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之海南文昌散记

秋风知雨

<p class="ql-block">东寨港红树林:一场与“绿西装绅士”的夏日邂逅</p><p class="ql-block"> 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时,我还穿着长袖长裤在登机口感觉寒气逼人;三小时后落地海口美兰机场,热浪像巨型吹风机迎面扑来——这哪是季节转换,分明是从冰箱冷冻层跳进了微波炉高火档。</p><p class="ql-block"> 一、“海上森林”的奇幻漂流</p><p class="ql-block"> 旅行社的大巴车直奔东寨港,车窗摇下的瞬间,咸湿海风裹挟着红树林特有的草木清香灌进来。景区码头的游船像片柳叶漂浮在水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船桨划开镜面般的水面,红树林的“绿西装绅士”们列队欢迎。它们的根须像八爪鱼般扎进淤泥,有的甚至从树干上长出“膝盖”,在水面上撑起一片绿荫。导游说这叫“支柱根”,是红树在咸水沼泽里的生存绝技。我正惊叹,突然“扑棱棱”一群白鹭从树冠惊起,像被风吹散的棉花糖,吓得邻座姑娘差点把防晒霜甩进海里。</p><p class="ql-block"> 船行至野菠萝岛,岛上藤蔓交织,野菠萝的果实像巨型刺猬倒挂枝头。导游神秘兮兮地说:“这岛上有‘胎生’植物,红树种子在树上就发芽,等时机成熟才跳进海里安家。”我探头往水里瞧,果然看见半截嫩苗在浪里晃悠,活像个刚学会游泳的婴儿。</p><p class="ql-block"> 二、烈日下的“蟹钳指挥家”</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栈道像块刚出炉的铁板,鞋底与木板的胶着状态让我怀疑自己在表演“水上漂”。防晒霜在脸上融化成护城河,汗珠顺着下巴砸在观景台上,惊起一群绿豆大的招潮蟹。它们举着橙色大钳子横行霸道,活脱脱是在指挥交通的交警。</p><p class="ql-block"> 栈道设计得颇有心思,“蟹之栈道”段能看见弹涂鱼在泥滩上蹦迪,“鱼之栈道”段玻璃观景台下游过色彩斑斓的海鳗,最绝的是“鸟之栈道”,望远镜里黑脸琵鹭正用勺子状的嘴巴舀水喝,模样憨态可掬。</p><p class="ql-block"> 走到“鹭影阁”时,突然听见头顶簌簌作响。抬头一看,树杈间竟藏着个鸟窝,三只毛茸茸的雏鸟正探出头张望。我刚举起手机,母鸟俯冲下来“喳喳”抗议,活像个护崽的老母亲。</p><p class="ql-block"> 三、沧海桑田的生态密码</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路过保护区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奉官立禁”石碑吸引了我。清朝道光年间的村民就懂得“种植茄椗以扶村长久”,古人在地震后与自然和解的智慧,比某些现代人的“征服自然”口号高明得多。</p><p class="ql-block"> 夕阳把红树林染成金色,退潮的滩涂上,招潮蟹的钳子变成了“金剪刀”。想起导游说的“红树林是海岸卫士”,它们用盘根错节的根系挡住台风,用落叶滋养鱼虾,连掉落的果实都成了招潮蟹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坐在返程的车上,空调呼呼吹着,手机相册里塞满了红树林的照片。我突然觉得这场暴晒值了——毕竟能在36℃高温里和“绿西装绅士”们共舞,还被招潮蟹“指挥”了两小时交通,这种体验可不是哪儿都能有的。</p> <p class="ql-block">  博鳌之行:定格时光,眺望未来</p><p class="ql-block"> 夏日暖阳轻抚海南琼海,我踏入首届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仿若叩亚洲开了智慧交流的大门。会址建筑庄严挺立,古朴与现代交融的风格,诉说着过往盛会的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缓步至门前那株枝干遒劲的不老松下,阳光透过繁茂针叶,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我与妻子相视一笑,按下快门,定格下这温馨一刻。不老松四季常青、坚韧不拔,恰似我们相伴岁月里,一路携手、无畏风雨的信念与深情。这张合影,不只记录下此刻的笑颜,更承载着对彼此长久陪伴、共同见证生活点滴的深刻期许。</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登上游艇,向着玉带滩破浪前行。海风轻拂发梢,泛起层层涟漪,带着丝丝咸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玉带滩如少女洒落的飘带,一端轻挽万泉河,一端柔触南海,细腻沙滩在阳光下泛着金光。</p><p class="ql-block"> 行至沙滩,双脚踏沙,松软质感直心底抵,走起路来费力不少。抬眼眺望,对岸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轮廓清晰。那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群,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它似一座智慧灯塔,多年来汇聚亚洲乃至全球各界精英,为世界发展难题探寻答案,为和平稳定鼓呼奔走。遥望间,脑海浮现金庸笔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武林高手华山论剑的豪迈,而这会址,恰是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高手”切磋交流、碰撞智慧火花的国际擂台。</p><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余晖将海面染成金色绸缎,波光与希望同在。此行,我与妻在那棵不老松下留影,是为小家留存爱的印迹;在玉带滩眺望会址,是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繁荣的由衷祈愿。