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慕湘将军:(1947年留影)</p> <p class="ql-block"> 刘格文将军</p> <p class="ql-block"> 《新波旧澜》:颂</p><p class="ql-block"> /姜秋宝</p><p class="ql-block"> 风云变幻晋阳秋,</p><p class="ql-block"> 红滿山峦花自由。</p><p class="ql-block"> 汾水寒流袭日寇,</p><p class="ql-block"> 将军亮剑敌旗休!</p> <p class="ql-block"> 我心中的慕主任</p><p class="ql-block"> 文 /姜秋宝</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首长刘格文,年轻时曾在慕湘将军身边工作。前不久微信群聊,谈到了反映抗战时期的一部小说《晋阳秋》;兴奋之余闪现出一个念头,说要写写他的老首长慕湘将军,还让我发了些慕湘藏书馆资料。没多久我看到了他的初稿;《读慕湘信札》。</p><p class="ql-block"> 拜读佳作很有感触,可用津津有味形容。文章篇幅不是很长,但蕴含的内容相当丰富,读起来让人意犹未尽!主要是在老将军身边工作过,所以写出的东西一看就有韵味、有深度。既展现出时代气息,又抒发出对老将军的敬仰,一种怀念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慕湘将军曾在北装司令部任职政委,我的一些老首长在当战士时,就与他有过接触。那时的坦克一师在北京支左,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被红卫兵批斗,有许多战士当护卫负责他的人生安全,所以一说起他来都很激动,也很怀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八.九岁时也见过慕湘,那时村里人都叫他慕主任。孩童时的我只懂得玩耍,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变着法儿瞎折腾,可没少挨大人们的打骂。</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正玩的起劲,看到一辆小汽车停在村口,从车上下来的几个当兵人,其中有两位腰间还别着小手枪。山里的孩子压根就没见过世面,就连这小汽车也是头一回见,一种好奇心促使我们迎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一位首长模样的长者向我们招手致意!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边走边询问着村里的人和事:“你是谁家的孩子啊?你爷爷叫啥?”一看就是对我们的小山村很熟悉、知㡳细。</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很天真,无拘无束一一向他作答。当其中一个小孩告说他;“我爷爷叫姜双成”。他顿时接住了话茬问这问那的;“……现在咱们就去你家,你乐意不?”</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孩子的爷爷就是他当年的老房东。当问到我时我调皮地回答;“我爷爷叫姜记元。”他一听说:“姜记元我认识,姜锁元的兄弟,是个老中医,扎针有两下。”接着还问了些我家的其它情况,我感到很纳闷!这位首长对我家的情况这么了解,真让人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突然想起老人们常说的,日伪时期我村住过慕湘、孙占英、赵之俊、武振基等八路军干部。果然让我猜了个准,眼前这位首长就是慕湘、慕主任。</p> <p class="ql-block"> 爬上一道坡就是姜双成的家,那真是轻车熟路径直就来到门前。不巧的是家里只有姜奶奶和她的几个小孙。见面后一眼就认出是慕主任来了。便吩咐我们赶紧把老头从地里叫回来。多年不见真是高兴的不知说什么好!嘘寒问暖满脸的兴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p><p class="ql-block"> 村人听说慕主任回来也前来探望,他的记性真好,只要和他打过交道的,一眼就能认出並直呼其名。他握着我大爷爷姜锁元的手拉起了家常:“你这个闾长大人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当年你白天应付日本人,晚上接待八路军真让你吃苦了!”这时我才明白,怪不得他一路上打听姜锁元,原来他们是这等关系。</p><p class="ql-block"> 我家族的一个爷爷叫姜二和,也是当八路退役回乡的军人。听说慕主任回村也过来凑个热闹。虽未曾谋面,但当兵人到了一起就是有共同语言,互相询问各自老部队的情况。听说他在延安给朱德等中央首长喂过马,便有了很多话题;“我也在延安学习过,只是当时咱俩不认识…”</p><p class="ql-block"> 二和爷爷还问起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首长的身体,慕湘告说他;“毛主席身体非常好,周恩来、朱老总、贺龙的身体也都硬朗。”