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一组散文)

贾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u>特别说明:</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5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即5月11日‌是我们伟大的“母亲节”,我收集了怀念母亲的三篇文章,以表达我对母亲永远的思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u>1.一世仁心</u></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散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离开我们已经9年有余,虽然遥不可及,但常常在梦中依稀相见。生活中有许多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悄然流逝而慢慢淡化,而我对母亲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其音容笑貌及言行举止经常浮现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民家中,从小饱受战争的洗礼,18岁跟随父亲从山西走西口来到包头。她从来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母亲是中国农民中最普通的一员,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无私奉献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忙碌,接着就是喂猪、做饭、洗衣服、下地干农活,一天忙到黑,一年忙到底,可以说没有休息过一天。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母亲特别节衣缩食,她常常教育我们不能浪费一粒粮食。记得那时我们最怕吃饭时掉下饭粒,只要被母亲看到,就会说个不停,并且惹得母亲不高兴,有时还命令我们把饭捡起来吃掉......随后便给我们讲起过去的苦日子。那时我觉得父母很奇怪,然而现在我终于明白父母的心意了,每每想起那时和父母顶嘴而感到后悔。那时衣服也都是大孩子穿了小孩子接着穿,虽然衣服破旧,但是母亲一有空闲时间就忙着给我们姊妹四人的衣服缝缝补补,让我们姊妹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晚上我们都睡了,母亲依然在煤油灯下为我们做针线活,每年的春节姊妹四人都能够穿上母亲给我们做的新布鞋,这也是姊妹们最高兴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母亲过于劳累,在我12岁那年,母亲患了结核性腹膜炎。开始的时候身体发汗、虚弱,父亲带母亲到公社卫生室检查治疗。当时医生告诉父亲说病很严重,赶快到大医院检查;可是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家里离不开她,只是发汗虚弱,没什么大病。母亲每天依然不停地在家里、地里劳动......直到病情很严重了,肚里有了腹水,才放下了劳动,不得不去医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不仅是我们勤劳俭朴的榜样,也是村里人"善良"的楷模。十里八里的都知道母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媳妇,非常宽厚仁慈的妇女。父亲常对我们讲,我们的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家族制妇女,但是母亲一直和奶奶相处得很融洽,原因是母亲勤劳、朴实、善良博得奶奶的好感;特别是心胸宽广,从不计较奶奶的过失。尤其在奶奶晚年不能动的时候,母亲给奶奶饮水喂饭,端屎擦尿,直到奶奶去世。常言说:"久病无孝子。"但是,母亲护理奶奶坚持了五年的时间——这五年,是母亲一边劳动,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奶奶。母亲经常念叨:"做人要讲良心,要心胸开阔,要欢欢喜喜面对生活,天大的事也莫用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让我永远感动的是,奶奶去世后,为了和爷爷能埋在一起,在大爹的带领下,我大爹和我父母亲硬是用人推车把奶奶推回了山西平鲁,将近六百多里的路程,还要翻山过河,可是他们一天多就回去了。而且,母亲跟着两个男人推车一起行走,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如今想来,真可谓是一个奇迹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永远在爱着我们,她永远对我这个"老小"不放心。我在高考中连连失败,令她老人家伤心、忧心。母亲和父亲多方为我求情,让我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我参加了全旗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我成功地考上了"包头教育学院",母亲高兴得逢人便说:"我家也出了大学生了!"可是那时学费要5000元,在当时这确实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又是母亲转亲戚、投朋友给我凑齐了钱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读教育学院时,家里依然贫困,母亲为了让我不受饥饿,每个礼拜给我晾晒一兜干馍片。每到双休日,我读书回家时,母亲便早早地等在公路旁。当我从公共汽车上走下来,母亲望着我,脸上露出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到我上学走的时候,她又去送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就是这样——她永远关心着别人,心中从来没有她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业后我转成了国家正式教师,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开始越来越好转了,国家还每月给80岁的老母亲300多元的生活费。可是,父亲去世几年后,母亲也患了重病。她为了不给儿女们再增加负担,又一次拒绝到大医院治疗,她告诉我们说,她没有病,就是有病,也80多岁了,已经很享受了。