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中国人都知道是包拯上班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北京市政府之属。开封作为大宋京都所在地,在开封做过府尹的有很多人,而只有包拯包青天作为一种精神和传承流传至今,而后人纂刻的开封府尹碑上,广大民众出于对包拯的喜爱,对着包拯的名字不由自主地要用手指去抚摸他,因而坚硬的石碑上居然摸出了一个深深的凹陷,这个凹陷盛满了世人的深情与民众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开封府是后人根据历史的纪载重新修建的,为何?原先的历史遗迹跑哪了?原先的开封府在现在开封府的脚下静静的躺着呢。怎说?原来开封这个城市靠着黄河,而黄河的水平线比开封市的水平线高出了14.12米,黄河在开封段被称为地上悬河。虽然说人类有史以来不停地治理黄河,但技术的因素以及人为的因素开封府被黄河淹没了好多次。导游说最厉害的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攻打开封两个月,久攻不下而掘开黄河淹没了开封。至于这种说法的真伪有待考证。而开封作为"八朝之都"又有着"城摞城"的说法。所以开封的脚下躺着八个古都的遗迹。而现在的开封市中心没有高楼大厦,究其原因,地基夯实不了,一不小心就夯到某个朝代的宫殿上了。也是这个原因,河南的省会城市也于1954年迁到郑州。而河南大学却留在了这个美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从小听着长辈讲包公的故事长大,上学了懂事了包公作为一种精神时时伴随在思想的c位。而今天踏入开封府,又知道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一些关于包公的知识,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主政开封府时,也就是做开封府尹时主持殿试,发现了包拯这个天才,并且喜欢上了包拯这个黑脸奇才还收包拯为弟子。众所周知,欧阳修的文学造诣至高无上,而对于他做官为民的事却知之不多,而做为欧阳修弟子的包拯与他正好反之。而包拯的一首诗却让欧阳修汗颜汗颜。</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包拯流传千古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包拯休息的地方叫梅花堂,也是包拯走后门的地方。怎讲?原来不是所有有冤屈的人都能擂响鸣冤鼓走上包拯的大堂,包拯的捕快王朝马汉之类的办案办事深入民间,碰上或者遇见一些冤天大案后,回来会给包拯汇报,而这些有冤案的百姓既没有人敢给写状子,又走不到包拯上班的开封府,按照秩序或者流程,这冤案包拯是办不了的,怎办?包拯下班后,在自己休息的地方把当事人让王朝马汉从自己寝室的后门带进来询问。</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在梅花堂里包拯为李奶奶断案的现场。恶霸要霸占李奶奶们二亩良田,害死了她的儿子,摔死了她的孙子。包拯身着黄袍是后人对包拯的敬佩而改变的,导游说包拯应该穿紫袍。根据地位和官衔服裝应该是黄一一紫一一红一一绿一一青。就是在这梅花堂里,包大人为李奶奶主持了正义,严惩了为非作歹的恶霸,惩罚了助纣为虐的官史。包大人走后门办理案件们事有很多,故包青天的爱称在民间广泛传唱,包大人也成了百姓心中的神。</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包拯大人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包公办公室的背墙,一面金光闪闪的墙面确似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时金璧辉煌。墙面上端"正大光明"四字与之相辅相成,完美 天成。导游讲:正大光明四字的确是颜真卿的亲笔手书,浑厚端庄,诠释了包公包青天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包公办公室门前包公给自己立了一块大石头,上书"公生明"三字。据说是包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公正,要大公,要公道,才能明白,明亮。</p> <p class="ql-block"> 包公办公室的侧院里还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的四句话则是包公的府训,据说包公每天一上班就要领着大小府员站在这块石头前大声诵读这四句话,然后才各自开始办公。这样想来,我们现在单位企业楼顶上悬立的各种精辟且内涵深远的短语应该就是包公执政清廉,为民造福的延续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开封府大门上挂着的鸣冤鼓。实际上现在挂在院子里了。</p> <p class="ql-block"> 包拯执法的龙头铡。是对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高层次阶级的执法刑具。民间故事《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就是用的龙头铡。</p> <p class="ql-block"> 包拯执法的虎头铡。用于文武百官、贪官污吏等中层官员。 象征着惩治官吏腐败,维护朝廷纲纪。民间故事《铡包勉》中包公的侄儿包勉用的就是虎头铡。</p> <p class="ql-block"> 包拯执法的狗头铡。用于平民百姓、地痞恶霸等普通阶层的罪犯。 警示普通人作恶必受严惩,同时体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公正性。 多用于处决欺压乡里的恶霸、杀人越货的匪徒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开封府外的包公湖。与大宋御河是相连着的。湖面洁净,湖水平静。像一面镜子一样照着星辰日月,人间百态。</p> <p class="ql-block"> 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共有八个朝代在此建都,因此被誉为“八朝古都”。我百度了一下,以下是八个朝代的详细列表及其在开封建都的情况:1. 夏朝(老丘):约公元前20世纪至前16世纪,夏朝中后期曾迁都至老丘(今开封境内),历时约200余年,是开封地区最早的都城记录。2. 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公元前364年至公元前225年 , 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开封首次成为重要都城,后因秦灭魏而衰落。3. 后梁(东都)907年-913年(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建立后梁,定开封为“东都”,但实际政治中心多在洛阳。4. 后晋(东京) :936年-947年 , 石敬瑭灭后唐后,以开封为“东京”,后因契丹入侵短暂迁都。5. 后汉(东京) 947年-951年 ,刘知远建立后汉,延续后晋的都城设置。6. 后周(东京) ,951年-960年 , 郭威定都开封,其养子柴荣(周世宗)扩建城市,为北宋的繁荣奠定基础。7. 北宋(东京):960年-1127年 , 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称“东京汴梁”),此时开封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便是北宋汴梁的繁华景象。8. 金朝(南京) :1214年-1233年 , 金宣宗为避蒙古攻势,迁都开封(称“南京”),直至金哀宗时被蒙古攻陷。 补充说明:“八朝”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夏朝的老丘尚需考古确证,但主流观点仍采纳八朝之说。 其他政权:如元末红巾军建立的“韩宋”政权也曾短暂以开封为都,但通常不计入“八朝”。开封的建都史以北宋最为辉煌,其城市布局、文化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今的龙亭公园、开封城墙等遗迹仍可窥见古都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