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走淮扬

兔儿娘31

<p class="ql-block">一部《北上》电视剧,又勾起我对大运河的向往。春暖花开,淮扬大运河走起🚙。</p> <p class="ql-block">淮扬运河,又称里运河,是中国江苏省淮安和扬州之间的一段古运河。在历史长河中,淮扬运河还被称为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等。‌淮扬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全长约170公里。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2025年4月10 扬州 高邮</b></p> <p class="ql-block">淮扬运河之旅,自然要从扬州启程。</p><p class="ql-block">扬州江都古称龙川,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得名。江都区境内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春秋时期隶属吴国,淮扬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由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而开凿,最初被称为邗沟。</p> <p class="ql-block">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和美女,那是谣传!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当然是为了江山社稷!功在千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便是江都水力工程枢纽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于1961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发电以及为江苏沿海冲淤保港、改良盐碱地提供淡水资源等综合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江都水力枢纽工程也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起点。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11月15日,东线工程正式通水。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引长江水北上,为保障亿万群众饮水安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空中俯瞰江都水力枢纽工程,尤如一艘巨型的大船,行驶在运河之上。整个区内四面环水,气势磅礴。站闸相连,绿荫覆盖,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在河岸,垂柳与桃树间植成行。阳春三月,步入其间,真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离开江都一路向北,又见邵泊船闸😊。邵伯湖与高邮湖之间有多处这样的调节运河航道的防涝泄洪闸。</p> <p class="ql-block">驶上S237,一条与京杭大运河并行的公路,路旁高大的杨树舒展开枝头的嫩叶,一片翠绿。</p> <p class="ql-block">运河岸边的泡桐树,摇曳着一树紫色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公路上车来车往,运河上舟楫穿梭。水路、公路都很忙。</p> <p class="ql-block">来到高邮这样走起:孟城驿👉南门大街👉净土寺塔👉高邮湖👉镇国寺</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灭楚,属秦,在楚地筑高台,置邮亭,名秦邮。高邮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驿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从春秋述可知当时通信之方式有三种:一是"传",为车递;二是"邮",为步递;三是"驿",为马递,综称"传遽"。后因车递费用太大,渐不使用,只剩步递及马递,故改称为"邮驿"站。</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邮驿制度,是我们祖国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盂城驿,被称为邮驿“活化石”‌。作为明代仅存的两座古驿站之一(另一为河北鸡鸣山驿),其建筑布局和功能完整展现了古代邮驿制度。</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作为水马驿站,鼎盛时拥有驿马130匹、驿船18条、驿夫200余人,兼具公文传递、官员接待、物资转运功能,昼夜可传递公文300份。</p> <p class="ql-block">皇华厅是驿站的办公中心</p> <p class="ql-block">驻节堂是担负接待任务的场所,是整个孟城驿保存原状最好的一进房子,明代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厅、梁、瓦、柱都完全保持了当年的风格,是孟城驿的精华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克·波罗曾到此一游,从他的叙述中可感受到当年高邮市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蒲松龄也曾在此为官,闲暇时是否在撰写他的鬼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为马建的神庙。可见邮驿对传递信使马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登上报时传讯的鼓楼,可以瞭望大运河,俯瞰整个驿站全貌。</p> <p class="ql-block">空中飞来一群白鸽🕊,像是在提醒我们,它们也是传递邮件的信使。</p> <p class="ql-block">2014年随京杭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盂城驿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是大运河邮驿文化的标志性遗存,与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共同构成高邮独有的两处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古代驿站传递中,驿印封泥,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高邮亭、迎华驿、高邮驿、秦邮驿、盂城驿、秦邮公馆,不同时期的驿站名称、生动演绎高邮邮驿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春秋,汉朝,唐,宋,元,明,清,在各时期邮驿都在承载着她的历史使命。经历两千多年的邮驿通信最终被近代邮政所取代,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高邮的咸鸭蛋闻名全国</p> <p class="ql-block">除了咸鸭蛋,高邮还有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如蒲包肉、界首茶干、秦邮董糖等。今日品尝到了与淮扬名菜平桥豆腐比肩的汪豆腐。</p> <p class="ql-block">离盂城驿不远处有个净土寺塔,又称东门宝塔,是一座屹立千年的明代古塔。八角形的塔身,七级楼阁式的建筑,雄伟而秀美。</p> <p class="ql-block">在全国现存佛塔中,砖砌仿楼阁式七级八面塔,净土寺塔在类似砖塔中算保存较好的一座。同名的塔全国有二座,另一座在浙江台州。</p> <p class="ql-block">塔身中段有一处很显眼的修复之地,这是1945年抗战时期,新四军解放高邮与日作战时,塔身东南角遭炮火袭击毁坏一角。净土寺塔见证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最后一战高邮战役。