博鳌,这片承载无数故事与憧憬的土地,已在心底种下期待再访的种子,盼望着下次更深入探寻它的魅力与奥秘。</p> <p class="ql-block">  博鳌到琼海: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p><p class="ql-block"> 从博鳌亚洲论坛的现代化建筑群出来,正午的阳光正把东屿岛烤得发烫。我抹了把额头的汗,钻进旅行社大巴车。导航显示,下一站——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在四十公里外的琼海。</p><p class="ql-block"> 博鳌的建筑群在后视镜里渐渐缩小,那些流线型的白色穹顶,像极了停泊在万泉河畔的巨型帆船。导游阿苗说:“博鳌现在是国际会议中心,可当年娘子军在万泉河边打游击时,这里还是片荒滩。”这句话让我想起纪念馆里看到的老照片:1931年的乐会县,妇女们剪掉长发,穿上粗布军装,在椰林里练习射击。</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的椰林飞驰而过,气温表显示36℃。阿苗让司机打开空调,“这天气在海南算平常,当年娘子军行军,草鞋磨破了脚,还要背着步枪翻山越岭。”他的话让我想起纪念园里那尊《曙光》雕塑——女战士的钢盔被烈日晒得发烫,却依然目光如炬望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大门在热浪中浮现。正门口左侧的草书写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八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进园,和平广场中央的巨型雕塑《曙光》便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座高5.5米的雕塑,以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一位英姿飒爽的红色娘子军战士形象。她的目光坚毅而果敢,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绕过雕塑,四组群像雕塑依次展开:训练场上,女战士们持枪苦练;战场上,她们冲锋陷阵;生活中,她们缝补军装、舂米做饭;军民鱼水情的场景里,老大娘端着椰子水,战士们围坐在一起。这些雕塑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娘子军们的生活与战斗。</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里的冷气驱散了暑气。一楼展厅的玻璃柜里,陈列着褪色的军装、生锈的步枪和发黄的文件。讲解员说,这支103人的队伍里,最小的战士只有13岁。她们参加过沙帽岭伏击战、火烧文市炮楼等战斗,用血肉之躯捍卫着琼崖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上,导游指着车窗外的万泉河说:“这条河见证了太多故事。当年娘子军在河边送别北上的红军,如今博鳌的论坛代表们在河边讨论世界大事。”我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突然明白:博鳌的现代与琼海的历史,其实是同一条河流的两个侧面——前者是发展的浪潮,后者是精神的源泉,而我正是在这个酷暑难耐的日子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p> <p class="ql-block"> 星海逐梦处,算力启新程</p><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文昌卫星城超算中心,仿佛一脚迈进了未来世界的大门,开启了一场与前沿科技的浪漫邂逅。</p><p class="ql-block"> 中心大楼外观现代而独特,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科技的美感,通透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又神秘的光泽,宛如一座晶莹的水晶宫,静谧地诉说着智慧与创新的故事。走进大厅,宽敞明亮的空间内,科技感十足的展示区映入眼帘。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据流如璀璨星河般奔涌闪耀,那是信息时代的脉动,是人类智慧结晶的绚丽展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们静静地伫立着,却蕴含着无尽的能量,以每秒百亿亿次的运算速度,处理着海量复杂的航天数据,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算力支撑。</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颗颗卫星在浩瀚宇宙中灵动地穿梭,它们将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源源不断传送至超算中心。而超算中心则如同一个超级大脑,迅速而精准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挖掘出其中隐藏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助力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为航天任务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提供关键依据,让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更加稳健自信。</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超算中心,可以感受到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魅力。