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 追寻红色足迹

蘭亭書法藝術創作中心

<p class="ql-block"> 丙安 长征桥</p> <p class="ql-block"> 元厚 红军渡遗址</p> <p class="ql-block"><b>文字:马成义</b></p><p class="ql-block"><b>摄影:沈继刚</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9日,“重走长征路红色书画万里行”团队满怀崇敬与期待,从赤水市来到了丙安古镇桥头。刚下过细雨,古镇在雨雾的笼罩下,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更添了几分古朴与神秘,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丙安古镇,这座位于赤水河畔的古老小镇,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在这里拉开了序幕。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在此安营扎寨,彼时的古镇,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忙碌身影,他们筹备物资、勘察地形,为顺利一渡赤水做着精心准备。在这片土地上,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局势万分危急,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突破了敌人的重重防线,迈出了四渡赤水的关键一步,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站在红军长征桥畔,心潮澎湃。激昂的歌声响起,《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旋律在古镇上空久久回荡。那充满力量的歌声,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红军战士们的呐喊交织在一起。周围来此游玩的游客,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所感染,纷纷举起团队的旗帜,加入到歌唱的队伍中,一同高唱“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歌声中,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赤水河畔奋勇前行的画面,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枪林弹雨,为了革命的胜利,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告别丙安古镇,团队来到了元厚红军渡口。这里是红军一渡赤水的渡江地点,朱德元帅也曾从此渡江。渡口旁,一座七十年代修建的纪念碑静静矗立,上面刻着毛泽东同志题写的“红军渡”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三个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红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  元厚,这片洒满红军鲜血、掩埋着红军烈士忠骨的红色土地,保存着许多珍贵的长征纪念遗址、遗迹和遗物。每一处遗址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红军建立苏维埃、开仓放盐,为百姓带来了希望;聂永珍救护红军伤员,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桑海清为红军带路,在黑暗中为红军指引方向。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深深打动着每一位队员的心。</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整齐地排列在“红军渡”纪念碑前,庄严肃穆。大家默默地回顾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随后,整队高唱《长征组歌》,歌声中饱含着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时,每个人的眼神都坚定而有神,仿佛在向革命先烈们宣誓,他们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  此次重走长征路,参观丙安、元厚渡,对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丙安古镇和元厚红军渡口,它们不仅仅是两个地名,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与艰辛,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1日于合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