无奈我们只好请了医生在家里为母亲打吊瓶治疗,谁能想到没几天母亲就悄然而去。母亲可以说没有累过我们当子女的一天,这个悲痛实在让我们无法补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虽然母亲离开我已经9年多了(2012年),但母亲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常常感恩母亲——用她的"一世仁心"教会了我善良地去生活,勤奋地去工作!——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天下的母亲健康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草作于2022.5.8)</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u>2.勤劳的一生</u></b>(散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每到这时我总是想起远去的老母亲。九年前(2012年),老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悄然而去;然而,母亲留给我做人的品质,让我永远铭记心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勤劳是母亲一生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都在劳动,不是在地里劳动,就是在家里做家务营生、喂养牲畜。小时候,我清晰地记着,母亲每年总是亲手磨土豆,打土豆粉,为的是让我们过年能吃到美味的粉条。我常常看到母亲的手被擦子(磨土豆工具)擦得满是血痕,但她从来不在我们面前叫苦。她用布包裹一下手又继续磨了起来。她常常对我们讲:"一天不劳动,就会觉得浑身痒痒的。"小时候我真以为是这样,到了自己成家立业,才知道母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晚年她依然在不停地劳动。记得九年前,为了接受城里的优秀教育,我和妻子商定把二女儿也送到城里去读书。女儿尚小,妻子只好陪她去读。这样,关照八十多岁老母的重任就落在我一人身上了。而我每天又要到十几里路程的学校去教书。无奈,只能把母亲一人留在家中。每天一放学,我骑着摩托车匆匆地往家里赶,希望能为母亲做一顿可口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唉!说是我照顾母亲,其实大多时候都是母亲在关顾着我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生在旧中国,从小她的父母就为她裹了小脚。母亲由于生我们姊妹时腿脚受了凉,年老落下个腿疼毛病。记得每到阴雨天,母亲腿脚疼痛得特别厉害;再加上母亲后来又患了高血压病,身体状况更加糟糕。可她依然不停地干这干那,好多时候我晚上放学回家,母亲忍着腿疼已经给我准备好了做饭的材料;天冷了,母亲还经常为我烧炕、烧炉、烧水……那时每每回到家中,看到母亲为我烧得暖烘烘的炕,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父亲去世早,是母亲勤劳耕作,节衣缩食,把我培养成一名教师,八十多岁的母亲还要为我操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仅如此,母亲永远都想着别人,从来没有她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母亲感冒了,渐近中午,我请假提前回到家里。一进家门,看见母亲躺在床上,我正准备为她请大夫;母亲坐起来对我说:"妈已经吃药了,一会就好了。"随后便命令我赶快回到学校去,她还责备我不要动不动就请假。我怕母亲生气,就只好又回到了学校。母亲常常对我说:"你媳妇儿和女儿在城里无依无靠,你要常去看看她们,妈能自理,你放心!"我知道母亲是让我多去看看媳妇儿,说能自理,其实是为我解心宽,我看得出来她的精神状况怎么也不比前几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起是母亲一生的习惯,而那时她却起得更早了。她每天几乎五点就起床了,起床后她就拄着拐杖、忍着腿疼,不停地在外面轻轻地走来走去,只要听到我醒来的声音,便马上叫我起床吃饭:她经常为我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我明白母亲是怕把我惊醒,她知道我每天"爬格子"很晚才睡;然而,她又担心我迟到……母亲80多岁了,还和从前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令我心中常常不是滋味!还记得有一年冬天,中午时分忽然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我从刚下起雪时就发愁了:这雪下个不停,道路光滑,怎么骑摩托车回去?无奈,那天我从学校步行回家,很晚才回到村里……我远远地望见母亲站在大门外,她在雪中蹒跚着,而且不停地向四周张望。我走近一看:只见母亲拄着拐杖,满身是雪,脸和手冻得通红。当她看到我时,眼里仿佛露出久别重逢的喜悦。我再也忍不住了,扑过去抱着母亲痛哭起来,任母亲冰冷的双手在我的脸上抚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唉!美好的时光一晃离我远去,老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九年有余。九年的日子里,再也听不到母亲爽朗的笑声,再也看不到母亲勤劳的身影!真想再叫一声娘啊……!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孩子,好好尽我的孝心,希望我们的母子缘很长很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作于2021.2.12春节)</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3.饺子的味道</u></b><b style="font-size:22px;"><u>(散文)</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至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如今超市、商店卖的饺子种类齐全,味道各异,真是应有尽有。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最朴实无华、最美味无穷的,是母亲包的饺子——皮薄馅多,五味俱全,鲜美适口——这是我从小到大一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常说:“能穷一年,不穷一节。”