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京周边众多山水秘境中,幽州大峡谷始终带着一丝神秘色彩。它藏身于门头沟与河北怀来交界处,因永定河的千年奔流与挂壁公路的险峻而闻名。此次旅程,我们选择自驾探访这条“北京唯一挂壁公路”,感受峡谷的原始与沧桑。</p><p class="ql-block">错过五一假期,5月10日早上出发,按导航指引一路前行,从西六环进入京蔚高速公路,印象最深的是沿途经过的多个隧道,最长的十多公里,心中不禁感叹我国修路的水平越来越厉害!下高速沿G109国道前行,穿过门头沟层叠的山峦,约两个半小时便抵达峡谷的起点——“沿河城村”。</p><p class="ql-block">沿河城村属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扼守几道山口、水口,最早称为“三岔口”。由于防御北方骑兵的需要,1578年建城,为屯兵要塞,因紧邻永定河,故名“沿河城村”。沿河城村现今仍保存有关城基址和城墙、垛口、敌台。</p> <p class="ql-block">这座明代古堡曾是军事要塞,如今只剩残存的城墙与复建的城门,斑驳的石砖在阳光下诉说着往昔的烽烟。</p><p class="ql-block">沿河城古村从西门向东门行走约一里地,遗留的古建筑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村中老槐树旁,矗立着当年督建沿河城的张卤雕像。(张卤,明嘉靖二年(1523年)出生于现河南省兰考县,明嘉靖38年考中进士,先后任婺源、高平具令,以政物拜礼科给事中。沿河城中有明代《沿河口修城记》石碑一通,记载明方历六年(1578年)任御史中丞的张卤,请旨奏准并督建沿河城)</p> <p class="ql-block">老君堂。与戏台相对。内供老君像,后经修复并改称“瑞</p> <p class="ql-block">戏台。始建于明代,位于村落中部偏西,坐南朝北,三开间,悬山卷棚顶,灰筒瓦覆盖。保存基本完好,面阔6.2米,进深7.4米,曾是军民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圣人庙(文庙)。位于村东,曾设圣人牌位及“下马牌”,院内矗立《沿河口修城记》碑(已毁于“文革”)。</p> <p class="ql-block">沿路而行还有遗留了一些有记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沿河城转入“斋幽路”,真正的探险由此开始。起初是平坦的柏油路,但一过北京界牌,道路骤然变窄,仅容一车通行。右侧是百米深的永定河谷,左侧是风化严重的白云岩峭壁,车轮碾过碎石路的沙沙声与河水奔流的轰鸣交织,让人神经紧绷。</p><p class="ql-block">行至幽州村已是中午十分。幽州村庄依山而建,青石板路蜿蜒至永定河畔。村民在河滩种植枣树,初夏时节已经长满了绿叶。路边有人询问是否吃饭,热情的老板娘说她做饭又快又好吃,我们便在她家吃了午饭(农家饭)。</p> <p class="ql-block">吃了午饭继续前行。幽州村对岸就是“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挂壁公路”是这段行程的精华。(就为体验挂壁公路而来)隧道从山体中凿出,每隔十余米开一扇“天窗”,阳光透过洞口洒下,光影斑驳如时空隧道。最险处需紧贴岩壁缓行,我们则被这粗犷的工程奇迹震撼——据说这段路最初由日本人侵华时期开凿,后经2009年修缮才得以通车。</p> <p class="ql-block">沿路欣赏幽州大峡谷的风景,河床布满鹅卵石,浅滩处芦苇摇曳,深潭碧如翡翠。路的对岸偶有火车从丰沙铁路的隧道中呼啸而过,轰鸣声在山谷回荡,现代与原始在此奇妙交融。</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盛夏时节,永定河漂流是另一大乐趣。河水从官厅水库奔涌而下,湍急处如白龙翻滚,平缓段可泛舟赏景。</p><p class="ql-block">路的尽头是官厅水库大坝,下车欣赏宽阔的水面去,远处风车群缓缓转动,与对岸的群山构成一幅静谧的油画。水库大坝下,永定河悄然汇入,结束了它从峡谷奔腾而出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幽州大峡谷的美,在于它的未加雕琢。挂壁公路的险峻、永定河的奔涌、古村的静谧,共同编织出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在这里,现代人得以暂别喧嚣,与自然和历史对话——或许这正是旅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025.05.10.书)</p>