当问到彭老总时,慕湘告说他己不在北京了。</p><p class="ql-block"> 只见他一脸凝重的样子;“我给他喂过马,他这个人是个直性子,讲话直来直去其实是个好人,与人共事从来不耍心眼。”</p><p class="ql-block"> 当兵人到了一块无话不谈,慕主任向他说:“咱们当兵人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干地方,都要听毛主席的话,把革命工作做好”。听说他在生产队还是干他的老本行,他竖起大拇指夸他是革命的老黄牛。从他们的谈吐中可以看出:老将军对太原方言很是透彻,不但都懂有时还能模仿的来上几句,可见他在太原乡下的活动有些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还记得,他手指着窑洞墙角问:“你怎么把这个洞口堵上了?”姜双成说:“日本投降了留着也没用,我就把它堵了。”后来我才知道,当年慕主任就住这孔窑洞,墙角的那个洞口是防备突然有了敌情,撤退时可派的上用场。</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早了,临走时慕主任让警卫拿出300块钱㩙到姜双成手上。他见状后推脱说:“你这给的是甚钱,我不能收。”慕主任笑着说:“我可不能让你白白给我喂马,又是草又是料的,你收下就是了,不然我心里也不舒坦。”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只是在怀旧的情绪中不免有些淡淡的心酸!</p><p class="ql-block"> 长篇小说《满山红》是描写太原伦陷后,郭松带领牺盟会撤退到西山开展对敌斗争,发展壮大抗日武装的事迹。从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第一落脚点就是风峪沟的黄冶村,后来又在杜里坪、疙瘩村开劈了据点。书中所描写的黄双成,实际上就是姜双成,因他的确就是个下煤窑的窑黑子。“注:《满山红》第36页;那人说他叫黄双成,是个下窑的。”也是我们的小山村叫黄冶村,所以写成黄双成便可一语双关。</p> <p class="ql-block"> 据老人们讲述;抗战时期慕湘、孙占英等都是我村的常客,他们的足迹遍布村野的各个角落,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鬼子来抄山,乡亲们往后山逃难,慕湘、孙占英带领游击队总是先抢占有利地形,手拿着枪掩护群众转移。一位老太太小脚走不动,慕湘让身边的一个战士背着她转移。事后老太太逢人就说;“我的命是慕主任救下的,慕主任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听我父亲讲那天正过端午鬼子进村了,蒸下的一锅馏米也来不及吃,就藏在草垛子里。回来一看馏米被鬼子吃了个精光,草垛也烧成了灰。</p><p class="ql-block"> 我村的姜卯生,父亲去世的早,18岁就跟着慕湘打游击。在一次鬼子抄山时,13岁的弟弟跟在身边。一块弹片飞来将他的小手炸的稀烂流血不止,孩子疼的直叫。慕主任让两个战士背着他,送到杜里坪包扎作手术治疗。事后慕湘对他说;“以后打仗不要让你弟老跟着你,多危险啊!”</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山村坐落于太原西山风峪沟中部,也是风峪八村的中心点,在这里扎据点,便于联络周围各村开展抗战工作。村虽不大,东西走向却有二里之长。村东的龙王庙历经沧桑,见证着山村的历史,也是历来开办学堂的地方。当年慕主任选择我村,也是出于这几方面的优势考虑。游击队每有活动,村北的小山岗设立岗哨,发现敌情就立即把消息树按倒。</p> <p class="ql-block"> 慕主任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是个细心人。鬼子几次来抄山,他觉着很不对劲。游击队每来黄冶,不出两天鬼子就来扫荡,总觉着是有人通风报信,这件事在他心里总是琢磨不透。一天他看到一个异常情况,有几个富人家的小孩背着书包去龙王庙学堂上学,不一会却又返回来了。带着疑惑便拦住问个究竟,孩子们告说他;“先生有事回县城了”。果不其然第二天鬼子就来抄山。原来学堂的教书先生就是太原县人,因他喜欢搞女人好跑黑道,又长的猪头猪脑,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泼猪先生。</p><p class="ql-block"> 经多方分析,这泼猪先生就是以教书为幌子,给日本鬼子做卧底。事不迟疑他立即与孙占英带了几个战士包围了龙王庙。抓捕时他还正在煤油灯下写东西呢。抢过一看是用小楷写的;几月几日八路军慕湘、孙占英等人的名字。一看就是要给鬼子报信。一副可耻的汉奸嘴脸浮出水面。当场抓捕审训后砍头示众,将泼猪头挂在风峪口的一颗大柳树上,此后山里还确实消停了一阵子。</p><p class="ql-block"> 山里没了卧底剿山就无有目标。日本宪兵队便经常派出间谍进山打探。有个黑狗与村里有亲戚,常常以走亲戚为名进村打探。闾长姜锁元知道后赶紧告了慕湘,只见他二话不说,立即带了几个战士直奔他家。一进门那人正在小炕桌上美滋滋的喝二两呢。