小时候,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每到冬至这天,母亲总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吃上一顿饺子。为了这顿饭,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做饺子的食材:胡萝卜丝、少许的猪肉,还有香喷喷的葱花。尽管饺子馅儿肉少菜多,但经过母亲的调和搭配,饺子馅儿味美馨溢。拌好馅儿后,母亲就开始和面。她把几碗面倒进一个大盆里,逐渐加水,先拌成面絮,然后揉成面团,把手放在面团的中间使劲压,折叠压扁的面团再压、再揉,反复几次后,面团越来越圆,越来越光滑。面团成型后,就把它盖上,每隔几分钟再揉一次……直到面团揉搓得光滑细腻为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始擀饺子皮了。只见母亲一手拿着小擀杖,一手拿一小块面团,轻轻地擀着。面皮随着擀面杖有节奏地在菜板上转着圈……要不了多长时间,一个个圆圆薄薄的饺子皮就做好了。这时,母亲把准备好的饺子馅端到面前,用左手托着皮,右手拿筷子放馅,把馅放在中间,对折面皮,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中间一捏。咦!饺子成了。一个个像元宝似的,整整齐齐地叠在高粱秆篦子上,一圈又一圈。那时,我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目送着饺子倒进锅里。我注视着在水里“游泳”的饺子……渐渐地,它们的肚子鼓起来,皮也变得光滑透亮,几乎可以看到里边的馅。这时,母亲就会把饺子盛到盘子里。望着热腾腾的饺子,个个晶莹剔透,我的口水几乎要掉下来。每到这时,母亲总会先给我盛上一大碗。我夹起一个饺子,轻轻一嚼,鲜嫩的馅中涌出新鲜的汁水,那味道简直比山珍海味都好,我感觉胜过世上所有的美食!我越吃越上瘾,吃了一个又一个,最终,那一大碗美味佳肴被我全部消灭了。我舔了舔嘴唇,心满意足地离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我上高中时,每次回家几乎都能吃到母亲包的饺子。当我再去学校时,母亲总会问我:“下个礼拜回家不?你爱吃饺子,你回家我就给你包饺子。”如果我回答不回家了,母亲就会说:“没事儿,忙你的学习,等你哪天准备回来,提前跟妈妈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是小脚女人,行动缓慢,再加上腿脚不好,她干活看上去很吃力,但母亲从不偷懒,一辈子勤勤恳恳、默默劳作。她曾告诉我,生我的时候正是困难时期,坐月子三天后就下地劳动,结果落下了腿疼的毛病。可是,为了给我改善生活,每个礼拜天她总是围着锅灶忙前忙后,想尽办法为我包一大盘饺子。每当看到我从学校回来,她脸上立刻露出久别重逢的喜悦;随后,将包好的饺子下进锅里。等到饺子熟了,第一碗总是先端到我面前,她满脸含笑,如释重负,随后站在我身边,兴奋地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饺子,不知疲倦地端详着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在,我时时都能吃上母亲做的饺子,那种味道真是难以忘怀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记得九年前,为了接受城里的良好教育,我和妻子商定把二女儿送到城里读书。女儿尚小,妻只好去陪读。这样,照顾八十多岁老母亲的重任就落在我一人身上。而我每天还要到十几里路程外的学校去教书。无奈,只能把母亲一人留在家中。每天一放学,我骑着摩托车匆匆往家里赶。记得一个冬至的前一天,母亲对我说:“你媳妇儿和女儿在城里无依无靠,过冬至节你去和他们一起过吧,妈能自理,你放心!”我知道母亲的心意,她说能自理,其实是为我解心宽。我看得出来,这几年母亲的精神状况大不如前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至那天晚上,母亲依然给我打了电话,问我啥时候回去,她说为我做好了饺子。等我在城里过完冬至回到家,母亲给我包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放在案板上,皮早已干巴巴的了。母亲看见我回来,要给我煮饺子,两条腿很勉强地站了起来。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哭了……伴着泪水,我吃着饺子,饺子的味道更加芬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又能想到,那一次是母亲最后一次给我做的冬至饺子。第二年冬至(2012年冬至)前一个月,母亲病倒了,半个月连一口饭都咽不下去,她的嘴烤得全是泡。母亲临走那天早上,忽然清醒了许多,她低声地问我:“快到冬至了吧,妈给你们做不成饺子了!”说着,老泪纵横。我们都哭了:“妈,你是不是想吃饺子了?”母亲睁开眼微微点了点头。于是,我们姊妹几个开始为母亲做饺子。等到饺子煮熟,二姐把饺子端到母亲嘴边,一点一点喂她。母亲艰难地咽着饺子,微笑着,安详地溘然长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的冬至已到来,而今年,我已经八年没有再吃到母亲做的饺子了。想念常常让记忆的画面在心间浮现。每到冬至到来之际,我总是忘不了母亲做的那饺子的味道。我总是学着母亲做饺子的样子,给家人包一顿“肉饺子”。虽然比母亲做得差些,但我依旧能产生穿越时空的错觉,恍惚间,觉得母亲就在我的眼前——和我们一起,在那个写满我成长的院子里谈笑着,在那间见证我成长的破屋子里,吃着香喷喷的饺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u>(作于2020年12月21日冬至)</u></b></p> <p class="ql-block">  贾亮,男,60岁,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包头市土右旗明沙淖中心校语文教师,副高级教师,土右旗教学能手;喜欢写作,多年悉心创作,笔耕不辍,文学作品在《教师报》、《鹿鸣》、《实践·党的教育》、《包头日报·花雨》、《包头晚报·文艺副刊》、《内蒙古小作家》、《敕勒川时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300多篇。现在共创作了600多篇教学论文,1300多篇文学作品等,新闻稿件1000多篇。其中论文发表、获奖的有80多篇。在学校创建了“星星文学社团”,常年义务组织学生写作、投稿,学生的作品在《内蒙古小作家》、《北方少年报》、《未来作家》、《天下语文》、《全国优秀作文选》和“网络平台”等上发表的有上千篇。现在是包头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