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灰砖黛瓦溢书香 ~ 浅塘碧水映唇楼</b></p> <p class="ql-block"> 一一闲游安徽宏村纪略一一</p> <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其实对徽派建筑心仪已久了。不过,我一直以为徽派建筑仅仅是在安徽徽州。这次陪三弟、三弟媳及三弟的孙子去黄山旅游,因为他略略了解一些安徽宏村的情况,所以,我们临时起意,决定去宏村看看。</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我们起得很早,急冲冲从黄山赶往宏村。那天,太阳很大,幸好正处晚春,天气仅仅是比较炎热而也。我们买好门票,信步走进了这个被岁月雕琢了近千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载着八百年沧桑、水圳蜿蜒穿村而过,以其独特的牛形布局和徽派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方才知道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地区的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砖、木、石为主要原料,以木构架为核心结构,融合雕刻艺术与自然山水,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江南建筑。这里的</span>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其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宏村的水系独具江南韵味,蜿蜒曲折之中与古村落相映成趣。南湖、月沼、水圳,形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宏村汪氏不仅是该村的旺族,而且起源很早,更是宏村南湖、月沼、水圳的主要规划者和建设者。其先祖为唐朝越国公汪华(隋末唐初人物),因保境安民被尊为“汪王”,其后裔多次迁徙后于南宋定居宏村。明清时期,汪氏家族通过徽商贸易(茶叶、木材等)积累财富,商业网络遍及全国,同时重视教育,培养出多名科举入仕子弟。杰出人物汪思齐,明代水利专家,是他主持规划宏村月沼水系,形成了上下通水、左右通水、巷巷通水的格局,润泽该村至今已达800余年,其妻胡重娘(西递嫁入)参与设计,被誉为“巾帼丈夫”。走在南湖边,但见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古建筑,宛如天上人间,引来很多游客拍照留念。湖边的垂柳轻拂水面,偶尔掠过几只水鸟,激起一圈圈涟漪,不仅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那“铁屋子”外的一线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再次,我们穿过南湖正中的那座石拱桥,然后进入大名鼎鼎的“南湖书院”。</span>据临时导游介绍,“南湖书院”始建于明末,最初由六所私塾组成,称为“依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这六所私塾合并为“以文家塾”,后来才更名为“南湖书院”。它是宏村汪氏家族为了培养子弟和传承文化而集资兴建的。书院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徽商“富不过三代”的逆袭典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当然,我们还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敬德堂”和“承志堂”,观看了徽剧和黄梅戏。在“敬德堂”内,我们看到门楼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每一刀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意。那些雕刻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主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樟兰竹菊四喜图,象征坚韧与高洁;东鹿西马图,则寄托着对子孙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承志堂”,这座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建筑,我们看到了精湛的木雕、石雕、砖雕,并无不为其精妙绝伦而赞叹。徽剧和黄梅戏表演不仅音律优美,而且唱腔婉转高吭,引来不少游客鼓掌喝彩。</span></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要哆嗦几句,说说村口的两棵百年古树。一棵是位于北侧的那棵红风杨,<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直插云霄,高约20米,大约需要六七个人才能合抱,是它一直</span>默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另一棵是位于南侧的白果树,它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宁折不弯。这两棵树不仅是牛形村的“牛角”,更是村子的风水树,承载着村民对吉祥与兴旺的期许。两棵大树的树皮上布满的皱纹,仿佛岁月刻下的沧桑印记,见证着宏村的兴衰与变迁。 </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宏村的每个角落,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时光交错的奇妙感。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游客和谐共处,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与现在的对话。那些门楼上的雕刻,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文化的传承。漫步在青石板上,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望一眼村头古树,能听见岁月的低语。漫步在古村落中,我不禁思考: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宏村人一样,守护好自己的文化根脉?因为,那些精美的雕刻,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文化的象征。它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家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昏的宏村,被一层薄雾轻轻笼罩,宛如一位披着轻纱的女子,羞涩而神秘,始终让人留连往返,乐不思蜀。这次</span>宏村之行,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在宏村的民宿点了四菜一汤,我和三弟把酒言欢,一直沉浸在宏村的美景之中,渐渐进入梦乡,睡得很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另:附拙诗一首,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