见有人进来正准备掏枪,只听一声枪响,早送他上西天了!接着慕湘用枪指着这家人说;“今天之事你若不想活就去告发,村里如有三长两短,我这支枪可不是吃素的”!只见他跪在地上一个劲地喊;“我不敢!我不敢!”不断的求饶!</p><p class="ql-block"> 事后姜锁元也很害怕,抱怨说;“我是让你先把他抓起来,劝他以后不要给鬼子卖命,没想到你一见面就将他崩了,这要让鬼子知道我可就没命了。”慕湘说;“对待敌人不能留情,不然咱们都要跟上他受害,这种事我见的多了!你尽管放心,我保你没事!”</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游击队在山里活动,外出办事都要装扮成庄稼人的模样,当然慕主任也不例外,还别说他把毛巾往头上一罩,腰包带一围,还真象那么回事!一次他从王家庄那边回来,正碰上迎面来了两人,看上去也是种田人的模样。其中一人还叫了他一声;“老大哥,打听点事,你知道八路来村里吗?”一听就是探子。他即刻掏出手枪顶住那人脑门;“我就是,这么样!”另一人见势不妙,正准备掏枪,说时迟那时快,枪声过后早送他见阎王了!另一人见壮早吓得尿了裤子。跪在地上磕头就象捣蒜的;“长官饶命!长官饶命!一个劲地求饶!”</p><p class="ql-block"> 日伪时期的白色恐怖令人发指,慕湘带领的游击队就是在这种残忍的环境中与敌人周旋。太原伦陷后的当天,就血洗县城东面的晋阳堡村。致29名村民和70余名晋浽军惨遭杀害!日军烧杀掳抢无恶不作,那真是罄竹难书啊! </p><p class="ql-block"> 太原县城楼上鬼子岗哨,看到在地里干活的种田人或路上的老百姓,就瞄准射击练枪法取乐,见有人中弹倒下就高兴的手舞足蹈狂笑起来。致许多无辜的百姓惨死在他们的枪口之下。侵华日军杀人无度,他们杀死一个中国人,比踩死一只蚂蚁都随便!受害者家人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将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慕湘在给游击队员们讲这些的时候,他脸色严肃沉重义愤填膺。把嗓子都喊哑了!</p><p class="ql-block"> 他的老战友刘来福也是惨死在鬼子刺刀之下,在一次战斗中腿部挂了彩不能走路。那次鬼子进村,慕湘要让战友们抬着他转移,他怕拖累大家说什么也不肯。眼看鬼子离他们不远,开枪打死前面的一个鬼子高喊;“不要管我!快走!”随及藏在一个暗洞。</p><p class="ql-block"> 鬼子发现后,他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把手枪埋在土里。在一个石磨盘上,一群鬼子用刺刀活活将他捅死,还从他大腿上割了两块肉煮着吃。鬼子走后慕湘和几个战士将烈士遗体掩埋,还在洞里找到那支手枪,解放后政府将烈士遗骨送到烈士陵园。现在社会上不知从哪产生许多亲日派,不曾想他们祖上的亲人也许就是鬼子刺刀下的冤魂!</p> <p class="ql-block"> 风峪北叉的周家庄石柜子窑,清代就有开採,出產的煤炭着灵、耐烧,是远近闻名的一座煤矿。那年头日寇进山扫荡屡见不鲜。那天慕湘和孙占英在周家庄,正在做妇救会动员妇女作军鞋事宜,有人急促地告说鬼子进村了。他俩迅速向村西的石柜窑方向撤离。日军包围煤矿后,将窑工集中在窑门口。让那个报信的汉奸指认谁是八路。他看了半天发现人群中没有慕湘和孙占英。为了向鬼子交差,就随便指认俩名窑工说;“就是他俩!”鬼子将他们双手捆挷,放出好几条凶恶的狼狗,将他俩嘶咬成半死,然后押回了县城。其实慕湘和孙占英当时已不在窑上,他们顺着石柜窑顶的山涧撤离到后山的狼菝村了。这次遭遇有惊无险,在敌人紧追的枪口下逃脱也是常常遇到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敌强我弱,八路军后勤给养基本靠夜间偷袭打仗缴获,还秘密开办一座小煤矿。黄冶村西的玉成窑就是八路军的后勤给养线。用煤炭换下的布匹粮食等物品,夜间悄悄的用毛驴驮着,运送到后山的杜里坪清太徐八分区,将这些东西交给后勤处负责人武振基。这是一项很关健的保密行动,必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走漏风声,不许有任何闪失。所以慕主任选派的驮运人员,都是精明强干的战士担任。</p><p class="ql-block"> 驮运着货物去杜里坪,要翻过两座大山才能到达,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大山里的野狼也出没无常,这是运输过程中常见的情况。为了保密也是为节省子弹,长矛大刀、弹弓皮鞭就是他们斩杀豺狼的武器。完成任务回来后,要将物资的运送情况向首长汇报。慕湘笑容满面地问他们:“这是谁出的主意啊!都成小诸葛了……”他们只是笑眯眯地谁也不吭声。得到首长的夸奖,战士们心里美滋滋的不知有多么高兴!</p> <p class="ql-block"> 前线战火频繁,后勤保障也很重要。慕湘在风峪八村秘密成立妇救会,发动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黄冶村妇救会由年轻媳妇刘三妮负责,她天生性格开朗,说起话来快嘴快舌从不藏着掖着,看人的眼神真诚而笃定。就象电影《南征北战》中赵玉敏的形象。