一面墙上展示着文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昔日的艰苦创业到如今的辉煌成就,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实物展品,生动地再现了航天人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的历程。在互动体验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仿佛置身于火箭发射现场,亲眼目睹火箭冲天而起的震撼瞬间,亲身体验卫星在轨运行的奇妙旅程,这种沉浸式的感受让我对航天事业的壮丽与伟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文昌卫星城超算中心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坚强后盾,也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典范。它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供能,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也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着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出超算中心时,心中对科技的向往、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已被彻底点燃。文昌卫星城超算中心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以其卓越的算力和创新的精神,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在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书写更多璀璨辉煌的篇章,也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昌太空植物园奇遇记:探秘神奇太空育种</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超算中心,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怀着十分的好奇和期待,踏入了太空植物园。本以为能在一片繁茂中享受清凉,哪晓得刚进门,那股热浪便裹挟着尘土,热情得有些“过火”地来迎接我。再环顾四周,偌大的基地,草木似乎都有些萎靡不振,枝丫东倒西歪,叶片缺了往日的光泽,一打听才知,原来是“摩羯”台风曾经“光临”,这儿就像被狠狠揉搓过一般,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浩劫”。即便如此,当我在园子里深入探寻,看到那些科研成果时,震撼与鼓舞之情瞬间涌上心头,疲惫和燥热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儿的植物,一个比一个神奇。瞧那太空白茄子,白嫩嫩的,光滑得像搽了粉,本就颜值可观,更绝的是,它还能“变魔术”——随着日子推移,它会渐渐由白变黄。我起初怀疑是不是光线在作怪,后来一打听才明白,这是它的品种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中,色素悄悄“换班”,才有了这般奇妙的颜色转变,仿佛提前预约了一场视觉惊喜。</p><p class="ql-block"> 再瞅瞅那太空红秋葵,红得像抹了颜料,我仿佛看到了饱满的果实挂在枝头,好像随时能滴下汁水来。还有那又粗又长的太空蛇瓜,缠绕在架子上,肆意舒展,看着就让人惊叹“原来瓜还能长成这样”。而太空木瓜呢,竟是小小的,圆圆的,活脱脱像杏子,惹人怜爱。</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目瞪口呆的是太空砍瓜,简直把生命力演绎到了极致——砍了之后,只要 45 天,竟能恢复原样!这哪里是普通的植物,分明是从科幻小说里跑出来的“外星物种”,神一样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像这些植物,之所以如此“神武”,全赖太空育种的神奇魔力。简单来讲,就是把植物种子送上太空,那上头可不简单,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各种极端条件一综合,种子就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奇幻漂流”,基因悄悄发生变化。回到地面,经科研人员悉心培育、筛选,那些优良的“突变种子”,就长成了我们眼前这些模样奇特、能力超群的植物:产量能暴涨,抗病虫害本事也变强,而且口感超棒,营养价值还倍增,完美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给孙女买了两袋太空五彩椒种子,想着回去种下,说不定咱家阳台也能开出一个小小的“太空植物角”,让那红红绿绿、形态各异的辣椒,给平淡日子添几分新奇、几抹亮色。</p><p class="ql-block"> 太空植物园之行,就像一场奇妙的梦。那些在台风后依然顽强生长、绽放奇彩的植物,无声诉说着太空育种的伟大力量,也让我满心感慨:科技与自然携手,到底还能碰撞出多少惊喜?往后的日子,真想常常来这儿,瞅瞅这些“神奇宝贝”,瞧瞧它们又给咱整出啥新花样啦!</p> <p class="ql-block">文昌淇水湾:于希尔顿邂逅绝美日出日落</p><p class="ql-block">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洒在文昌淇水湾波光粼粼的海面,我便知,这场旅行注定被时光温柔以待。而入住海边的希尔顿酒店,更是为这场邂逅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惬意。</p><p class="ql-block"> 清晨,早早醒来,推开希尔顿酒店的窗,清新的海风裹挟着咸味扑面而来。