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百年上海造币博物馆,犹如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这里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时光似乎在这一刻凝固,让人不禁沉浸于那悠长的历史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始建于1920年,现在是隶属于中国印钞造币集团公司的国家造币企业,主要负责设计铸造人民币硬币、各类勋奖章、奖牌和纪念章等。老厂门是光复西路15号,为1920年建厂时的正门,位于办公楼正东南方向,江宁路桥修建后,把正门建到了光复西路17号。</p> <p class="ql-block"> 1919年因外国银币冲击,与中国国内币制混乱,上海银行界发起了统一造币的倡议,1920年北洋政府批准成立上海造币𠂆,选址在苏州河畔(光复西路17号),1930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7日我们中共上海各民主党派市委机关退休支部的老同志来到光复西路17号参观</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的办公楼,建于1922年,建筑属新古典主义风格,由通和洋行设计,由当时的姚新记营造厂承建,原来是造币回字形厂房的一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当时的上海很少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正立面的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两层,上饰三角形山花,方形门窗,汰石子外墙,现在的造币博物馆就坐落其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坐落在厂区的蓄水塔,建于1928年,造型简洁美观,由基础、钢支架、钢板水及爬梯、平台等附属设施组成,为钢结构蓄水塔,曾长期作为供水系统服务企业。塔高39.3米,钢板水箱高8.8米,内径6.7米,容积270多吨。除了工艺用水,当时的工人每天进厂要洗一次澡,出厂也要洗一次澡,都要用到这个蓄水塔里的水。</p> <p class="ql-block">财政部部库,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庄俊(中国建筑师学会发起者之一)设计,建造于1935年。建筑原为平顶,后改建(解放前)成坡顶。占地南北42.7米。</p> <p class="ql-block">上海造币厂在筹建过程中主要与美国有技术等方面关联 。1920年11月,聘请美国人赫维特(C.Hewitt)为造币厂总技师,他提出仿造美国费城造币厂模式建造,从设计建造到铸币设备配置等由其主持,全部设备从美国费城造币厂引进,设计日产银币40万枚 。建筑由英商通和洋行与美国建筑师赫维特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 。1929 - 1930年为加快建设,还聘请了美国、日本等国造币、雕模专家加盟 。</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内铸造金条,硬币的机器和当时工人工作时的老照片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造币厂原先的生产车间内配有三扇各重13吨的保险库门,展出的银库门是其中之一,后经改造门重变为8吨,它配有20根门栓和两套密码门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库门采用坚固的金属材料也有很高的防盗、防火、防潮性能。</p> <p class="ql-block">2008年至今,上海造币厂经历了现代企业的转型,更名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启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现在的上海造币厂拥有了全流程造币能力,从图稿设计、模具雕刻到压印生产,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生多次获得世界最佳硬币奖。</p> <p class="ql-block">上海百岁老人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p> <p class="ql-block">北京冬奥会的金、银、铜牌章</p> <p class="ql-block">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在党五十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从清末币制的改革到当代文化的创新,上海造币厂历经百年沉淀,始终以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为核心,书写着中国造币工业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