在妇女们心间很俱有感染力。在给各户按排做军鞋工作时干脆利索认真负责,挨家挨户收军鞋严把质量关,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上激任务。慕主任对她的工作很是满意,夸她是黄冶村的穆桂英!</p><p class="ql-block"> 慕湘领导的游击队也经常深入敌后,发现破绽立即动手,一次得到情报,风峪北面的野峪耐火厂住着一个日本军官。因周围都是日本炮楼,大门上没设岗哨。他觉着这是天赐良机,决定夜间行动弄点外快,特意把我村练拳术,爬墙上树一把手的王公昌叫上,因哪里有亲戚路也熟。夜间摸过去一看,果然没设岗哨,王公昌一个健步翻墙跳入院中,那日本军官听到动静,手拿战刀出来就和他拼杀起来。此时那里还顾得上开大门呢!正拼的难解难分,慕湘和孙占英也翻墙进来,见势不妙一枪将鬼子击毙,然后才开了大门。</p><p class="ql-block"> 炮楼的鬼子听到枪声,刹时枪声大作,情况异常紧急不宜久留!他们赶紧收拾东西向西山撤退。这次战斗缴获白面三袋,煤油两捅,战刀一把,三八大盖四支,子弹500多发,日式呢军大衣一件,还有一辆富士牌自行车。回来后天己大亮,折腾了整整一个晚上,虽然累的够呛,但心里非常高兴!</p> <p class="ql-block"> 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其实就是征兵的意思。太原乡下的老百姓叫做吃八路,就是吃八路军这碗饭。一次平川的几个青年跑到山上,说要找慕湘和孙占英。慕湘问道;“你们找我有啥事?”“找你吃八路!”看得出来,他们的回答带一种果断而自信的神情!其实他也知道他们的来意,故意说;“我就是八路,我看你们这么吃!”还摆出个把头伸过来的架势,弄的这几个青年人很难为情!忙推脱说;“我们不是要吃你,是要当八路吃八路军这碗饭。”这才缓解了这场尴尬的局面。他指示身边的一个同志;“把这几个楞小伙登记一下,先给他们每人发一顶帽子。”后来才了解到,他们都是因家里的亲人被鬼子杀害,跑上山当八路就是为报仇雪恨!仿佛演绎一场逼上梁山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从晋祠段过了汾河就是西草寨村,八路军得到情报有几辆日寇军车要路过。慕湘领导的部队决定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战。据我村参战的老兵段三货回忆;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当时他是机枪射手,部队埋伏在公路西侧,随着地雷的暴炸,鬼子跳下车来猖狂地向我方阵地进行猛烈的攻击。战士们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游击队得力干将孙占英枪法准的令敌生畏,他指那打那弹无虚发,鬼子遇上他就算是摸了阎王爷的鼻梁骨啦!</p><p class="ql-block"> 日寇用迫击炮向我阵地袭来,眼看情况不吵。慕湘即刻命令部队转移到一个砖窑。也许是打仗红了眼,他根本就没听到撤退的命令。他单枪匹马一个劲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此时此刻部队己在砖窑处对敌展开了突然袭击。鬼子冷不防被打得丢盔弃甲血肉横飞!以为是八路来了援兵。迅速将火力转向砖窑,他乘机用机关枪抄了敌人的后路,形成两面㚒击的阵势。鬼子死伤大半狼败不堪,丢下几十具尸体,慌慌张张地趴上一辆汽车仓慌逃串!</p> <p class="ql-block"> 战斗结束后清点战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自不必说,还抓住鬼子几十名俘虏,缴获的一辆汽车却没人会开,便弄到一个隐蔽处藏了起来。事后慕湘不但没责怪他不听命令,还将他表扬了一番。</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共有10多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我村的闫它喜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姜福生、朱三货受重伤挂了彩,姜卯生、王牛奎,还有店头村的李舍子,要子庒的粱天明,田家庄的郑来虎也都参加了这次战斗。写到这里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p><p class="ql-block"> 慕湘游击队在太原西山的故事太多了!岁月悠悠,往事如烟。过去的那些日子,那些战斗场面,如今都成了久远的往事!他们那烽火硝烟的战斗经历,他们那光辉灿烂的革命历程,几经岁月的冲洗也所剩无几!我几经周折拼命地搜寻整理,找当年跟着慕湘战斗过的老兵们走访也连不成篇,只能写些不成文的点滴,以弥补那早己被历史淡忘的岁月。献给那些当年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老八路!让《晋阳秋》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2025.5.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