简单洗漱后,沿着酒店通往沙滩的小径漫步。小径两旁的植被沾染着晨露,晶莹剔透,仿若大自然的珍珠项链。</p><p class="ql-block"> 踏上淇水湾沙滩的那一刻,脚下细腻洁白的沙子开始传递温暖。此刻,沙滩上人迹罕至,一片宁静。我寻得一处绝佳位置,静候日出。天空初呈淡青,渐渐晕染上橘黄,随后浓烈的橙红如烈焰般燃烧。太阳似一颗璀璨宝石,缓缓从海平面升起,光芒万丈,瞬间照亮整片海湾。希尔顿酒店在晨光中轮廓渐明,宛如海边的梦幻城堡。海浪轻吻沙滩,发出轻柔的呢喃,与日出的壮丽交响成一首无言的乐章,此刻按下快门,定格的不仅是光影,更是心灵被震撼的瞬间。</p><p class="ql-block">清晨,那绚烂的朝霞如梦幻般在天际铺展,给了我无尽美好的期待,满心憧憬着傍晚时分能邂逅一场如诗如画的夕阳西下。</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坐在酒店大堂,闷热的空气如无形的枷锁,令人窒息。望向窗外,中午还湛蓝澄澈的大海,已悄然变成深沉的墨绿色,仿佛藏着无尽的幽秘与压抑。厚重的黑云,似汹涌的潮水,滚滚压来,将天空层层遮蔽。</p><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坐着,面前的下午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却难以驱散心中那丝失落。原以为会有落日熔金的浪漫,可这阴沉的天气,似乎预示着期待的落空。但转念一想,这变幻的天气又何尝不是旅行中的独特体验?生活本就充满变数,就像这难以捉摸的天气,不能总是如人所愿。</p><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的大海与乌云,心中虽有遗憾,却也渐渐平静。或许,错过夕阳是一种遗憾,可这别样的景致,也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它让我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只是追寻既定的美好,更在于接纳旅途中每一种意外的风景,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生活的多元与丰富。 雨过天晴,太阳依旧晒人。海岛的天气真的是变幻莫测。</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淇水湾的日落更是让人沉醉。我们追着落日在东边沙滩上向西寻去。褪去白日的喧嚣,天空被夕阳烘焙成浪漫的橙粉画布,云朵似被镀上金边的棉花糖。夕阳如一颗温柔的倦鸟,依依不舍地沉向大海怀抱。海边的椰林剪影摇曳,为这幕夕阳增添诗意。相机在手中忙碌,广角捕捉壮阔全景,长焦聚焦天空绚烂色彩与海面倒影,不同角度皆是绝美画卷,记录下这光影流转间淇水湾与希尔顿酒店相拥的日落情缘。</p><p class="ql-block"> 入住希尔顿酒店是为了观看航天中心发射的,偏偏卫星出故障了,我们与发射无缘。于是淇水湾的日出日落就变得悠长且珍贵。这里的一沙一砾、一光一影,都镌刻着旅行最美的模样,而希尔顿酒店,无疑是这一切美好体验的温馨港湾,让这场与文昌淇水湾的日出日落之约,成为记忆中最闪亮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铜鼓岭漫步,山海间的星际之约</p><p class="ql-block"> 踏上文昌铜鼓岭,仿若踏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世外桃源。电瓶车载着我们沿蜿蜒的山路前行。车离山顶300米处下客,我们改徒步爬行。今天愈往上雾气愈浓,待我们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刹那间,一阵阵浓雾如汹涌的浪涛,呼啸着席卷而来,将我的视野尽数吞噬。眼前一片朦胧,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伸手触摸,那雾气似有若无,却又无处不在。我驻足良久,试图透过这层层白雾窥探山下的景致,却只能徒劳无功。但这雾气未让我心生畏惧,反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就像是一场未知的邂逅,尚未揭开面纱,却已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决定继续向前,去探寻别样的风景。没走多远,便在空军雷达站旁,发现了一座小小的文佛庙。它隐匿在这山野之间,不显山不露水,却透着一股质朴与庄重。说是庙称之为殿更确切,因为它仅一室,只见香烟袅袅升起,那股淡淡的檀香之气萦绕鼻尖,让人心生安宁。我在佛像前驻足,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祥和,仿佛世间的一切喧嚣与浮躁都在此刻烟消云散,只剩内心的澄澈与纯净。</p><p class="ql-block"> 怀揣着这份宁静,我又踏上了返回之路。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没过多久,云开雾散,那片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掀开。映入眼帘的,是令人惊叹的月亮湾。它宛如一轮弯月,镶嵌在海岸线上,细腻的沙滩在阳光下闪耀着金黄的光芒,海水湛蓝如宝石,波光粼粼,与天空的蔚蓝相互交融,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一片壮丽的蓝。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轻柔的声响,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乐章。我伫立在山顶,贪婪地将这美景收入眼底,心中满是震撼与赞叹。</p><p class="ql-block"> 然而,视线所及之处,揽月台前的发射塔依旧不见踪影。但我心知,长征-7号火箭早已在发射场蓄势待发,就像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战场。