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绘千里江山图》分享会在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举行

mengzhixuan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 局部</p> <p class="ql-block">任珮韵女史书瘦金体《千里江山图》</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展出</p> <p class="ql-block">赵晓春《满江红词》,陈义望书</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 与南唐李煜父子的画院关系密切</p> <p class="ql-block">李煜词</p> <p class="ql-block">嘉宾欣赏《新绘千里江山图》</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金海燕院长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龚心瀚部长谈观《新绘千里江山图》的体会,对用4500多小时创作一幅画的毅力与勇气给予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东方出版中心书记陈义望谈到提供裱画场地的经历以及知识分子时代担当。他表示,任珮韵通过临创方式,对画作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画家为了作品坚持、笃定、翻山越岭求索的精神。“在AI时代,期待更多人找到值得坚持的事,为生命增加厚度‘’。</p> <p class="ql-block">任珮韵女史分享师承与创作体验</p> <p class="ql-block">拜陈佩秋为师,学习国画。</p> <p class="ql-block">任女史指出,《千里江山图》之主峰似安徽天柱山</p> <p class="ql-block">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天柱峰(地理坐标东经116°27′,北纬30°43′)。2008年,国家测绘局测定海拔1489.8米。天柱山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柱山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7%,唐代白居易《题天柱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p><p class="ql-block">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p><p class="ql-block">万山之名也说因汉封南岳,故又称万岁山。</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主峰</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李晓杰教授谈《千里江山图》的画意及所谓的蔡京题跋的可疑点。</p> <p class="ql-block">朵云轩张春记先生发言认为:“临摹前人画作是继承发展传统绘画的重要手段。”《千里江山图》临摹绝非易事,其艺术性之高、技术性之难,让很多画家望而却步。任珮韵临创之《新绘千里江山图》,有利于中国传统大青绿山水画技法的传承发展。中国艺术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机遇,艺术家们应在创新中加强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之衔接。</p> <p class="ql-block">“《新绘·千里江山图》见证了中国山水之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见、可亲。”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贾树枚认为,繁荣文化既要重视普及,也要重视提高,更需要重视顶尖艺术大师培养。</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先生谈临创、演绎和穿越在古籍/书画保护中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专家学者热议《新绘·千里江山图》 传统艺术现代转化引关注</p><p class="ql-block">新华财经 </p><p class="ql-block">5月10日,《新绘·千里江山图》分享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新绘·千里江山图》作者任珮韵表示,原作《千里江山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国传统画的术、法、诀。《新绘·千里江山图》以大青绿山水画法为核心,结合任珮韵自身十余年研究成果,融入当代审美元素,通过长达29米的绢本长卷尽展北宋重彩山水画法之精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将这幅鸿篇巨制转化为图书的过程中,我们真切触摸到了文化传承者的匠心温度。”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纯表示,艺术家对印刷品色彩还原的追求,正是“让文物活起来”理念在当下的真实写照。《新绘·千里江山图》长卷及画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强大生命力的最佳例证。</p> <p class="ql-block">方利民教授与多年老同学张春记先生重逢</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侯力强书记接受任珮韵女史赠《新绘千里江山图》(1 :1原大高仿,3/5),并发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现场签名</p> <p class="ql-block">《新绘·千里江山图》亮相上海书展</p><p class="ql-block">光明日报客户端</p><p class="ql-block">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p><p class="ql-block">2025-08-20 18:03</p><p class="ql-block">青绿间杂金碧,山水尽收一卷。近日,书画家任珮韵携画作《新绘・千里江山图》亮相上海书展世纪活动区。为何再绘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这幅名画还藏着哪些谜团?千年古画如何传承与创新?活动现场,任珮韵与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展开了一场对谈,从画家之谜、地域之谜等角度探秘《千里江山图》。</p><p class="ql-block">WechatIMG12071</p><p class="ql-block">任珮韵坦言,在学习绘画之前学了二十多年的音乐,“我觉得这幅画非常不简单,里面蕴含着音乐的节奏,并且色彩的饱和度与搭配相当饱满,就像一支庞大的交响乐。”任珮韵花了约4500个小时,临创完成自己的《千里江山图》,长达29米。在陈燮君看来,《新绘・千里江山图》既有对原作的临摹,也有自己的创新,最后一米完完全全是任珮韵循着感觉顺势新画的,俨然“胸中有丘壑”。</p><p class="ql-block">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2017年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轰动至极,曾引发著名的“故宫跑”。任珮韵笑称当年自己也曾排队三小时,幸运地亲睹这幅名画五分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如此钟爱这幅画?当时我已经研究宋画七八年了,回去之后决定全神贯注把这幅画好好吃透,好好传承下来。”任珮韵说。</p><p class="ql-block">任珮韵临创《千里江山图》,是在对这幅宋代名画细细体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谈现场,她与观众分享了一些关于这幅画至今未解的谜团,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作者之谜就是其中之一,《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北宋时期的天才少年王希孟?这个名字除了在画卷末端蔡京的题跋中有所提及,再没有出现在其它史料中。很多书法家认为,这一题跋的字与蔡京历史上留下来的字呈现出非常大的出入。</p><p class="ql-block">地域之谜也引得人们揣测纷纷。《千里江山图》画的到底是哪里?任珮韵指出,画中有苏州、南京、徐州等地的影子。她也特别提到画中出现的最高峰很可能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庐山,而是安徽的天柱山。一来是因为“天柱山的植被稀少,整座山光溜溜的,只有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沟里才会长一点小树,与画中描绘的山峰很相似”;二来则是“画中紧邻最高峰处出现了一片貌似宫殿的建筑,契合了历史上称天柱山是古代皇帝祭天之地的说法。”</p><p class="ql-block">“与其说这是对任珮韵临创《千里江山图》的研讨,不如说是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国书画的研讨。”陈燮君指出,《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流传过程当中的很多文化之谜正不断引人踏上这千年的文化之旅,他希望观众都能接续起这样一种探讨的热忱,人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千里江山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任珮韵从画家之谜、地域之谜、粉本之谜等角度讲述对北宋版《千里江山图》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新绘・千里江山图》创作体会。她带来的作品在传承宋代传统绘画技法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理念与表现手法,通过对原作的打磨与延伸,体现了古今文化艺术融合和画家强烈的创作欲望。访谈环节,任珮韵与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共同探讨了千年古画《千里江山图》的传承与创新。任珮韵还为读者现场签名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