</p> <p class="ql-block">这座千年古塔以雄伟之姿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以挺拔之态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来高邮,一定要到西堤走一走,去见见那湖,去见识见识那独特的落日浪漫。</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沉之际,整个湖面都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黄色调,天水一色,显得格外和谐安宁。</p> <p class="ql-block">起风了,属于高邮湖独有的鸭蛋黄落日慢慢隐入云层中。</p> <p class="ql-block">戒不掉的景点门票收藏爱好又增加一个新项目:盖章子🤭🤭🤭。</p> <p class="ql-block"><b>2025年4月11日 高邮 淮安</b></p> <p class="ql-block">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原为古邗沟高邮段,1956年大运河拓宽后,故道部分填平,但河道形制仍清晰可见。该故道是反映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展现了从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形成“二河三堤”(古运河与在用运河并行)的独特景观。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全长43.6公里,纵贯高邮南北。</p> <p class="ql-block">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风景如画!西边高邮湖,东边大运河,历史与自然交织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四月是追花的季节,走进高邮湖滩涂上的“湖上花海”,去看看那湖上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人随春好,花烂漫;春与人宜,自安然!</p> <p class="ql-block">高邮湖作为调剂长江、淮河流域洪涝及大运河水位的重要湖泊,经过多次整治规划最终形成了如今“七闸七坝一围堰”的高邮湖控制线。这一条控制线,即是一条生命线,也是一条风景线,是高邮人的智慧,是水利人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地处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有“运河佛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由周恩来总理审批方案时,特意指示“让道保塔”,于是镇国寺古塔孤悬于河岛上,成为千里运河上的独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僖宗时期的镇国禅寺,规模甚伟,气势恢弘,香火鼎旺,一时蔚为江淮盛景,位列“秦邮八大寺”之首。</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寺早己不复存在,如今的镇国寺虽是2001年故地重建的,却仍是佛教徒修行和举行法会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唯存遗址的镇国寺塔,始建于唐僖宗时期,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镇国寺塔亦称西塔,与净土寺东塔遥相呼应,也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两座宝塔保大运河风调雨顺,平安顺畅。</p> <p class="ql-block">高邮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和盂城驿为核心,辅以镇国寺塔、高邮湖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共同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离开高邮继续沿S237向北前行,运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淮安市入住淮安区河下古镇旁的酒店,放下行李就去寻味地道的淮扬菜🤭。</p> <p class="ql-block">正宗淮扬菜整起!蒲菜肉丸菜鲜肉实,平桥豆腐鲜香滑嫩,大煮干丝内容贼多,锅贴小杂鱼饼脆鱼鲜,蟹黄汤包文楼一绝👍。每道菜都量大份足!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饭后消食溜达到河下古镇看夜景。</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形成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镇灯火通明,满街游走着游人,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文创产品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戏楼演绎着当代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露天电影唤起儿时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灯光映照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街面叫买着各种特色小吃和非遗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文楼,占据着古镇石板街花巷的半壁江山。</p> <p class="ql-block">文楼建筑遵循传统明清风格,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门楼、窗格等装饰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楼集历史、建筑艺术与美食文化于一体,是体验淮扬菜精髓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早在嘉庆年间,其招牌蟹黄汤包便因味道鲜美“味盖三城(老城、新城、联城)”,甚至被带入京城获嘉庆皇帝赞赏,成为淮扬菜的代表性名店。</p> <p class="ql-block">蟹黄汤包‌是以蟹黄、母鸡高汤、鸡丁、虾米等20余种原料制成馅料,皮薄如冰晶,汤汁鲜香。食用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扫光,满口香”。</p> <p class="ql-block">“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 是文楼的著名历史绝对对联,据传曾难倒乾隆皇帝与纪晓岚,至今未出现公认的完美下联。</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镇有烟火气,它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b>2025年4月12 淮安</b></p> <p class="ql-block">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风,刮乱了淮安的春景,也刮乱了我们的行程。为避开这飞舞的柳絮和尘土,今天室内活动为主。</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站:吴承恩故居(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b></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明代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曾任官职,因科举不顺辞官,晚年贫困。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p> <p class="ql-block">在吴承恩故居,可以看到他当年生活和创作的场景,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灵感。</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更多的是被这支猴子占领了!