它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无尽探索与追求,那些日夜奋战的科研人员们,为它精心排除故障,只为它能顺利升空,完成使命。尽管此刻我看不到它的身影,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那是一种力量,一种希望,它在等待着出发的号角,去开启属于它的星际旅程。</p><p class="ql-block"> 铜鼓岭之行,是一场与自然、与人文、与未来科技的奇妙邂逅。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神秘莫测与壮美,感受到了信仰的宁静与力量,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对宇宙探索的憧憬之种。不久的将来,长征-7号火箭冲破云霄,我相信,那份属于航天人的荣耀与梦想,将如同铜鼓岭上的日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人类不断向未知的浩瀚宇宙迈进。</p> <p class="ql-block"> 文昌孔庙记</p><p class="ql-block"> 踏入文昌孔庙,仿若置身于时光的褶皱之中,感受到千年文脉的沉静流淌。这处始建于宋朝的圣贤之地,历经岁月雕琢,愈发庄严肃穆,红墙黄瓦间尽显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蕴。</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静静伫立,六根花岗岩柱昂然挺拔,门楣上的石刻祥云似在低语,诉说着孔子思想穿透星际的光芒。泮池如一方明镜,碧水轻漾,倒映着池畔古榕的虬枝翠叶,学子们跨过泮桥,仿佛能汲取一份文思泉涌的福泽。大成殿端坐于中轴线末端,歇山屋顶飞檐翘角,如大鹏展翅欲飞,殿前丹墀空旷而神圣,是祭孔盛典时礼乐奏响的核心场域。</p><p class="ql-block"> 殿内一尊孔子行教像温润敦厚,身着十二章纹长袍,手作拱揖状,目光穿越千年,与每位瞻仰者进行无声的心灵对话。回廊四周悬挂着历代碑刻拓片,隶书的古朴、楷书的端庄、行书的飘逸,宛如一条墨香四溢的时光隧道,收纳了宋元明清文人对至圣先师的崇敬诗篇。</p><p class="ql-block"> 文昌孔庙之美,美在细节。彩绘梁枋上的龙凤呈祥图案虽褪色却愈显古雅,透雕门窗的梅兰竹菊在光影变幻中似有暗香浮动。每一砖一瓦都浸润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每一道雕栏都镌刻着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p><p class="ql-block"> 漫步孔庙,耳边似回荡着古代童生的诵读声,"子曰诗云"与海涛声交织出独特的文化韵律。这里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昌人精神的灯塔,把儒家文化化作血脉里恒久的温热,滋养着这片土地代代学人,向着知识与文明的星空不懈攀登。</p> <p class="ql-block"> 文昌老街骑楼记</p><p class="ql-block"> 踏进文昌老街的刹那,时光仿若凝固。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骑楼如时光的守护者,静静伫立。这些诞生于清末民初的老建筑,外墙斑驳的黄漆下,藏着南洋匠人的匠心——骑楼廊柱如珠帘垂落,百叶窗在微风中轻摇,尽显东西方韵味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骑楼旧居的门楣上,精雕细琢的狮头与凤凰浮雕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海南子弟下南洋的风云往事。木质铺板间隐隐透出胡椒与沉香的气息,曾经的商号招牌虽褪色,却仍能辨认"祥记""裕兴"等字号,那是往昔茶庄布行的荣光。马鞍墙上的龙凤呈祥图腾,在岁月的风雨中愈发苍劲,宛如凝固的史诗。</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血脉里流淌着人间烟火。骑楼廊下摆满了藤编茶桌,白发老妪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讲述着"宋氏故里"的传奇。巷尾的竹编艺人,十指翻飞间,将甘蔗叶编织成一个个灵动的鱼篓。长衫飘飘的店主,在骑楼廊柱间悬挂着新晒的椰壳碗盏,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青石板上洒下一片片光斑,仿佛时光碎屑。</p><p class="ql-block"> 当暮色漫过骑楼的飞檐,文昌鸡的香气从老宅的雕花木窗里溢出,与海风裹挟的潮声交织。此刻的骑楼,不仅是建筑的诗篇,更是活着的乡愁。漫步其中,每块砖石都在低语,诉说着海南岛在南洋风潮中裂变出的文明密码。这些建筑如同凝固的诗行,铭刻着文昌人漂洋过海的足迹,也守护着千年琼州的文化根脉。</p> <p class="ql-block"> 探访文昌宋氏祖宅</p><p class="ql-block"> 在海南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有一座静谧而古朴的院落,这便是文昌宋氏祖宅。它静静矗立于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之上,周围绿树成荫,仿佛与世无争,又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踏入祖宅,时光仿佛倒流。这是一处典型的琼北传统砖木结构农家宅院,由 2 间正屋、2 间横屋、2 间门楼和院墙组成。正屋坐西南朝东北,两侧卧房与中间厅堂的布局,尽显古朴之风。屋内陈列的木桌、木椅、石磨、蓑衣等物件,无不散发着当年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看到宋氏先辈们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画面。</p><p class="ql-block"> 祖宅内的家族谱,清晰地展示了宋氏家族的传承脉络。