚见我面,我娘就说,村里好多人都在传说,今年有几个属相犯星星,必须吃整整一百个饺子才能破除灾难。那几个属相包括你的,娘给你包饺子,你得听话,吃下一百个饺子啊。<br>后来,我才一知半解的知道,根据生肖文化中的太岁理论,同一年犯太岁的属相通常包括以下情况,以相值、相冲、相刑、相害、相破为判定标准,有所区别。但老百姓不明就里,只用一个“犯星星”概括了。<br>我看着老人认真的表情,想笑不能笑,也就认真地点点头,说:好吧,一定。<br>此处说一句并非题外话的话,农村人、尤其是穷人的信仰是贫乏的,甚至是极其缺乏。他们朴素地认为,缺吃少穿,命悬一线,已经是对人最狠、最残酷的惩罚了,还要我信什么?!偶尔信了什么,一定是与荣辱、生死攸关。民间意识与庙堂文化有所不同。<br>我平时就喜欢吃饺子,有道是好吃不过饺子嘛!虽然那会儿包饺子的面,不再是掺榆皮面和老牛舌籽儿面了,但吃白面饺子还不能那么任性,我娘肯定给我包白面饺子,好吃。<br>娘和我商量定了,就开始忙起来了。先和了面,在盆里放好,盖上湿布饧着。又去收拾白菜,剥去菜帮儿留下熬菜,只用白菜芯做馅,洗净,剁碎,用布包起来挤出多余的水分。再去焙花椒,然后擀成花椒面儿备用。还从橱子里拿出两个鸡蛋,炒熟,搅碎。最后才把这些材料拌在一起,撒上适量的盐,浇点酱色,当然少不了馅中灵魂——香油。<br>我从小吃娘包的饺子,先看、后帮,从中学到了一点儿技巧。比如说包饺子前判断馅的咸淡,我娘是用嗅觉而不是凭口感,那叫听听咸啊淡啊,要不要再加点儿盐。听,是个古汉语词,不是只用来指耳朵的功能。以“听”代“闻”“嗅”的使用,在河北、山东有广大的地域。现在,我们家包饺子,或者去朋友家包饺子,我经常被拉过去“听馅”,评议咸淡。这是我的继承。<br>我帮娘擀饺子皮,娘包饺子,一边包一边极其认真地数数。当数到一百个时,就戛然而止,不再包了。我傻傻地问,有面有馅接着包呗?娘说,先给你煮了、吃了,再包我吃的饺子。虽然我试图劝娘再包,好与娘一起吃,但老人无论如何不肯。<br>抱柴禾,刷锅,添水,点火,我站在娘的身后看着娘一步步操作。然后是水响水沸,下饺子、煮饺子、捞饺子。我注意到,娘在下饺子和捞饺子时,又念念叨叨数过饺子,以确认那是一百个没错。在老人心目中,错了就会影响效果,可能给儿子带来灾难。<br>饺子上桌,我不敢劝娘一起吃,老人内心的虔诚怎能轻忽。我给娘盛半碗饺子汤,以示感谢娘的一番劳累。我吃着,百味杂陈;娘看着,聚精会神。那个场景,那时候的心情,我无法以任何方式表达。直到几十年后的现在,仍然历历在目,心潮激荡。<br>一百个饺子体量很大,所以娘在做面剂时就下了功夫,做小,再小。但特别小的面皮包起饺子来就费劲了,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巧手,根本就包不好。而我吃的整整一百个饺子,不破不漏,个个完好无损,真难为做娘的苦心啊!<br>娘亲眼看到一百个饺子吃到我嘴里,咽到我肚里,脸上是放松的表情,嘴角、眼角都是纹路向上的微笑。那颗从听到乡亲们传说就悬起来的慈母心,此时此刻终于放下了。<br>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实例才是最真实的写照。而做子女的我们,又该怎样孝敬父母呢?我有无数惭愧。<br>2025.7.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