</p> <p class="ql-block">除了《西游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span>都出自淮安。施耐庵(1296–1370年)在元末明初迁居淮安,并在此完成《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罗贯中作为施耐庵的学生,长期在淮安活动。史料显示,《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施耐庵的指导密切相关,师徒二人常共同校订文稿。</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镇有座魁星阁,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镇就是被魁星眷顾的地方!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称。</p> <p class="ql-block">河下历代皆有名人出现,文豪辈出亦不减武将风范。女有巾帼英雄梁红玉,男有爱国将领关天培;文武双全的抗倭状元沈坤,还有伟人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银发经济在河下古镇的具像化🤭</p> <p class="ql-block">昨天走花巷,今天走茶巷。</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 周恩来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总面积40万平方米,于1988年3月开始兴建,1992年对外展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展示周恩来一生的综合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由立志求学、革命历程、建设伟业、晚年岁月、风范永存共五个部分组成,用图片、油画、雕塑及声光电等多种展陈形式,再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看展过程中耳畔不时传来“总理好帅啊”的赞叹声。总理就是帅呀🤗!</p> <p class="ql-block"><b>第三站 淮安府署</b></p><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完整府级官署之一(另一为河南南阳府衙),被誉为“铁打的淮城”。</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淮安府署管辖范围涵盖今苏北大部分地区,明代辖九县两州(如海州、邳州等),清代辖六县(俗称“淮六属”),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署。</p> <p class="ql-block">府署正堂面积超500平方米,高10米,为全国衙署之最‌。升堂~~,电视里经常出现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都不缺廉政文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原来知府生活区就在办公区后面。知府上房中,中堂案条上方悬挂个小阁楼,这原来是知府收藏府衙官印的地方。不算隐秘,但不好偷拿。</p> <p class="ql-block">知府生活环境挺好,几进几出的院落,楼上楼下生活舒适。</p> <p class="ql-block">还有戏台</p> <p class="ql-block">还有花园</p> <p class="ql-block">军捕厅署展示牢狱中的各种酷刑刑具触目惊心!怪不得《窦娥冤》原型案及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查赈案(《天下粮仓》取材于此)都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第四站 总督漕运部院遗址 中国漕运博物馆 镇淮楼</b></p> <p class="ql-block">‌总督漕运部院是漕运的核心机构‌,明清时期作为管理全国漕运的最高机关,负责南粮北调、北盐南运等事务,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命脉。清末随着运河失修漕运停办,其建筑也灰飞烟灭了!</p> <p class="ql-block">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是淮安京杭大运河申遗中的重要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漕运遗址公园的仿古建筑,就是中国漕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淮安的漕运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漕运兴盛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沿着春秋到明清的漕运脉络,看大运河千年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与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一路之隔的镇淮楼,又称“鼓楼”。镇淮楼本名谯(读qiáo)楼,意为城门上的瞭望楼。登上镇淮楼可瞭望淮河,镇淮楼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镇压淮河水患而建。</p> <p class="ql-block">镇淮楼从南北朝时起,经历晋、隋、唐、宋、元、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镇淮楼巍峨高大,古色古香,是淮安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一自然分界线,淮安市横跨南北,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是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四大水系的纽带。自古淮安就号称为“运河之都”。</p><p class="ql-block">来看看明清时期淮安的五大中心地位‌!</p><p class="ql-block">漕运指挥中心‌:漕运总督府长期驻节淮安,统管全国漕粮运输;</p><p class="ql-block">河道治理中心‌: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驻清江浦,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淮安河务为重点;</p><p class="ql-block">漕船制造中心‌:清江浦造船厂年造漕船逾500艘,技术领先全国;</p><p class="ql-block">漕粮转输中心‌:年北运漕粮超300万担,带动周边商业繁荣;</p><p class="ql-block">淮北盐集散中心‌:两淮盐区产量全国第一,淮安为淮北盐运核心。</p><p class="ql-block">淮安的“运河之都”地位是地理优势、历史积淀、政治经济职能及文化贡献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力至今仍通过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得以延续。</p> <p class="ql-block"><b>2025年4月13日 淮安</b></p> <p class="ql-block">昨日遇大风,今又遇淮安马拉松!我们这运道😤。本想去看《北上》中的花街,封路了也看不成了。又改行程去郊外寻找那大运河非遗遗迹。</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淮阴闸,必须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位于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的淮阴闸是淮水北调分淮入沂的枢纽工程之一,1958年兴建,1959年10月建成。淮阴闸共30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345.4米,底板高程6.0米,闸顶高程17.0米,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是当年治理淮河的重要工程。