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曾居于此,其父宋耀如也于此出生。邓小平题写的“宋氏祖居”牌匾高悬门楣,熠熠生辉,为这座古老的宅院增添了一份庄重与敬意。</p><p class="ql-block"> 走出祖宅,便看到北边竖立的高达 3.2 米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雕像姿态端庄,神情坚定而温柔,似在默默守护着这片故土,也守护着一段不朽的历史。而一旁的宋庆龄陈列馆,则以丰富的史料、照片、图表等,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宋庆龄光辉而传奇的一生,以及宋氏家族的荣光与风采。</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文昌宋氏祖宅不仅是一处建筑遗存,更是宋氏家族的“根”之所在,是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在的精神纽带。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宋氏家族的家国情怀,铭记那段永不褪色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海口老街骑楼记</p><p class="ql-block"> 五天的海南文昌之旅,如同一场短暂却绚丽的梦,即将落下帷幕。在踏上归途前,我们前往海口老街,用一顿午饭和一场骑楼漫步,为这趟旅程画上一个悠然休止符。</p><p class="ql-block"> 海口老街的骑楼,沉静地伫立在岁月深处,仿佛一位历经风雨却风姿犹存的老人,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漫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风格独特的建筑外观。它们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兼具南洋风格的灵动秀逸。那一扇扇雕花木窗,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扇都有其独特的图案,有的是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有的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几何图案,无不展现出当年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与独到的审美。而那斑驳的墙壁,岁月在上面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仿佛是历史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地记录着时光的流转与变迁,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想象着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 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街边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有售卖特色手工艺品的,那些小巧精致的贝壳饰品、色彩斑斓的椰雕工艺品,无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有经营海南特色小吃的,清补凉、海南鸡饭、煎饼果子……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不时飘来,刺激着味蕾,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在骑楼间穿梭,抬头仰望,可见楼顶的浮雕装饰。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象栩栩如生,似乎要破墙而出,为这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些精美的浮雕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它们承载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后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海口老街的骑楼,相较于文昌老街的骑楼,规模更为宏大,保存也更为完整。它没有广东、广西骑楼老街那般闻名遐迩,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在这里,没有喧嚣与浮躁,只有一份宁静与质朴,让人能够放慢脚步,静静地感受时光的流淌与岁月的沉淀。它像是一部无声的史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将海南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一一展现给世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街口最大的餐厅享用这离别前的午餐。店内装修豪华且干净整洁。菜式有各种当地特色的海鲜、羊肉和新鲜蔬菜。每一口都充满了海洋的鲜美与食材的醇香,搭配着店家特制的调料,更是让人食欲大开,仿佛这不仅仅是一顿普通的午饭,而是一场与海口老街烟火气的深情告别。</p><p class="ql-block"> 随着离别时刻的临近,我带着些许眷恋,缓缓走出海口老街。回首望去,那骑楼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变得愈发柔和而温暖,仿佛在向我轻轻挥手,诉说着不舍。而这段在海口老街骑楼的漫步之旅,也将成为我记忆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