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名“兴教寺”“龙兴寺”,直到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9年),才改为现名——开元寺🍀</p><p class="ql-block">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看见善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文明刺桐城🍀有礼泉州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内重要建筑之一的甘露戒坛,是据传因僧人行昭在此地挖了一口甘露井,并在井上设立戒坛,后被朝廷赐名为甘露戒坛🍀</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是黄守恭的桑园,初名“莲花寺”。长寿元年(公元686年),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又更名“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据《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记载,开元寺发生火灾,佛殿、经楼和钟楼等大部分建筑均被烧毁,唐大中十二年至天复四年(公元858-904年),泉州刺史王审邦奉朝廷命令重修开元寺,泉州当地官员出资捐助开元寺的重建,这也是重建后的开元寺带有官式建筑特点的原因之一。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文偁禅师在开元寺内修建木塔,命名为“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由于当时禅宗盛行,泉州太守下令将开元寺内的粥院改为禅院🍀</p> <p class="ql-block">宋元中国,海丝泉州🍀</p> <p class="ql-block">僧人敦炤认为戒坛不合规制,通过考证《南山戒坛图经》后改名为五级坛。到了南宋时期东西双塔遭受火灾,僧人守淳将东西双塔在原址上由木塔改为砖塔,后来又经过人本红、法权、天竺等将砖塔改为石塔🍀</p> <p class="ql-block">朱熹题字——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弘一法师手书书法)🍀</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西双塔🍀</p> <p class="ql-block">宋代二塔🍀</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猴行者</p> <p class="ql-block">把心放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