</p> <p class="ql-block">河口左侧不远处,是杨庄船闸,它与淮阴船闸相互呼应,共同构成苏北运河和盐河的水上运输通道。</p> <p class="ql-block">淮阴闸口不远处便是淮阴水利枢纽,地处中运河和里运河衔接处,废黄河、盐河和淮沭河亦交汇于此,是分泄淮河干流洪水和沟通京杭运河与淮北诸河航运的关键工程、淮河下游具有综合效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是淮扬运河的起点,也是中运河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淮河地处地球北纬35度上下,本是最富饶的地带,但由于黄河夺淮,不但带来泥沙,还与淮河竞相泛滥,使这一带成为洪水泛滥重灾区!淮安地区从古至今都是治黄、治淮的主战场。因为只有两淮熟,才能天下足。</p> <p class="ql-block">绕过田野来到淮<span style="font-size:18px;">阴区凌桥乡双闸村,便到了</span>运河非遗遗址:双金闸</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双金闸,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双金闸位于古运河之一的盐河之上,过去双金闸在沂水大时,分泄中运河来水,平时可向盐河补给水源。现在还能使用。</p> <p class="ql-block">盐河与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相连</p> <p class="ql-block">这段运河己是京杭大运河的中运河了。中运河的起点位于‌山东台儿庄区和江苏邳州市交界处‌。而终点则是‌江苏省淮阴市杨庄(淮阴)枢纽‌。</p><p class="ql-block">中运河全长约179公里(若包含湖西航道则近300公里),在江苏流经邳州、新沂、宿迁、泗阳等地,是京杭大运河的关键段落之一。这会是我的下一段旅程么🤭。</p> <p class="ql-block">清口枢纽‌:这是大运河淮安段的重要遗产区之一,位于淮安市区西北部,是古代运河的重要节点。在其4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53处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清口枢纽,历史上是黄河、淮河、中国大运河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处,也是中国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之一。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其进行不断的维护治理,在极其复杂的水系格局下兴筑不断,保证了大运河工程的运输功能和漕运的持续畅通。</p> <p class="ql-block">遗址零散而面积广阔,只能见识几处标识点。</p> <p class="ql-block">亭中保存着乾隆御制重修惠济祠碑</p> <p class="ql-block">马拉松比赛结束后,我们又行至河下古镇的南入口,拾级登上运河大堤,御码头和闻思禅寺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河下古镇在明、清两代经济鼎盛、文化繁荣,皇帝多次下江南巡察,河下古镇是必经之地,御码头接驾亭是专门迎接皇帝离船登岸的地方。康熙、乾隆皇帝沿京杭大运河下江南时就是从这里弃舟登岸。</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里运河没有了舟楫来往,也就只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了!</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朝的闻思禅寺,是淮安府八大寺院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几兴几衰,如今仍在修建中。</p> <p class="ql-block">连接大堤底部的那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坡道,依稀可见历史留下的痕迹。沿着湖嘴大街第三次走进河下古镇。</p> <p class="ql-block">旧时运河上漕船如织,商旅往来的繁华河下镇曾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63座牌坊,55座祠庙,102处园林,富商的豪宅甲第的官宅云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在状元里的“进士第”是河下古镇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因明代胡琏、胡效才、胡应嘉祖孙三代“一门三进士”而得名,被誉为“世进士第”。走进进士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牌坊,上书“世进士第”四个大字,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精细的砖雕、木雕尽显徽派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街角长出了一束春天。自在摇曳,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偷得半日闲,坐回河下人。</p> <p class="ql-block">此次淮扬大运河之行,最想看的是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南的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这是现代水力工程的奇迹,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各自独流的水上立交工程,2000年10月由国家水利部批准兴建,2003年建成通水,其规模为亚洲最大。</p> <p class="ql-block">看我这运道!偏偏又遇到了京杭运河水上立交开始了二期扩建工程,封闭施工不让进!此次扩建不仅将洪泽湖防洪标准从百年一遇提升至三百年一遇,更延续着淮安这座"运河之都"千年治水的传奇。等到来年再一睹它更壮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中国京杭大运河拥有58个遗产点,江苏省就有22个遗产点,占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而做为“运河之都”的淮安就拥有6项遗产点,如此密集的遗产点分布,在全国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当中,当属凤毛麟角。</p> <p class="ql-block">继续去寻找大运河遗产点:洪泽湖大堤。从南水北调挡洪闸走上洪泽湖大堤,浩瀚的洪泽湖一望无际。</p> <p class="ql-block">春风一吹,头发都在开心。</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底海拔10-11米,高于东侧里下河平原4-8米,形成独特的“悬湖”景观。</p><p class="ql-block">洪泽湖大堤(高家堰)为世界最长人工堤坝,兼具防洪与“蓄清刷黄”功能。</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重筑于明清。明万历八年(1580)起,加筑迎湖面石工护墙,直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历时170多年方得完工。大堤北起马头镇石工头,南至蒋坝镇,全长70.4公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堤,行驶在蒋坝的醉美三公里。</p> <p class="ql-block">在观沧海登堤远眺,洪泽湖碧波万顷,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在落霞湾日落时分看霞光浸染湖面,宛若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东拼西凑的一天,虽然有些零乱,却也很新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