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河洛文化园:邂逅古风古韵 畅享文化盛宴

明德

<p class="ql-block">走到长白山河洛文化园前,只见古朴的门柱像一道时光之门,连接着现代与远古,引领人们走进神秘的上古世界,去品味史前文化。</p> <p class="ql-block">正如该园主入口标志石柱上所刻:“中华文化,根在河洛;昆仑祖山,龙脉长白。”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源头,长白山是关东圣山,河洛文化如母体,长白山文化如赤子,二者血脉相连。长白山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主流文化。由此,长白山管委会决定建造“中国长白山河洛文化园”。该园一期占地5.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园中有“三宝”:一为长白山二道白河地区特有的珍贵树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长白松。表皮金黄而独特,树形亭亭玉立,俗称美人松,是长白山的迎客松。二为极为罕见和珍贵的百根火山粗面石柱,石柱按河图洛书规律列阵,直指玉宇。石柱直径2.5米,高度8-12米,重量110-150吨,是距今7000多年前岩浆冷却收缩而成,柱体雄伟粗壮,磅礴大气,见证着长白山沧海桑田。凝望巨石阵,充满着对长白山历史与未来的思考与期待。三为博大精深的河图洛书。园内河图洛书用百根石柱布局,诠释着古老的中华文化之渊源。</p> <p class="ql-block">园里还供有四圣:伏羲、大禹、文王、孔子的铜铸雕像。伏羲开天地,画八卦,是大智慧的象征;大禹治水,划定九州,是大才干的体认;文王创周礼,撰《周易》,是大礼治的体现;孔子编《六经》创儒学,写《易经》倡仁德,是大文化的始创。</p> <p class="ql-block">伏羲像前,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期的智者,在广袤的大地上仰望星空,思索着宇宙的奥秘。他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八卦的图案,开启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大禹的雕像则充满了坚毅与果敢,他率领民众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份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孔子的雕像温文尔雅,他倡导的仁德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的心灵之路。</p> <p class="ql-block">传说远古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依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大禹依“洛书”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河图洛书体现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的源头,太极、八卦、周易、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通过图解和数学数理的象数形式,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水平以及宇宙观念。揭示的是宇宙、时空、天地人、万物的运转规律,它们是上古时期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成果,是数千年中华先民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美人倾慕,青丝撒落,曾经的顾影自怜,而今的惺惺相惜。河洛大鼎静静地矗立在一旁,成为他们情定长白的美好见证。这尊大鼎庄重而威严,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周礼”、"商器""、"楚辞"、“秦律”、"汉赋"、“晋字”、“元曲”、"明典"等,各朝各代特色,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乾坤二字最早出自《易·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p><p class="ql-block">乾是八卦的第一卦,代表天,为阳;坤是八卦的第二卦,代表地,为阴。</p><p class="ql-block">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河洛文化如母体,长白山文化如赤子,二者血脉相连。长白山河洛文化园的建造,正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长白山继承和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长白山河洛文化园,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兼顾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实现整体与区域、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这里不仅是一处国际化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